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熟黃粱日未斜,玉堂陰合手栽花。卻尋三十年前味,未飯鐘時已飯茶。夢覺還驚屟響廊,故人來炷影前香。鬢發白盡成何事,一帖空存老遂良。
南去經三楚,東來過五湖。山頭看候館,水面問征途。地遠窮江界,天低極海隅。飄零同落葉,浩蕩似乘桴。
萬里東來雙鯉魚,衰翁悲喜得兒書。聞過峴首已冬至,想到匡廬將歲除。辛苦山行穿雪履,凄涼旅飯嚼冰蔬。此行身歷艱難遍,莫厭東皋共荷鉏。
悲來乎石君,吾何悲夫,斯人婉兮河之津。厖眉白面照青春,朱紱斯煌映路塵。
尺一東來喚我歸,衰年已迫故山期。文章曹植今堪笑,卻卷波瀾入小詩。
關西楊伯起,漢日舊稱賢。四代三公族,清風播人天。夫子華陰居,開門對玉蓮。何事歷衡霍,云帆今始還。
東來已數月,弛擔已渺茫。猶喜災患身,獲登先生堂。肅衣拜遺像,依然雙頰光。宛若侍坐側,妙語發天藏。
東風已掃九衢埃,何事飚輪去復回。秋信蘋洲涼漸迫,人家蓬戶晝難開。低由受水祥禾偃,亂石飛空巨木摧。見說長淮旱無雨,蜚蝗幾欲渡江來。
廬山之岑岑,橫絕東南天。大江之湯湯,洲渚相鉤連。山水兩中間,君家之故園。憶昨別此去,春風初破年。
微風自東來,地脈初回陽。好鳥出幽谷,潛魚躍芳塘。欣欣木向榮,涓涓水流香。萬物俱得時,吾憂亦已忘。歸來衡門下,且復酣杯觴。¤
鳴鳳山西五里坂,未渡汧河山漸淺。東來行人漸長嘆,已覺秦川不在眼。
靜躁固異秉,出處良一途。巖前東來人,翻然應時須。赫赫帝者師,去與赤松俱。鐘鼎與林泉,天以私吾儒。
傲世欲何求,歸來已倦游。琴詩聊自嘯,丘壑復相留。問菊時攜酒,乘風或棹舟。樂天良有以,心事老田疇。
青門走馬趁心期,惆悵歸來已校遲。應過唐昌玉蕊后,猶當崇敬牡丹時。暫游還憶崔先輩,欲醉先邀李拾遺。尚殘半月蕓香俸,不作歸糧作酒貲。
破瓜年紀,黛螺垂、雙髻珍珠羅抹。婭?吳音嬌滴滴,風里啼鶯聲怯。飛燕精神,驚鴻標致,初按梁州徹。舞裙微褪,汗香融透春雪。
空手東來已十霜,依然空首□回檣。明明一片祖師意,莫作唐朝事舉揚。
馬前風葉助離聲,楚驛都荒不計程。一令尚淹三縣事,幾家曾見十年兵。夕陽遠樹煙生戍,秋雨殘荷水繞城。父老不須重嘆息,君來應有故鄉情。
平生張翰極風流,好事工文妙九州。燈里偶然同一笑,書來已似隔三秋。林泉入夢吾當隱,花鳥催詩歲不留。安得清談一陶寫,令人絕憶許文休。
漢末建安中,廬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劉氏,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其家逼之,乃投水而死。仲卿聞之,亦自縊于庭樹。時人傷之,為詩云爾。
高中文言文樂府民謠寫人愛情
亮躬耕隴畝,好為《梁父吟》。身長八尺,每自比于管仲、樂毅,時人莫之許也。惟博陵崔州平、潁川徐庶元直與亮友善,謂為信然。時先主屯新野。
初中文言文贊美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