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菊三首》 司空圖
猶喜閏前霜未下,菊邊依舊舞身輕。
莫惜西風又起來,猶能婀娜傍池臺。
不辭暫被霜寒挫,舞袖招香即卻回。
為報繁霜且莫催,窮秋須到自低垂。
橫拖長袖招人別,只待春風卻舞來。
作者簡介(司空圖)

司空圖(837~908)晚唐詩人、詩論家。字表圣,自號知非子,又號耐辱居士。祖籍臨淮(今安徽泗縣東南),自幼隨家遷居河中虞鄉(今山西永濟)。唐懿宗咸通十年(869年)應試,擢進士上第,天復四年(904年),朱全忠召為禮部尚書,司空圖佯裝老朽不任事,被放還。后梁開平二年(908年),唐哀帝被弒,他絕食而死,終年七十二歲。司空圖成就主要在詩論,《二十四詩品》為不朽之作。《全唐詩》收詩三卷。
白菊三首注釋
①閏前:在置閏之前的日子。②婀娜:體態輕盈、婉轉多姿的樣子。
③挫:摧殘。
白菊三首鑒賞
菊花雖以黃色為正,但白菊因其潔白如玉的顏色,更易給人以清高脫俗之感,故歷來詠白菊的詩詞也為數不少。司空圖的這三首詩,就是其中的精品之作。
第一首詩是開題之作。詩歌的首句就顯得非常突兀,氣勢非凡。塵世人間的紛紛擾擾,讓人心煩意亂,渴求能有一方平靜的天空來安撫自己的心靈。那些楊柳難以完成這一使命。因為“柳”與“留”諧音,古人常有折柳贈別的習俗,所以楊柳只會讓人想起離別之情,使原有的煩亂心情更加沉重了。這種境況之下,詩人欣喜地發現,在置閏之前、霜雪未降的時節,菊花搖曳著輕盈的姿態,像是在為人作寬慰之解,此時,詩人心中的煩悶之情恐怕已經掃蕩殆盡了。
第二首詩是接承了上首詩的詩意,描摹了菊花開放時的情景,進一步表達了菊花的贊美之意。西風吹來,萬物凋零,但此時此刻只有菊花還在池臺庭院旁邊以其婀娜多姿的體態綻放著生命力。雖然有嚴寒和霜雪襲來,但菊花毫無畏懼,擺動輕盈的舞袖,那醉人的花香就會縈繞在賞花人的面前,給人們帶來了春天般的美好。
第三首詩寫道,繁霜降下,秋去冬來,菊花終究要與人們辭別了。但是這種辭別沒有哀傷與悲愁,只有從容與淡定。“且莫催”、“自低垂”的“且”與“自”二字,將菊花的從容姿態充分展現出來。盡管是辭別,菊花依然是橫拖長袖,呈現出讓人憐惜的姿容,那種樂觀與淡定,讓人不由得對菊花在來年春天的重新萌發充滿了樂觀的期望。“只待”與“舞來 ”也是非常富有表現力的字眼。
三首詩前后結構整齊、意脈貫通,采取以短篇連綴成長篇的手法,不但將白菊的動人形象展現于讀者眼前,更提煉、升華出其內在的優秀精神品質,取得了良好的藝術效果。
《白菊三首》司空圖 拼音讀音參考
bái jú sān shǒu
白菊三首
rén jiān wàn hèn yǐ nán píng, zāi dé chuí yáng gèng xì qíng.
人間萬恨已難平,栽得垂楊更系情。
yóu xǐ rùn qián shuāng wèi xià, jú biān yī jiù wǔ shēn qīng.
猶喜閏前霜未下,菊邊依舊舞身輕。
mò xī xī fēng yòu qǐ lái, yóu néng ē nuó bàng chí tái.
莫惜西風又起來,猶能婀娜傍池臺。
bù cí zàn bèi shuāng hán cuò, wǔ xiù zhāo xiāng jí què huí.
不辭暫被霜寒挫,舞袖招香即卻回。
wèi bào fán shuāng qiě mò cuī, qióng qiū xū dào zì dī chuí.
為報繁霜且莫催,窮秋須到自低垂。
héng tuō cháng xiù zhāo rén bié, zhǐ dài chūn fēng què wǔ lái.
橫拖長袖招人別,只待春風卻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