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文化造句
用“佛教文化”造句 第1組1、在佛教文化中,《金剛經》是影響非常大的一部佛經。
2、既有佛教文化的博大精深,又有建筑藝術的美輪美奐。
3、崇圣寺三塔建于唐代,是白族文化與佛教文化交融的體現。
4、佛教文化與龍文化相生相長,構成了黃龍溪獨特的自然人文景觀。
5、推動佛教文化教育與活動的發展.
6、作品中大量出現的尼庵佛寺,形成了獨特的佛教文化典型環境。
7、佛教文化旅游,自古以來就是旅游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
8、漫步寺院、體會佛家之緣法,讓心靈接受佛教文化的洗禮。
9、保護寺院,控制僧尼,獎掖高僧,弘揚佛教文化,使佛教發展納入理性的軌道,取得了較好的社會效果。
10、懷柔的圣泉山是一處天然的佛教圣地,有觀音寺佛教文化苑、鐘鼓樓、靈骨塔等禪修之所,寺廟周圍也有眾多人文景觀和自然景觀。
11、不食魚肉葷辛的飲食方式,是中國漢族佛教文化特有的戒律之一。
12、以云岡石窟和遼皇祖廟華嚴寺為代表,深厚的佛教文化底蘊,眾多而完整的佛教文化遺存,使大同成為名副其實的“佛都”。
13、少林功夫是指在嵩山少林寺特定佛教文化環境中形成的,以緊那羅王信仰為核心,以少林寺武僧演練的武術為表現形式,并充分體現禪宗智慧的傳統佛教文化體系。
14、29日,中國大同“兩岸三地”佛教文化交流會在山西大同舉行,以“眾緣和合,世界大同”為主題展開交流。
15、桂平西山風景名勝區負責同志說,這里佛教文化源遠流長,“浴佛節”慶典活動,已成為當地特色旅游亮點,成為“廣西十大旅游節慶品牌”之一。
16、中韓佛教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無相禪師曾經在這里吹旺了佛教的香火,成就了自己的道行。
17、千百年來,靈隱寺始終以得天獨厚的佛教文化、恢宏壯麗的殿堂樓閣和秀美幽雅的自然風光吸引著海內外游客,成為世界聞名的佛教風景旅游勝地。
18、綿延千余年的佛事活動,使普陀山這方鐘靈毓秀之凈土,積淀了深厚的佛教文化底蘊。
19、佛教傳入中國的過程中,歷代所譯佛經匯集成浩森的中華經藏,在介紹印度佛教文化的同時,也融入了中華文化的特質。
20、五臺山是全國唯一的漢傳佛教與藏傳佛教共居一地的佛教名山,金剛神舞是藏傳佛教文化中的一朵奇葩。
21、特殊的家境滋養了他伊斯蘭文化的生成;在燕王府的經歷,不但使他系統地接受了儒家文化教育,而且吸收和研究了佛教文化。
22、作者力圖以簡括的結構和輝燦色調與空靈形體有趣味的結合手法,來表達自己對佛教文化的某種體悟。
23、天,在印度佛教中是神的意思,飛天,即是飛神,不分男女,是乾闥婆與緊那羅的合二為一的化身,又名香音神,在佛教文化中被譽為最自由的神。
24、石勒稱帝后,還非常信任佛圖澄,尊稱他為“大和尚”,還把自己的孩子“舍”給他所在的寺院,讓他們每天吃住在寺廟,系統地接受佛教文化的教育。
25、對于南部山區的眾多景觀,他建議整體推薦,如柳埠一帶的佛教文化遺跡,可以統稱“金輿佛蹤”,臥虎山水庫一帶,可以統稱“三川鎖鑰”。
26、此次訪緬感受頗深,作為一名僧人,我不僅感受到緬甸人民的禮遇和善待,更感受到因歷代以來佛教文化的相互交流,中緬文化在骨子里一脈相連。
27、中國佛教文化的“佛光山樣本”。
28、法華寺位于岐山縣國有崛山林場中心西崛山,依托歷史淵源極深的“崛山名剎”建設是一個集森林景觀、佛教文化為一體的森林公園。
29、因佛教文化的融入和盛行,盂蘭盆會與“七月半”的嘗新祭祖習俗合并,并開始確定了七月十五日在中國節日系統中地位。
30、普陀山,是中國四大佛教名山中唯一座落海上的佛教勝地,秀麗的自然景觀與悠久的佛教文化溶匯一起,成了名揚中外的“海天佛國”。
31、飛鳥文化是日本最早的佛教文化,主要內容是弘揚佛教的宗旨和佛教造形藝術。
32、一直以來,*彎僧侶修業有遠游鼓山尋法脈源頭之風,雙方聯系雖因歷史原因有小小中斷,但兩岸法緣根深蒂固,也希望借此次盛會促進長期性的佛教文化互動。
33、大云寺塔八角十三層,雄偉壯觀,與清應寺的姑洗塔雙峰對峙,高插云天,“雙峰寶塔”是武威佛教文化的一大勝景。
34、大佛寺不僅因其古老神密的佛教文化名揚天下,更因其精湛的佛門神功而馳名中外,大佛寺幾乎是整個震天武陸武術的發源地,大佛寺武術也是舉世公認的正宗流派。
35、位于京西南房山的云居寺蘊涵著濃郁的佛教文化特色,是藏經納寶、祈福迎祥的福地。
其它詞語造句
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