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花》 司空圖
解笑亦應兼解語,只應慵語倩鶯聲。
作者簡介(司空圖)

司空圖(837~908)晚唐詩人、詩論家。字表圣,自號知非子,又號耐辱居士。祖籍臨淮(今安徽泗縣東南),自幼隨家遷居河中虞鄉(今山西永濟)。唐懿宗咸通十年(869年)應試,擢進士上第,天復四年(904年),朱全忠召為禮部尚書,司空圖佯裝老朽不任事,被放還。后梁開平二年(908年),唐哀帝被弒,他絕食而死,終年七十二歲。司空圖成就主要在詩論,《二十四詩品》為不朽之作。《全唐詩》收詩三卷。
《杏花》司空圖 翻譯、賞析和詩意
《杏花》是唐代詩人司空圖創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詞表達了詩人對杏花的喜愛和思念之情。
杏花開放時,花朵艷麗嬌嫩,是眾多雜花中最為美艷的一種。只要一望到杏花,就讓人不由自主地陷入情感的泥潭。因此,即使是詩人們也會被杏花所感動,不能自拔。
詩中提到“品韻由來莫與爭”,表示詩人對杏花的評價超越了言語的表達能力。杏花的美麗和芬芳使其難以被詞藻所描繪,只有一種停留在自己內心深處的意境。
詩中還提到“解笑亦應兼解語,只應慵語倩鶯聲”,詩人認為,對于杏花的贊美可以用解笑和語言來表達,但更合適的方式是慵懶輕柔的鶯聲。杏花的美麗是與自然和諧相融的,詩人更希望用一種輕柔動聽的聲音來表達對杏花的贊美。
這首詩詞通過對杏花的贊美,表達了詩人對美的追求和對自然之美的贊嘆。詩中的況細心真切地道出了杏花的魅力,使讀者們能夠仿佛親眼目睹、親自感受到杏花的美麗與神奇。這首詩詞充滿了婉約和柔情,是描寫春天花卉美麗之作。杏花是春天的使者,令人心曠神怡,也暗示了詩人對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對生活的熱愛。
《杏花》司空圖 拼音讀音參考
xìng huā
杏花
shī jiā piān wèi cǐ shāng qíng, pǐn yùn yóu lái mò yǔ zhēng.
詩家偏為此傷情,品韻由來莫與爭。
jiě xiào yì yīng jiān jiě yǔ, zhǐ yīng yōng yǔ qiàn yīng shēng.
解笑亦應兼解語,只應慵語倩鶯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