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丑奴兒》 秦觀
露滴輕寒。
雨打芙蓉淚不干。
佳人別后音塵悄,瘦盡難拚。
明月無端。
已過紅樓十二間。
作者簡介(秦觀)

秦觀(1049-1100)字太虛,又字少游,別號邗溝居士,世稱淮海先生。漢族,北宋高郵(今江蘇)人,官至太學博士,國史館編修。秦觀一 生坎坷,所寫詩詞,高古沉重,寄托身世,感人至深。蘇軾過揚州,親自看望秦觀,正巧孫覺、王鞏亦在高郵,乃相約游東岳廟,載酒論文,吟詩作賦,一時傳為佳話。秦觀生前行蹤所至之處,多有遺跡。如浙江杭州的秦少游祠,麗水的秦少游塑像、淮海先生祠、鶯花亭;青田的秦學士祠;湖南郴州三絕碑;廣西橫縣的海棠亭、醉鄉亭、淮海堂、淮海書院等。秦觀墓在無錫惠山之北粲山上,墓碑上書“秦龍圖墓”幾個大字。有秦家村、秦家大院以及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古文游臺。
《丑奴兒》秦觀 翻譯、賞析和詩意
《丑奴兒》是宋代詩人秦觀的作品。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詩詞中文譯文:
夜晚酒醒后,頭腦清醒,沒有做夢,
我愁苦地倚在門扇上,露水滴下,微寒襲來。
雨水打在芙蓉花上,花瓣上的淚水不干。
佳人離別后,音信無從得知,處境黯淡,
我瘦得幾乎無法支撐。
明亮的月光無端地透過窗戶照射進來,
已經經過了紅樓十二間的時光。
詩意和賞析:
《丑奴兒》是一首抒情詩,表達了詩人秦觀在夜晚酒醒后的心境和情感。詩人清醒后沒有做夢,但愁苦的心情仍然掛在心上,倚在門扇上感嘆。夜晚的微寒和露水的滴落增添了一種陰冷的氛圍。詩中的芙蓉花受到雨水的打擊,花瓣上仿佛有淚水,象征著詩人內心的傷感和無盡的離別之情。
詩中提到的佳人已經離別,音信不通,使詩人的心情更加凄涼。他變得瘦弱不堪,難以承受佳人離去的痛苦。明亮的月光透過窗戶射入房間,無端地照亮了詩人的寂寞和凄涼。紅樓十二間象征著時光的流逝和歲月的變遷,詩人感嘆自己已經度過了許多時光,但仍然無法忘記佳人的離去。
整首詩詞通過描繪詩人夜晚酒醒后的內心景象,表達了詩人對離別的思念和對時光流逝的感慨。詩人秦觀以簡潔而凄美的語言,表達了深深的失落和孤獨之情,給人一種憂傷而動人的印象。
《丑奴兒》秦觀 拼音讀音參考
chǒu nú ér
丑奴兒
yè lái jiǔ xǐng qīng wú mèng, chóu yǐ lán gān.
夜來酒醒清無夢,愁倚闌干。
lù dī qīng hán.
露滴輕寒。
yǔ dǎ fú róng lèi bù gàn.
雨打芙蓉淚不干。
jiā rén bié hòu yīn chén qiāo, shòu jǐn nán pàn.
佳人別后音塵悄,瘦盡難拚。
míng yuè wú duān.
明月無端。
yǐ guò hóng lóu shí èr jiān.
已過紅樓十二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