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燈》 潘牥
若教安頓無風處,猶可從容到五更。
作者簡介(潘牥)
潘牥(fāng)(1204——1246)字庭堅,號紫巖,初名公筠,避理宗諱改,福州富沙(今屬福建)人。端平二年(1235)進士第三名,調鎮南軍節度推官、衢州推官,皆未上。歷浙西茶鹽司干官,改宣教郎,除太學正,旬日出通判潭州。淳祐六年卒于官,年四十三。有《紫巖集》,已佚。劉克莊為撰墓志銘。《宋史》、《南宋書》有傳。趙萬里《校輯宋金元人詞》輯有《紫巖詞》一卷。存詞5首。
《燈》潘牥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燈》
朝代:宋代
作者:潘牥
一點無多小似螢,
虛堂夜靜滅還明。
若教安頓無風處,
猶可從容到五更。
中文譯文:
一點微小如螢火,
在空蕩的堂屋中夜晚安靜地閃滅又明亮。
如果能夠安置在無風之處,
仍然可以從容地燃燒到天明。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以燈火為主題,通過對燈光的描繪,抒發了作者對寧靜、從容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詩的開頭描述了燈光微小如螢火一般,暗示了燈的微弱和渺小,與虛堂的夜晚形成鮮明的對比。這種微小的燈光在空蕩的堂屋中,能夠使整個空間充滿光明,給人一種安寧、溫馨的感覺。
接下來的兩句表達了作者對于燈光的崇敬和贊美。作者希望燈能夠在安靜無風的環境中燃燒,這樣燈光就能持續不斷地照亮夜晚,不受外界的干擾。這種對燈光的追求,也可以理解為對于內心寧靜和從容生活的追求。
最后兩句表達了作者對于從容生活的渴望。作者希望能夠像燈一樣,安置在無風之處,從容地照明直到天明。這里的從容,不僅是指燈的持久燃燒,也是對于人生境遇的應對態度。作者希望自己能夠在安靜中從容地面對一切困難和挑戰,不被外界的喧囂和干擾所動搖。
整首詩以簡潔、明快的語言展現了作者對于寧靜、從容生活的追求和向往。通過對燈光的描繪,表達了作者內心對于安定、寧靜生活的向往,并寄托了對于內心平靜、從容面對世俗紛擾的希望。這首詩給人以安撫和啟示,鼓勵人們在喧囂的世界中保持內心的寧靜和從容。
《燈》潘牥 拼音讀音參考
dēng
燈
yì diǎn wú duō xiǎo shì yíng, xū táng yè jìng miè hái míng.
一點無多小似螢,虛堂夜靜滅還明。
ruò jiào ān dùn wú fēng chù, yóu kě cóng róng dào wǔ gēng.
若教安頓無風處,猶可從容到五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