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支露的詩詞(220首)
4
《路支使小池》 唐·方干
廣狹偶然非制定,猶將方寸像滄溟。
一泓春水無多浪,數尺晴天幾個星。
露滿玉盤當半夜,匣開金鏡在中庭。
主人垂釣常來此,雖把魚竿醉未醒。
春天景物
6
《食荔支二首》 宋·蘇軾
丞相祠堂下,將軍大樹旁。
炎云駢火實,瑞露酌天漿。
爛紫垂先熟,高紅掛遠揚。
分甘遍鈴下,也到黑衣郎。
7
《食荔支二首(并引)》 宋·蘇軾
惠州太守東堂,祠故相陳文惠公,堂下有公手植荔支一株,郡人謂將軍枝。
今風大熟,賞啖之馀,下逮吏卒,其高不可致者,縱猿取之。
丞相祠堂下,將軍大樹旁。
炎云駢火實,瑞露酌天漿。
8
《送江西轉運李定度支》 宋·宋祁
江西使節擁朱輪,正用中臺鶴發人。
漕米爭銜千鹢舶,即山催鑄萬蚨緡。
宴齋螺岫披云出,醉館星苞照露勻。
雙筆詎能藏藻思,落霞孤鶩向蕭辰。
9
《荔支綠頌》 宋·黃庭堅
王墻東之美酒,得妙用於六物。
三危露以為味,荔支綠以為色。
哀白頭而投裔,每傾家以繼酌。
忘螭鬽之躨觸,見醉鄉之城郭。
揚大夫之拓落,陶徵君之寂寞。
惜此士之殊時,常生塵於尊勺。
10
《奉同子瞻荔支嘆》 宋·蘇轍
蜀中荔支止嘉州,余波及眉半有不。
稻糠宿火卻霜霰,結子僅與黃金侔。
近聞閩尹傳種法,移種成都出巴峽。
名園競擷絳紗苞,密清瓊膚甘且滑。
15
《荔支》 宋·陶弼
五月南游渴,欣逢荔子丹。
殼勻仙鶴頂,肉露白晶丸。
色映離為火,甘殊木作酸。
枝繁恐相染,樹重欲成團。
16
《和度支兄詠竹》 宋·陳宓
園竹今逾盛,壺山與遜青。
錦繃千稚子,雷甲萬夫丁。
聲入秋風遠,涼生午日亭。
栽培從此力,雨露正沾零。
20
《贈東岳焦煉師》 唐·王維
先生千歲馀,五岳遍曾居。
遙識齊侯鼎,新過王母廬。
不能師孔墨,何事問長沮。
玉管時來鳳,銅盤即釣魚。
* 關于支露的詩詞 描寫支露的詩詞 帶有支露的詩詞 包含支露的古詩詞(220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