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坐敬亭山》 李白
中間最高頂,髣髴接天語。
作者簡介(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浪漫主義詩人,被后人譽為“詩仙”。祖籍隴西成紀(待考),出生于西域碎葉城,4歲再隨父遷至劍南道綿州。李白存世詩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傳世。762年病逝,享年61歲。其墓在今安徽當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陸有紀念館。
《獨坐敬亭山》李白 翻譯、賞析和詩意
《獨坐敬亭山》是唐代詩人李白創作的一首詩。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合沓牽數峰,
奔地鎮平楚。
中間最高頂,
髣髴接天語。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李白獨自坐在敬亭山上的景象。敬亭山是中國湖北省的一座山峰,景色秀麗。詩中描述了山峰連綿起伏,蜿蜒曲折,宛如牽引著大地,鎮壓著平原。在這些山峰之間,最高的山頂仿佛直接與天空相連,仿佛可以傳達人類和天地間的語言。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而富有意象的語言描繪了敬亭山的壯麗景色,展現了李白豪放不羈的詩人氣質。首句“合沓牽數峰”通過使用動詞“合沓”和“牽”描繪山峰的連綿起伏,給人一種山勢錯落有致的感覺。接著,“奔地鎮平楚”用形容詞“奔”和“鎮”形容山峰的巍峨和壓迫感,同時提到了敬亭山所在的湖北平原。詩的下半部分,“中間最高頂,髣髴接天語”以一個最高的山頂作為中心,表達了它與天空的緊密聯系。詩人用“髣髴”來形容山峰與天空之間的交流,給人一種隱隱約約的感覺,仿佛山峰在向天空傾訴。整首詩以自然景物為背景,通過描繪山峰的壯麗和與天地的聯系,展現了詩人豪邁的情懷和對自然的敬仰。
這首詩體現了李白豪放奔放的風格,他以獨特的視角和豐富的想象力描繪了大自然的壯麗景色,同時表達了詩人對于自然界的敬畏和對人與天地相通的思考。這種豪放不羈的風格是李白詩歌的一大特點,也使他成為唐代最著名的詩人之一。
《獨坐敬亭山》李白 拼音讀音參考
dú zuò jìng tíng shān
獨坐敬亭山
hé dá qiān shù fēng, bēn dì zhèn píng chǔ.
合沓牽數峰,奔地鎮平楚。
zhōng jiān zuì gāo dǐng, fǎng fú jiē tiān yǔ.
中間最高頂,髣髴接天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