《感時上盧相》 司空圖
萬方休望幸,封岳始鳴鑾。
作者簡介(司空圖)

司空圖(837~908)晚唐詩人、詩論家。字表圣,自號知非子,又號耐辱居士。祖籍臨淮(今安徽泗縣東南),自幼隨家遷居河中虞鄉(今山西永濟)。唐懿宗咸通十年(869年)應試,擢進士上第,天復四年(904年),朱全忠召為禮部尚書,司空圖佯裝老朽不任事,被放還。后梁開平二年(908年),唐哀帝被弒,他絕食而死,終年七十二歲。司空圖成就主要在詩論,《二十四詩品》為不朽之作。《全唐詩》收詩三卷。
《感時上盧相》司空圖 翻譯、賞析和詩意
感時上盧相,
兵待皇威振。
人隨國步安,
萬方休望幸。
封岳始鳴鑾。
中文譯文:
時光荏苒,上盧相希望能夠感受到時代的變遷,
士兵們等待著皇帝威武的令旗振奮軍隊。
人民們順應國家的步伐,過上了安定的生活,
各個不同的地方已經不再幻想一時的幸福。
山岳之神開始奏響慶祝的樂章。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描繪了唐代時期的景象,表達了對于社會變革和國家發展的感慨和期望。作者司空圖通過上盧相這個角色,代表了當時的知識分子和政治家的心態。
首節中,作者提到上盧相,暗示著他尊敬的高官抱有改變時代的期望。第二節中,兵士們靜候皇帝的命令,希望皇帝能夠振作軍隊,保家衛國。第三節中,人民隨著國家的步伐過上了和平安定的生活,不再對虛幻的幸福有所期望。最后一節中,封岳鳴鑾意味著國家的統一和各類神明的慶賀。
整首詩意味深長,反映了唐代時期的社會風貌和人們的心態。它表達了人民對于和平穩定生活的向往,以及對于國家強盛的期望。同時,這首詩詞也透露出作者對于時代變革和國家興盛的認同和支持。
《感時上盧相》司空圖 拼音讀音參考
gǎn shí shàng lú xiāng
感時上盧相
bīng dài huáng wēi zhèn, rén suí guó bù ān.
兵待皇威振,人隨國步安。
wàn fāng xiū wàng xìng, fēng yuè shǐ míng luán.
萬方休望幸,封岳始鳴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