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d id="aya4y"><option id="aya4y"></option></td>
  • <td id="aya4y"></td>
    <xmp id="aya4y">
    <noscript id="aya4y"></noscript>
  • 《趙威后問齊使》 佚名

    齊王使使者問趙威后。
    書未發,威后問使者曰:“歲亦無恙邪?民亦無恙邪?王亦無恙邪?”使者不說,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問王而先問歲與民,豈先賤而后尊貴者乎?”威后曰:“不然,茍無歲,何以有民?茍無民, 何以有君?故有舍本而問末者耶?”乃進而問之曰:“齊有處士曰鍾離子,無恙耶?是其為人也,有糧者亦食,無糧者亦食;有衣者亦衣,無衣者亦衣。
    是助王養其民也,何以至今不業也?葉陽子無恙乎?是其為人,哀鰥寡,恤孤獨,振困窮,補不足。
    是助王息其民者也,何以至今不業也?北宮之女嬰兒子無恙耶?徹其環瑱,至老不嫁,以養父母。
    是皆率民而出于孝情者也,胡為至今不朝也?此二士弗業,一女不朝,何以王齊國,子萬民乎?於陵子仲尚存乎?是其為人也,上不臣于王,下不治其家,中不索交諸侯。
    此率民而出于無用者,何為至今不殺乎?”

    趙威后問齊使翻譯及注釋

    翻譯
      齊國國王派遣使者去問候趙威后,書信還沒有啟封,威后就問使者說:“今年的年成好嗎?老百姓好嗎?齊王好嗎?”使者不高興,說:“下臣奉齊王的使命,出使到威后這里來,現在您不問齊王,反而先問年成和百姓,豈不是把賤的放在前面,把尊貴的放在后面嗎?”威后說:“不是這樣。假如沒有收成,哪里有百姓?假如沒有百姓,哪里有國君?因而有所問,能不問根本而問末節的嗎?”

      威后進而又問他說:“齊國有個處士叫鐘離子,平安無事嗎?這個人做人呀,有糧食的人給吃,沒糧食的人也給吃;有衣服的人給穿,沒有衣服的人也給穿。這是幫助國君撫養老百姓的人呀,為什么到今天不讓他在位成就功業?葉陽子平安無事嗎?這個人做人呀,憐憫那些無妻無夫的人,顧念撫恤那些無父無子的人,救濟那些困苦貧窮的人,補助那些缺衣少食的人,這是幫助國君養育百姓的人,為什么到今天不讓他在位成就功業?北宮氏的女兒嬰兒子平安無事嗎?她摘掉耳環等裝飾品,到老不嫁,來奉養父母。這是帶領百姓盡孝心的人,為什么到今天還不讓她上朝呢?這兩個處士沒有成就功業,一個孝女也不上朝,靠什么來統治齊國,做百姓的父母呢?於陵的那個子仲還在嗎?這個人做人呀,對上不向國君稱臣,對下不治理他的家,也不愿同諸侯交往,這是帶領百姓無所作為的人,為什么到今天還不殺掉呢?

    注釋
    1、齊王:戰國時齊王建,齊襄王之子。趙威后:戰國時趙惠文王妻。惠文王死,其子孝成王立,因年幼由威后執政。
    2、發:啟封。
    3、歲亦無恙耶:年成還好吧?歲,年成。亦,語助詞,無義。無恙,無憂,猶言“平安無事”。
    4、說:通“悅”。
    5、奉使使威后:奉使命出使到威后這里來。
    6、茍:假如。
    7、處士:有才能、有道德而隱居不仕的人。鐘離子:齊國處士。鐘離,復姓。子,古時對男子的尊稱。
    8、食(sì):拿食物給人吃。
    9、衣(yì):拿衣服給人穿。
    10、不業:不是他做官以成就工業。
    11、葉(shè)陽子:齊國處士,葉陽,復姓。
    12、鰥(guān):老而無妻。
    13、恤:撫恤。獨,老而無子。
    14、振:通“賑”,救濟。
    15、息:繁育。
    16:、北宮之女嬰兒子:北宮氏的女子嬰兒子。北宮,復姓。嬰兒子是人名。
    17、徹:通“撤”,除去。環:指耳環、臂環一類的飾物。瑱:一種玉制的耳飾。
    18、是皆率民而出于孝情者也:這些都是帶領百姓行孝的行為。
    19、不朝:不使她上朝。古時夫人受封而有封號者為“命婦”,命婦即可入朝。此句意即,為什么至今不封嬰兒子為命婦,使她得以上朝見君呢?
    20、子萬名:以萬名為子女,猶言“為民父母”。
    21、於(wū)陵子仲:齊國的隱士。於陵:齊邑名,故城在今山東省長山縣西南。
    22、索:求。

    趙威后問齊使賞析

      這篇文章表現了趙威后的政治思想,同時也對齊國的政治狀況有所批判。戰國以前,民本思想已逐漸掘起。一些思想家、政治家都已意識到人民的作用,提出了諸如“民,神之主也”,“上思利民,忠也”等主張。這種思潮在戰國時繼續發展。孟子有“民貴君輕”一說,田于方、顏斶也有“士貴王不貴”的思想。趙威后提出“茍無歲,何有民?茍無民,何有君”的思想,是與歷史上這一民本思潮相一致的。齊王使者問候趙威后,信函還沒有拆開,威后就連續發問:“年成還好吧?百姓安樂吧?齊王安康吧?”她把收成放在第一位,因為“倉稟食而知禮節”,“國以民為本,民以食為天”。接著,她問到百姓,而把國君齊王放在末位,這明顯地反映出了她的民本位思想。收成好自然百姓安樂,百姓安樂自然國君無恙,逐步推理,簡明而正確,卻使“使者不悅”,他詰問趙威后“先賤后尊”,威后的回答清晰明了,層層遞進,駁得使者無話可說。

      接下來威后問道:“幫助君王撫養百姓的至賢至德的鐘離子為什么沒有被任用,沒有成就功業呢?幫助君王使百姓得到生息繁衍的葉陽子為什么也得不到重用呢?帶動百姓奉行孝道的嬰兒子為什么得不到封號呢?”這三位賢士孝女是幫助齊王治理國家的有德之人,故以“無恙乎”熱情發問。弦外之音即是對齊王昏庸無道的指責。與對賢士孝女的關愛熱情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對不賢不孝、帶領百姓無所事事、無益于國的於陵子的憤恨,她問道:“尚存乎?何為至今不殺乎?”對比和連續發問表現了趙威后豪爽坦率的個性。

      全文圍定一個“民”字,以趙威后對齊使的問話一貫到底,卻問而不答、問而無答、問而不必答,充分提升了文勢,引而不發,憑空制造出峭拔、險絕的獨特氣勢。文章開頭便以“今年的收成還好嗎7百姓還好嗎?齊王還好嗎”三個問句,“斗問三語,如空隕石”(金圣嘆語),劍拔弩張,形成尖峭的文勢,奠定了文章的基調。當齊使對趙威后的問話表示不滿時,趙威后并末一如常態以一般陳述句作解釋。而是寓答案于反問句中。進一步助長壁立千仞的奇絕之勢。趙威后的“進而問之”,復將文章向深處推進一層。對于齊國三位賢才與有德之士,威后以三“無恙耶”發問,體現了她對士人的作用、價值的清醒認識。對于於陵子仲,威后一直以“尚存乎”相詢,明顯表現出對“率民出于無用”的隱士的深惡痛絕。文章就在這種率直而尖銳的追問中戛然而止。文勢卻在循環往復的發問中蓄得十足,駐足不住,直沖出篇外。足令人回味!

      綜觀全文,雖以問構篇,卻又顯得常中有變。一是問句有一般問句與反問句的變化,二是句式編排上有排比問句與零散問句的變化。排比問句的運用,增加了文章波瀾壯闊、排山倒海的氣勢。文章在這類整齊的句式中回環相生,氣韻又在前后幾組問句中層層推進,一浪高過一浪。在這種整齊之中,又穿插以參差錯落的零散問句,點染以靈動變幻的一般陳述句;同時排比句式本身又不拘一格,時出變異句式。這些使得文章整齊與參差交錯,力量與韻致并生,為文增色不少。

    趙威后問齊使創作背景

      趙威后是趙惠文王之妻、趙孝成王之母。公元前266年.惠文王卒,孝成王立,其年幼,故趙威后執政。趙威后清正廉明、洞悉政治民情、明察愚賢是非,是一位優秀的女政治家。這篇文章就是記敘趙威后接見齊國使者的一次談話,通過雙方的問答,委婉的批評了齊國政治失當,贊揚了“以民為本”的治國思想。

    趙威后問齊使鑒賞

      文章記敘趙威后接見齊國使者的一次談話。

      文章之奇,在于通篇只是記言。既無一句人物外貌、舉止、行為、心態之類的描寫,也無任何環境烘托或細節刻畫,只緊扣題目中一個“問”字 ,主要寫趙威后的七次提問,就鮮明而傳神地勾畫出一位洞悉別國政治民情、明察賢愚是非、具有高度民本主義思想的女政治家形象。寫七問又非一氣連問,而是筆法富于變化頓挫。開始會見齊使,尚未拆開齊王來信,就連珠炮似的連發三問:“年成還不錯吧?百姓也平安無事吧?齊王也還健康寧泰吧?”活畫出她的坦率爽直,不拘常規的氣度以及她對問題的關切。

      趙威后首先關心的是年成和百姓,而不先問候齊王健康,以致使者不高興:認為這是先問卑賤者而后問尊貴者,所問失序;而且自己是奉齊王之命來問候趙威后的,那么趙威后也理當先問候齊王。但趙威后卻反駁他說:“假如沒有好的年成,靠什么來養育人民呢?假如沒有人民,又怎么能有國君呢?哪有舍棄根本而問末節的呢?”兩個假設反問,以前句結論為后句前提,逐步推理,正確而又簡明地論證了“歲”、“民”、“君”三者的主次本末關系。這種鮮明的民本思想,上承孔子“載舟覆舟”、孟子“民貴君輕”之說,下開酈食其“王者以民為天,而民以食為天”之論,體現出趙威后政治上的遠見卓識和開明態度。

      以下四問,又以“乃進而問之曰”一句過渡領起,其間,趙威后拆書展現的過程、使者對后四句的問答,都省略了,因為他們與刻畫趙威后這一主旨無直接關系。剪裁之高妙和語言之精練均于此可見一斑。在以下四問中,從內容上看:鐘離子、葉陽子皆賢德處士,但前者是幫助齊王養育百姓的人,后者是幫助齊王使百姓得到生息蕃衍的人,“養其民”,是就民之處常者而言;“息其民”是就民之處變者而言,故有細別。而北宮氏則是一位帶領百姓奉行孝敬父母的孝女典型,與前二人又自有別。但因這三人都屬于封建社會有德的賢者,故皆以“無恙耶”熱情詢問,而以“此二士弗業,一女不朝,何以王齊國、子萬民乎”三句小結,作一頓挫。然后再問於陵子仲,因他是個不忠不孝、帶領百姓無所事事,而對國家沒有用處的人,故所問用“尚存乎”、“何為至今不殺乎”作結,與前三人形成鮮明對照。這四問代表了正反兩類四種典型,雖各有側重,但都屬于“民”的范圍,故是篇首“民亦無恙乎”這一問的具體化和進一步,而又與“茍無民 何以有君”的思想首尾呼應。可見通篇所問皆以問民為主,顯示出她重視民心向背的政治遠見。 因為年成好壞在古代非人力所能左右,故前面問后,無須再加申述;而人民的治亂卻是可以靠人為的力量左右的,故是關鍵,須“進而問之”;至于國君,人民治理好了,國君自然“無恙”,故下文只間接與 國君行“王法”相關。

      這是后四問何以單與前三問中“民亦無恙耶”一問發生邏輯結構聯系的關鍵,也是從結構上理解全文主旨的關鍵所在。再從對這四個人“其為人也”的評述中,刻畫出趙威后對齊國政治民情的了如指掌,洞察入微;從對這四人“何以至今不業”、“胡為至今不朝”、“何為至今不殺”的不同詢問感嘆中,又可見趙威后對賢愚是非明察秋毫的眼光和賞罰分明的態度。從語言章法上看,雖然對四人都是用先詢問、繼評述、再嘆問的形式,但句法卻各自不同,錯綜變化:問鐘離子時,是用“有糧者亦食”等四個五言句作正反排比鋪敘;問葉陽子時,是用“哀鰥寡”等四個三言句作并列鋪排;問北宮女時,則用“撤其環瑱”等三個四言句構成因果倒裝變句來評述;問於陵子仲時,又用“上”、“中”、“下”三個兩短一長的“不”字句構成連續否定的排比。而且,又分別用“何以……不業也”、“胡為……不朝也”、“何為……不殺乎”等不同虛詞組成的感嘆性反問句,表達出不同的感情色彩。這就使連寫七問,有錯綜變化之妙,無呆板枯燥之感。《古文觀止》評曰:“通篇以民為主,直問到底;而文法各變,全于用虛字處著神。問固奇,而心亦熱,末一問,膽識尤過人。”的確頗中肯綮。

    《趙威后問齊使》佚名 拼音讀音參考

    zhào wēi hòu wèn qí shǐ
    趙威后問齊使

    qí wáng shǐ shǐ zhě wèn zhào wēi hòu.
    齊王使使者問趙威后。
    shū wèi fā, wēi hòu wèn shǐ zhě yuē:" suì yì wú yàng xié? mín yì wú yàng xié? wáng yì wú yàng xié?" shǐ zhě bù shuō, yuē:" chén fèng shǐ shǐ wēi hòu, jīn bù wèn wáng ér xiān wèn suì yǔ mín, qǐ xiān jiàn ér hòu zūn guì zhě hū?" wēi hòu yuē:" bù rán, gǒu wú suì, hé yǐ yǒu mín? gǒu wú mín, hé yǐ yǒu jūn? gù yǒu shě běn ér wèn mò zhě yé?" nǎi jìn ér wèn zhī yuē:" qí yǒu chǔ shì yuē zhōng lí zǐ, wú yàng yé? shì qí wéi rén yě, yǒu liáng zhě yì shí, wú liáng zhě yì shí yǒu yī zhě yì yī, wú yī zhě yì yī.
    書未發,威后問使者曰:“歲亦無恙邪?民亦無恙邪?王亦無恙邪?”使者不說,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問王而先問歲與民,豈先賤而后尊貴者乎?”威后曰:“不然,茍無歲,何以有民?茍無民, 何以有君?故有舍本而問末者耶?”乃進而問之曰:“齊有處士曰鍾離子,無恙耶?是其為人也,有糧者亦食,無糧者亦食;有衣者亦衣,無衣者亦衣。
    shì zhù wáng yǎng qí mín yě, hé yǐ zhì jīn bù yè yě? yè yáng zǐ wú yàng hū? shì qí wéi rén, āi guān guǎ, xù gū dú, zhèn kùn qióng, bǔ bù zú.
    是助王養其民也,何以至今不業也?葉陽子無恙乎?是其為人,哀鰥寡,恤孤獨,振困窮,補不足。
    shì zhù wáng xī qí mín zhě yě, hé yǐ zhì jīn bù yè yě? běi gōng zhī nǚ yīng ér zi wú yàng yé? chè qí huán zhèn, zhì lǎo bù jià, yǐ yǎng fù mǔ.
    是助王息其民者也,何以至今不業也?北宮之女嬰兒子無恙耶?徹其環瑱,至老不嫁,以養父母。
    shì jiē lǜ mín ér chū yú xiào qíng zhě yě, hú wéi zhì jīn bù cháo yě? cǐ èr shì fú yè, yī nǚ bù cháo, hé yǐ wáng qí guó, zi wàn mín hū? yú líng zi zhòng shàng cún hū? shì qí wéi rén yě, shàng bù chén yú wáng, xià bù zhì qí jiā, zhōng bù suǒ jiāo zhū hóu.
    是皆率民而出于孝情者也,胡為至今不朝也?此二士弗業,一女不朝,何以王齊國,子萬民乎?於陵子仲尚存乎?是其為人也,上不臣于王,下不治其家,中不索交諸侯。
    cǐ lǜ mín ér chū yú wú yòng zhě, hé wéi zhì jīn bù shā hū?"
    此率民而出于無用者,何為至今不殺乎?”

    網友評論

    更多詩詞分類

    * 《趙威后問齊使》專題為您介紹趙威后問齊使古詩,趙威后問齊使佚名的古詩全文、翻譯備注、注釋釋文、拼音讀音、品鑒賞析、古詩詩意以及網友評論信息。
  • <td id="aya4y"><option id="aya4y"></option></td>
  • <td id="aya4y"></td>
    <xmp id="aya4y">
    <noscript id="aya4y"></noscript>
  • 蜜桃麻豆www久久国产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