豈如吾父子,歸老故鄉笛。一聽知足誨,欣然從大人。
豈其伐與國,獨不念先君。想得還師去,難堪此語開。
夜直藉藁寢,入朝徒跣行。雖知迫明詔,可惜欠陳情。
儻非親所樂,至枉道而行。雖以三牲養,難辭不孝名。
兒貌酷類父,母知兒不知。可堪引鏡照,正復益兒悲。
故寧戚以儉,罔或易而奢。致得千載下,人稱問禮家。
誰知學進處,不在好為師。好把銘心底,分明說與伊。
為爾有令德,存心孝且恭。推之施有政,往矣尹茲東。
不疑固嚴吏,如不順親何。圖得母喜笑,平反敢不多。
自非易寒暑,示始解衣襟。不謂母疾久,三年惟一心。
禮經條七出,叱狗不言焉。一旦鮑妻去,那知在母前。
不忍身逃箭,知為母塞瘡。人心有如此,獸面本何常。
曾聞豺祭獸,還見獺陳魚。人茍不知祭,能如豺獺乎。
貞孝謚已美,何堪復女宗。一朝下明詔,千載被流風。
上虞一巫女,名乃至今垂。端的由純孝,非專在好辭。
既不忍飲乳,還能知奉親。何曾自不教,端是出天真。
賣薪圖養母,何許得貂蟬。知在采薪處,庸非吉兆然。
未有子之孝,而公不用情。大書甄濟傳,更作董生行。
前烈知純淑,孤蹤愧眇蒙。果能筆敘傳,不枉賦幽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