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d id="aya4y"><option id="aya4y"></option></td>
  • <td id="aya4y"></td>
    <xmp id="aya4y">
    <noscript id="aya4y"></noscript>
  • 關于讀書會的詩詞(211首)

    1 《讀書吟示鉉》 宋·彭龜年

    吾聞讀書人,惜氣勝惜金。
    累累如貫珠,其聲和且平。
    忽然低復昂,似絕反可聽。
    有時靜以默,想見紬繹深。

    2 《讀書》 宋·楊萬里

    讀書不厭勤,勤甚倦且昏。
    不如卷書坐,人書兩忘言。
    興來忽開卷,徑到百圣源。
    說悟本無悟,談玄初未玄。
    當其會心處,只有一欣然。
    此樂誰為者,非我亦非天。
    自笑終未是,撥書枕頭眠。

    3 《寄題吳子似所居二首·讀書亭》 宋·陳文蔚

    古人不可見,千卷留遺編。
    要非紙上語,至理實參前。
    列圣精微心,舍此將何傳。
    極本會於一,枝葉數萬千。

    4 《冬夜讀書示子聿》 宋·陸游

    讀書萬卷不謀食,脫粟在傍書在前。
    要識從來會心處,曲肱飲水亦欣然。

    5 《讀書四首》 宋·曾幾

    童子區區攻一藝,老生汲汲事三馀。
    偶然領會忘言處,只有淵明解讀書。

    6 《與山巨源絕交書》 魏晉·嵇康

    康白:足下昔稱吾于潁川,吾常謂之知言。
    然經怪此意尚未熟悉于足下,何從便得之也?前年從河東還,顯宗、阿都說足下議以吾自代,事雖不行,知足下故不知之。
    足下傍通,多可而少怪;吾直性狹中,多所不堪,偶與足下相知耳。
    閑聞足下遷,惕然不喜,恐足下羞庖人之獨割,引尸祝以自助,手薦鸞刀,漫之膻腥,故具為足下陳其可否。

    散文書信抒懷

    7 《濰縣署中寄舍弟墨第一書》 清·鄭燮

    讀書以過目成誦為能,最是不濟事。
    眼中了了,心下匆匆,方寸無多,往來應接不暇,如看場中美色,一眼即過,與我何與也?千古過目成誦,孰有如孔子者乎?讀《易》至韋編三絕,不知翻閱過幾千百遍來,微言精義,愈探愈出,愈研愈入,愈往而不知其所窮。
    雖生知安行之圣,不廢困勉下學之功也。
    東坡讀書不用兩遍,然其在翰林讀《阿房宮賦》至四鼓,老吏苦之,坡灑然不倦。

    書信讀書

    8 《與元九書》 唐·白居易

    月日,居易白。
    微之足下:自足下謫江陵至于今,凡枉贈答詩僅百篇。
    每詩來,或辱序,或辱書,冠于卷首,皆所以陳古今歌詩之義,且自敘為文因緣,與年月之遠近也。
    仆既受足下詩,又諭足下此意,常欲承答來旨,粗論歌詩大端,并自述為文之意,總為一書,致足下前。

    9 《翰林讀書言懷呈集賢諸學士》 唐·李白

    晨趨紫禁中,夕待金門詔。
    觀書散遺帙,探古窮至妙。
    片言茍會心,掩卷忽而笑。
    青蠅易相點,白雪難同調。

    言懷

    10 《代書寄內弟耐翁總干》 宋·樓鑰

    我昔生外家,半世猶相依。
    至今連墻居,日日相聞知。
    諸表如群從,休戚真同之。
    耐翁生而秀,愛惜從兒時。

    11 《唐嘉會妻》 明·吳鼎芳

    鳳皇失其侶,三年獨彷徨。
    豈無云中鶴,矯矯非所當。
    所居谷水西,乃在淀水陽。
    楊氏有好女,小字曰云芳。

    12 《逍遙堂會宿二首〈并引〉》 宋·蘇轍

    轍幼従子瞻讀書,未嘗一日相舍。
    既壯,將游宦四方,讀韋蘇州詩,至“安知風雨夜,復此對床眠”,惻然感之,乃相約早退為閑居之樂。
    故子瞻始為鳳翔幕府,留詩為別曰:“夜雨何時聽蕭瑟。
    ”其后子瞻通守余杭,復移守膠西,而轍滯留于淮陽、濟南,不見者七年。

    13 《讀老子次前韻》 宋·陸游

    平生好大忽瑣細,焚香讀書戶常閉。
    少年曾預老聃役,晚歲欲挹浮丘袂。
    力探玄門窮眾妙,肯學陰謀畫奇計?言狂不獨人共排,志大仍憂後難繼。
    君看淡掃出繭眉,豈比一尺春風髻。
    著書勿恤飽蠹魚,會有子云生後世。

    14 《送光孫崇元讀書》 宋·姜特立

    吾兒毛骨已森然,會見排風上紫煙。
    但把文章博科第,便成陸地作神仙。
    胸中滔裕書多讀,筆下縱橫業要專。
    卜者相期非止此,后生進學在丁年。

    15 《永邑楊君鑒子明譬齋讀書將從事於古人為己之》 宋·陳文蔚

    人性靡不善,因物始有遷。
    本體遭剝蝕,如鑒塵所昏。
    疇昔均秉彝,善端本綿綿。
    既茂閑邪功,誠心所由存。

    16 《應符讀韓評論以齪詩教其歲月乃三十二所作今》 宋·孫應符

    咄咄汝為子,念之心可寒。
    慕則非所慕,難則非所斂。
    愚生乃擊俗,達人斯大觀。
    大明高照耀,滄海足波瀾。

    17 《借書一首別薛子長》 宋·陳傅良

    山阿著柴扉,陋甚誰盤桓。
    美人此何求,鉅竹數十竿。
    日閱書百篇,尚覺日力寬。
    欲從我借書,我書何足觀。

    18 《累日前伏蒙袖書臨訪并小文編及明堂圖披玩尋》 宋·葉清臣

    進士不讀書,明經不根義。
    詬病君子儒,于今作文弊。
    禮部右詞賦,諸生竊科第。
    從道不違人,追趨斯近利。

    19 《將赴洋州書東谷舊隱》 宋·文同

    晚客無一來,獨步入東谷。
    園林已成就,此景頗不俗。
    落落巖畔松,修修澗邊竹。
    爽氣逼襟袖,清如新出浴。

    20 《次韻子有賦著圖書所》 宋·洪咨夔

    富兒種卮敵封君,貧翁結柳呼奴星。
    物理虧盈蛇夔蚿,惟有讀書可以逃天刑。
    守玄老死天祿閣,巧宦三入承明庭。
    人生得失雉梟廬,惟有知道可以垂芳馨。

    * 關于讀書會的詩詞 描寫讀書會的詩詞 帶有讀書會的詩詞 包含讀書會的古詩詞(211首)
  • <td id="aya4y"><option id="aya4y"></option></td>
  • <td id="aya4y"></td>
    <xmp id="aya4y">
    <noscript id="aya4y"></noscript>
  • 蜜桃麻豆www久久国产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