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樣官儀漢代新,乘時大手與經綸。東南自古衣冠地,桐柏山前淮水春。
峨峨雙闕晝煙橫,玉籙金箱記姓名。況有曲江家舊渚,小虹橋外柳花輕。
晉公當日只平淮,何事都人尚爾懷。客有昌黎韓吏部,獨將大筆掃蒼苔。
長陪采仗下蓬萊,萬歲聲中霽色開。自是北門須臥護,雙旌迢遞日邊來。
柳堤九曲暗青絲,畫戟叢中晝影遲。傳說姑蘇新樂府,只緣太守例能詩。
銅柱參天桂葉稠,公侯遺愛在南州。繩橋竹屋連溪曲,大貝明珠盡海頭。
駘蕩春風散百城,釣鰲江上棹歌聲。官軍不遣征徭少,燒盡柴爐說太平。
天邊草木舊知名,為道潢池莫弄兵。野市旋收黃犢去,明時火急趁春耕。
欲將玉律播平康,長見單于拜未央。相國正須如治郡,春風隨處有甘棠。
南墻鉅竹拂青煙,正在空齋簿領前。欲向韓門借余潤,乞將白璧種藍田。
吟外今何病,愁邊我索居。昔無今樣懶,新久故人書。只說游山去,誰令作計疏。衡廬負我輩,我輩負衡廬。
玉盂祝水起波云,筆下雷聲泣鬼神。龍虎山前山后間,先生活盡幾多人。
淳風嘆遼遠,友道傷澆漓。交情比一線,斷續同軒縻。仁惇既難事,義重亦不支。寒谷少溫律,衡門自寒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