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d id="aya4y"><option id="aya4y"></option></td>
  • <td id="aya4y"></td>
    <xmp id="aya4y">
    <noscript id="aya4y"></noscript>
  • 關于佛髻的詩詞(35首)

    1 《游悟真寺詩(一百三十韻)》 唐·白居易

    元和九年秋,八月月上弦。
    我游悟真寺,寺在王順山。
    去山四五里,先聞水潺湲。
    自茲舍車馬,始涉藍溪灣。

    2 《鏡檻》 唐·李商隱

    鏡檻芙蓉入,香臺翡翠過。
    撥弦驚火鳳,交扇拂天鵝。
    隱忍陽城笑,喧傳郢市歌。
    仙眉瓊作葉,佛髻鈿為螺。

    3 《鏡檻》 唐·李商隱

    鏡檻芙蓉入,香臺翡翠過。
    撥弦驚火鳳,交扇拂天鵝。
    隱忍陽城笑,喧傳郢市歌。
    仙眉瓊作葉,佛髻鈿為螺。

    4 《金精歌》 宋·趙崇懌

    東風飛霖雨,一洗桃李塵。
    快馬紫游韁,來賞金精春。
    連林翠氣妙不動,時作佛髻螺頭青。
    劖劖天壁面削起,中可建旗坐萬人。

    5 《螺山隱士歌》 明·夢觀法師

    螺山有隱士,飄飄仙者徒。
    朝游螺之巔,暮息螺之隅。
    紅塵拂落身外事,白首讀盡人間書。
    不騎琴高鯉,不釣任公魚。

    6 《題玉溪符上人清風閣》 宋·宋祁

    齋橑翠霏間,人高境自閑。
    禪心溪上月,佛髻檻前山。
    晝漏依蓮改,晴云識棟還。
    誰持快哉意,來此共躋攀。

    7 《望靈山》 宋·韓元吉

    岳鎮古所錄,茲山諒其遺。
    憶從西江來,恍惚欣見之。
    初疑春雨晴,云物出怪奇。
    稍稍對巖壁,森森面嶺奇。

    8 《題單令雙清閣》 宋·胡寅

    中扃有天游,一室四海見。
    倘無空虛地,六鑿互爭戰。
    琴堂故蕭爽。
    向也正墻面。

    9 《石屋洞》 宋·仇遠

    誰擘空青露石坳,游龍伸臂下南高。
    鬼神穿鑿地脈碎,風雨支撐天柱牢。
    峭壁蒼苔侵佛髻,懸崖滴乳濕僧袍。
    伽藍聞是香山叟,燈暗荒池沒野蒿。

    10 《留臺吳侍郎時泛小舟臨玩清洛輒成拙詩奉寄》 宋·宋庠

    聞有滄洲尚,時時清洛濱。
    煙波能弄檝,沙鳥不驚人。
    佛髻寒排岫,星橋晚跨津。
    湍鳴知亂石,漪碎覺跳鱗。
    玉匕停馀劑,華纓濯故塵。
    今無李元禮,仙袂許誰親。

    11 《題廣愛寺楞伽山亭》 宋·宋庠

    誰履為山簣,工侔架海形。
    神鞭陰助險,佛髻巧分青。
    棟老棲煙濕,禽翻避呪靈。
    會須依定觀,一一訪巖扃。

    12 《代書詩一百韻寄微之》 唐·白居易

    憶在貞元歲,初登典校司。
    身名同日授,心事一言知。
    肺腑都無隔,形骸兩不羈。
    疏狂屬年少,閑散為官卑。

    13 《和微之春日投簡陽明洞天五十韻》 唐·白居易

    青陽行已半,白日坐將徂。
    越國強仍大,稽城高且孤。
    利饒鹽煮海,名勝水澄湖。
    牛斗天垂象,臺明地展圖。

    14 《太湖詩·縹緲峰》 唐·皮日休

    頭戴華陽帽,手拄大夏筇。
    清晨陪道侶,來上縹緲峰。
    帶露嗅藥蔓,和云尋鹿蹤。
    時驚q0p0鼠,飛上千丈松。

    15 《詩三百三首》 唐·寒山

    凡讀我詩者,心中須護凈。
    慳貪繼日廉,諂曲登時正。
    驅遣除惡業,歸依受真性。
    今日得佛身,急急如律令。

    唐詩三百首高中古詩邊塞贊美將軍

    16 《滿江紅》 宋·劉克莊

    疇昔臚傳,仗下奏、祥云五色。
    何況是、西山弟子,鶴山賓客。
    上帝照臨忠義膽,老師付授文章脈。
    問此君、仿佛似何人,徂徠石。

    詠物寫雪羈旅抒懷

    17 《風流子(和楚客維揚燈夕)》 宋·方岳

    小樓簾不卷,花正鬧、燈火競春宵。
    想舊日何郎,飛金叵羅,三生杜牧,醉董嬌饒。
    香塵路,云松鸞髻ED23,月襯馬蹄驕。
    仿佛神仙,劉安雞犬,分明富貴,子晉笙蕭。

    18 《風流子(和楚客維揚燈夕)》 宋·方岳

    小樓簾不卷,花正鬧、燈火競春宵。
    想舊日何郎,飛金叵羅,三生杜牧,醉董嬌饒。
    香塵路,云松鸞髻ED23,月襯馬蹄驕。
    仿佛神仙,劉安雞犬,分明富貴,子晉笙蕭。

    19 《核舟記》 明·魏學洢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遠,能以徑寸之木,為宮室、器皿 、人物,以至鳥獸、木石,罔不因勢象形,各具情態。
    嘗貽余核舟一,蓋大蘇泛赤壁云。
    舟首尾長約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許。
    中軒敞者為艙,箬篷覆之。

    初中文言文詠物贊美技藝

    20 《凌虛臺記》 宋·蘇軾

    國于南山之下,宜若起居飲食與山接也。
    四方之山,莫高于終南;而都邑之麗山者,莫近于扶風。
    以至近求最高,其勢必得。
    而太守之居,未嘗知有山焉。

    古文觀止敘事抒懷

    * 關于佛髻的詩詞 描寫佛髻的詩詞 帶有佛髻的詩詞 包含佛髻的古詩詞(35首)
  • <td id="aya4y"><option id="aya4y"></option></td>
  • <td id="aya4y"></td>
    <xmp id="aya4y">
    <noscript id="aya4y"></noscript>
  • 蜜桃麻豆www久久国产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