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算子》 吳潛
抖擻長安車馬塵,眼底青山好。
身世兩悠悠,歲月閑中老。
極目煙波萬頃愁,此意誰知道。
作者簡介(吳潛)

吳潛(1195—1262) 字毅夫,號履齋,宣州寧國(今屬安徽)人。寧宗嘉定十年(1217)舉進士第一,授承事郎,遷江東安撫留守。理宗淳祐十一年(1251)為參知政事,拜右丞相兼樞密使,封崇國公。次年罷相,開慶元年(1259)元兵南侵攻鄂州,被任為左丞相,封慶國公,后改許國公。被賈似道等人排擠,罷相,謫建昌軍,徙潮州、循州。與姜夔、吳文英等交往,但詞風卻更近于辛棄疾。其詞多抒發濟時憂國的抱負與報國無門的悲憤。格調沉郁,感慨特深。著有《履齋遺集》,詞集有《履齋詩余》。
《卜算子》吳潛 翻譯、賞析和詩意
《卜算子》是宋代吳潛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春天來到西湖,處處梅花含笑。
長安的車馬塵土揚起,眼底是美麗的青山。
我的身世漫長而悠遠,歲月在閑暇中悄然老去。
遠眺著煙波萬頃的憂愁,這種心情有誰能理解呢?
詩意:
《卜算子》通過描繪春天的景色和抒發個人情感,表達了詩人對于時間流逝和人生經歷的思考與感慨。詩人在春天來臨時,欣賞到了西湖處處盛開的梅花,這景象令他感到歡喜。然而,一旁長安的車馬卻揚起了塵土,使他想起了歲月的流轉和時光的匆匆。詩人意識到自己的身世漫長而渺茫,歲月在不知不覺中使人變老。最后,他遠眺煙波萬頃,心中充滿了憂愁,而這種情感卻無人能夠真正理解。
賞析:
《卜算子》以簡潔而深刻的語言,表達了時間流逝和人生的無常。詩人通過對于春景的描繪,以及對于車馬塵土和青山的對比,展示了時光的無情和人生的無奈。詩中的梅花笑意和眼底青山的美景,與詩人內心的哀愁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突出了人生的無常和矛盾。詩人對于自己身世的思考,以及對于歲月的無奈和憂傷的表達,使詩詞充滿了對人生意義的深刻思考和悲涼情緒。
總體而言,這首詩詞通過簡潔而富有意境的表達,展示了詩人對于時間流逝和人生經歷的思考與感慨,既有對美景的欣賞,又有對時光流逝和人生無常的憂傷。
《卜算子》吳潛 拼音讀音參考
bǔ suàn zǐ
卜算子
chūn shì dào xī hú, chǔ chù méi huā xiào.
春事到西湖,處處梅花笑。
dǒu sǒu cháng ān chē mǎ chén, yǎn dǐ qīng shān hǎo.
抖擻長安車馬塵,眼底青山好。
shēn shì liǎng yōu yōu, suì yuè xián zhōng lǎo.
身世兩悠悠,歲月閑中老。
jí mù yān bō wàn qǐng chóu, cǐ yì shéi zhī dào.
極目煙波萬頃愁,此意誰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