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陽山下紫陽翁,今住閩山第幾峰。退院歸來罷行腳,被他強占一江風。
神農好長生,風俗久已成。復聞紫陽客,早署丹臺名。喘息餐妙氣,步虛吟真聲。道與古仙合,心將元化并。
何年植向仙壇上,早晚移栽到梵家。雖在人間人不識,與君名作紫陽花。
寒食今年,紫陽山下蠻江左。竹籬煙鎖。何處求新火。不解鄉音,只怕人嫌我。愁無那。短歌誰和。風動梨花朵。
樵入千巖靜,松含萬籟寒。兒童給行李,藜蓧對衣冠。小檻聊防虎,時來即解鞍。阿翁吹笛罷,懷昔淚相看。
戰鼙征騎洶人寰,此道煙昏霧海間。萬世難磨朱氏學,一官來管紫陽山。窮冬碩果何曾食,滄海明珠不再還。能作春霆啟幽蟄,終身我亦巷瓢顏。
儒風掃地久堪哀,誰與前朝養禍胎。真魏無牛喬鄭壽,杜游不作董丁來。游魂葛嶺人方醉,轉盼陳橋業遽灰。賴是紫陽書尚在,不隨遷鼎委蒿萊。
昭代英髦盛,文儒氣數還。天明黃道日,地重紫陽山。斗食三年內,孤燈午夜間。晦翁元不死,鑽仰定睎顏。
昔年初弱冠,丙午創書堂。四海仰朱子,萬山環紫陽。工夫誰久大,邃密要商量。舊日鵝湖語,端能子細詳。
石路崎嶇喚渡船,松蘿穿盡望中煙。繆為白發二千石,輕別紫陽三十年。洞冷斂心歸酒地,閣虛攜眼上詩天。丹砂九轉猶多事,解飲能吟即是仙。
西風凄緊未成霜,拄杖橫拖訪紫陽。繞郭溪山千古勝,泛杯萸菊一時香。鬢邊有雪身還健,筆底無塵句不狂。佳節直須拚酩酊,渾如仙在白云鄉。
石門媚煙景,句曲盤江甸。南向佳氣濃,數峰遙隱見。漸臨華陽口,云路入蔥蒨.七曜懸洞宮,五云抱仙殿。銀函竟誰發,金液徒堪薦。
愛國
石林媚煙景,句曲盤江甸。南向佳氣濃,峰峰遙隱見。漸臨華陽口,微路入蔥蒨.七曜懸洞宮,五云抱山殿。銀函意誰發,金液徒堪薦。
紫衣明主贈,歸寺感先師。受業恩難報,開堂影不知。松風欹枕夜,山雪下樓時。此際無人會,微吟復斂眉。
太乙三門訣,元君六甲符。下傳金版術,上刻玉清書。有美探真士,囊中得秘書。自知三醮后,翊我滅殘胡。
自然寫景柳絮
南朝名士富仙才,追步東卿遂不回。丹井自深桐暗老,祠宮長在鶴頻來。巖邊桂樹攀仍倚,洞口桃花落復開。惆悵霓裳太平事,一函真跡鎖昭臺。
古殿煙霞簇畫屏,直疑蹤跡到蓬瀛。碧桃滿地眠花鹿,深院松窗搗藥聲。
仙家種此充朝食,葉葉枝枝造化力。去年見時似鶴高,今年蕭騷八九尺。不同矮檜終委地,定向晴空倚天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