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城路》 納蘭性德
清漏頻移,微云欲濕,正是金風玉露。
兩眉愁聚。
待歸踏榆花,那時才訴。
只恐重逢,明明相視更無語。
人間別離無數,向瓜果筵前,碧天凝佇,連理千花,相思一葉,畢竟隨風何處。
羈棲良苦,算未抵空房,冷香啼曙。
令夜天孫,笑人愁似許。
作者簡介(納蘭性德)

納蘭性德(1655-1685),滿洲人,字容若,號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詞人之一。其詩詞“納蘭詞”在清代以至整個中國詞壇上都享有很高的聲譽,在中國文學史上也占有光采奪目的一席。他生活于滿漢融合時期,其貴族家庭興衰具有關聯于王朝國事的典型性。雖侍從帝王,卻向往經歷平淡。特殊的生活環境背景,加之個人的超逸才華,使其詩詞創作呈現出獨特的個性和鮮明的藝術風格。流傳至今的《木蘭花令·擬古決絕詞》——“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等閑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富于意境,是其眾多代表作之一。
臺城路·白狼河北秋偏早注釋
七夕:農歷七月七日。《荊楚歲時記》:“七月七日為牽牛織女聚會之夜。”“七夕人家婦女結彩縷,穿七空針,陳瓜果于庭中,以乞巧。《淮南子》:“烏鵲填河以成橋而渡織女。” 白狼河:今遼寧省之大凌河,古稱白狼河。星橋:即鵲橋、天河中的鵲橋(由星辰所組成的“橋”)。庚信《七夕》:“星橋通漢使,機石逐仙槎。”河鼓,星官名,即何鼓,牽牛星。《爾雅·釋天》:“何鼓謂之牽牛。”
清漏:漏,漏壺,古代記時器。此言清晰的漏壺滴水聲。
金風玉露:金風,秋風。玉露,白露。謂秋天已到。秦觀《鵲橋仙》:“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冷香:本指清香之花,后亦代指女子。清侯方域《梅宣城詩序》:“‘昔年別君秦淮樓,冷香搖落桂華秋。’冷香者,余棲金陵所狹斜游者也。”本詞則借指閨中妻子。又,冷香指焚香已熄。亦通。
天孫:織女星。《史記·天官書》:“河鼓大星,……其北織女。織女者,天孫也。”司馬貞索隱:“荊州占云:織女,一名天女,天子女也。”
臺城路·白狼河北秋偏早賞析
這首詠七夕的詞大約作于康熙十五年〔1676)“七夕”之日,此時納蘭任三等侍衛,是第一次扈駕出巡塞外。嚴迪昌《清詞史》評論說:“情懷迥然不像出于華閥的‘富貴花’所有,這就是納蘭才性異于常人處。有誰如納蘭這樣年方青壯、位處清貴,卻把隨天子出巡看成行役天涯的苦差使呢?”的確,納蘭不單在他的悼亡之作中表現了凄懷苦情,即使寫扈駕出巡、奉命出使等理應有所開懷的作品中,也是溶滿了戚戚苦語,悵悵苦情。本篇所寫的塞外七夕之景之情,無不凄遲傷感。羈棲之苦,懷念閨人之意,可謂淋漓盡致。譚獻在《篋中詞》里說:此篇“逼真北宋慢詞”。《臺城路》納蘭性德 拼音讀音參考
tái chéng lù
臺城路
bái láng hé běi qiū piān zǎo, xīng qiáo yòu yíng hé gǔ.
白狼河北秋偏早,星橋又迎河鼓。
qīng lòu pín yí, wēi yún yù shī, zhèng shì jīn fēng yù lù.
清漏頻移,微云欲濕,正是金風玉露。
liǎng méi chóu jù.
兩眉愁聚。
dài guī tà yú huā, nà shí cái sù.
待歸踏榆花,那時才訴。
zhǐ kǒng chóng féng, míng míng xiāng shì gèng wú yǔ.
只恐重逢,明明相視更無語。
rén jiān bié lí wú shù, xiàng guā guǒ yán qián, bì tiān níng zhù, lián lǐ qiān huā, xiāng sī yī yè, bì jìng suí fēng hé chǔ.
人間別離無數,向瓜果筵前,碧天凝佇,連理千花,相思一葉,畢竟隨風何處。
jī qī liáng kǔ, suàn wèi dǐ kōng fáng, lěng xiāng tí shǔ.
羈棲良苦,算未抵空房,冷香啼曙。
lìng yè tiān sūn, xiào rén chóu shì xǔ.
令夜天孫,笑人愁似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