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佛場開日,叢林氣象新。心空及第者,畢竟是何人。
鶴氅蒲團養粹和,冥心十地六波羅。宦情微似庵摩勒,佛行高於窣堵波。海裹泥牛端解笑,庵前石鏡不須磨。擬詢一句合頭語,只恐新羅鷂子過。
南星中大火,將子涉清淇。西林改微月,征旆空自持。碧潭去已遠,瑤華折遺誰。若問遼陽戍,悠悠天際旗。
曉霽望嵩丘,白云半巖足。氛氳涵翠微,宛如嬴臺曲。故人昔所尚,幽琴歌斷續。變化竟無常,人琴遂兩亡。
抒情梅花
仙人騎白鹿,發短耳何長。時余采菖蒲,忽見嵩之陽。稽首求丹經,乃出懷中方。披讀了不悟,歸來問嵇康。嗟余無道骨,發我入太行。
參軍過我夷白庵,為言廊廟高巖巖。故人誰為國柱石,臨川先生危大參。猥蒙問及且見訝,十載尺書無一緘。憶昔相從客燕趙,削去崖岸無猜嫌。
南海人從東海歸,新詩到日恰梅時。捻梅細比新詩看,未必梅花瘦似詩。
一別姑蘇江上臺,綠波碧草恨悠哉。忽然兩袖珠璣滿,割取三吳風月來。
高廟中興初十年,大參內制余百篇。心聲之發動夷夏,手澤所存傳子孫。得其傳者孫之嫡,參自道根至枝葉。一元生二二生三,萬特取千千取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