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夜雨(客有道秋夜雨古詞,因用其韻,而不知角之為閣也·并付一笑)》 吳潛
須臾天盡幃幕。
一涼恩到骨,正驟雨、盆傾檐角。
桃笙今夜難禁也,賴醉鄉、情分非薄。
清夢何處托。
又只是、故園籬落。
作者簡介(吳潛)

吳潛(1195—1262) 字毅夫,號履齋,宣州寧國(今屬安徽)人。寧宗嘉定十年(1217)舉進士第一,授承事郎,遷江東安撫留守。理宗淳祐十一年(1251)為參知政事,拜右丞相兼樞密使,封崇國公。次年罷相,開慶元年(1259)元兵南侵攻鄂州,被任為左丞相,封慶國公,后改許國公。被賈似道等人排擠,罷相,謫建昌軍,徙潮州、循州。與姜夔、吳文英等交往,但詞風卻更近于辛棄疾。其詞多抒發濟時憂國的抱負與報國無門的悲憤。格調沉郁,感慨特深。著有《履齋遺集》,詞集有《履齋詩余》。
《秋夜雨(客有道秋夜雨古詞,因用其韻,而不知角之為閣也·并付一笑)》吳潛 翻譯、賞析和詩意
《秋夜雨(客有道秋夜雨古詞,因用其韻,而不知角之為閣也·并付一笑)》是一首宋代詩詞,作者是吳潛。下面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云頭電掣如金索。
須臾天盡幃幕。
一涼恩到骨,正驟雨、盆傾檐角。
桃笙今夜難禁也,賴醉鄉、情分非薄。
清夢何處托。
又只是、故園籬落。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秋夜雨的景象。云層中的閃電像黃金的繩索一樣閃爍。轉瞬之間,天空被雨幕遮蓋。一陣涼意透入骨髓,雨勢傾瀉如盆,水從屋檐角落下來。桃花笙今夜難以抵擋這樣的雨勢,幸好醉鄉的情分并不淺薄。清夢寄托在何處呢?只有故園的籬落。
賞析:
這首詩以婉約派的風格表達了秋夜雨的美景和情感。詩人通過生動的描寫,展示了雨夜的景象。云中閃電的形象描繪得十分生動,給人一種金光閃耀的感覺。緊接著,天空被雨幕所籠罩,整個世界都被雨水所包圍。詩人運用了形象的描寫手法,使讀者能夠感受到淋濕的涼意。雨勢如盆,形容了雨水傾瀉而下的情景,這樣的描寫增強了雨夜的氛圍感。在這樣的夜晚,桃花笙難以抵擋雨勢,但是醉鄉的情分并不淺薄,給人以溫暖的感覺。最后,詩人表達了對故園的思念之情,將清夢寄托在故園的籬落之中。整首詩以簡練的語言表達了詩人對秋夜雨景的感受和對故園的思念,給人以寧靜、淡遠的意境。
《秋夜雨(客有道秋夜雨古詞,因用其韻,而不知角之為閣也·并付一笑)》吳潛 拼音讀音參考
qiū yè yǔ kè yǒu dào qiū yè yǔ gǔ cí, yīn yòng qí yùn, ér bù zhī jiǎo zhī wèi gé yě bìng fù yī xiào
秋夜雨(客有道秋夜雨古詞,因用其韻,而不知角之為閣也·并付一笑)
yún tóu diàn chè rú jīn suǒ.
云頭電掣如金索。
xū yú tiān jǐn wéi mù.
須臾天盡幃幕。
yī liáng ēn dào gǔ, zhèng zhòu yǔ pén qīng yán jiǎo.
一涼恩到骨,正驟雨、盆傾檐角。
táo shēng jīn yè nán jìn yě, lài zuì xiāng qíng fèn fēi báo.
桃笙今夜難禁也,賴醉鄉、情分非薄。
qīng mèng hé chǔ tuō.
清夢何處托。
yòu zhǐ shì gù yuán lí luò.
又只是、故園籬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