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哉執手泣,論著謹毋忘。豈識遷它日,能紬石室藏。
執親之喪者,可沐浴其身。不待石祁兆,知非佩玉人。
服勞曾是孝,那更委諸人。建已老白首,中裙滌必親。
姬泣賊由于,子辭必罪姬。為憂君不樂,寧死莫君知。
覓參不可得,忽感鹿前行。行到鹿滅處,元來此地生。
晳常嗜羊棗,遙亦重檳榔。參于不忍食,昉寧能獨嘗。
既漸夫子教,罔有不分均。何復間多取,齊言彼有親。
乞以臣骸骨,下從樊濯原。生雖闕親養,沒擬報私恩。
天性生雖具,人倫教可無。往哉親父子,汝契作司徒。
我母亦君母,吾翁即君翁。分羹何太忍,請質可堪從。
為養還相戒,南陔昔有詩。都盧這個意,焉用補亡為。
參寧殺人者,三至尚逾垣。嘆息子閔子,孝哉無閒言。
萬象死灰色,千林號怒聲。何人苦哀泣,凍竹強抽萌。
無改父之道,真堪以孝稱。若論莊子孝,此直是難能。
不復問無違,祗應懿子知。尚愁人不省,以禮告樊遲。
父母之愛子,心乎惟疾憂。可能不自愛,而忍使親愁。
勤耕藝黍稷,遠賈服車牛。奔走何為者,心乎教養憂。
雞乃為母設,蔬惟與客同。賢哉茅季偉,誤矣郭林宗。
惡言出於口,必至反其聲。小子聞人過,當知以孝聞。
憂居五十載,陸子最堪悲。惲獨非人子,而云有既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