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造句
“基層”的解釋
1、過程與結果:對基層的職員要重視過程管理,對高層的職員要重視結果管理。如果顛倒過來,管理必亂。如果一視同仁,集體的效率必下降。
2、領導干部視察工作要深入基層,了解實情。
3、改變觀念改進作風樹立形象,深入基層為群眾辦實事解難題!
4、選拔基層干部要充分征求群眾意見。
5、對上級少一點媚氣;對基層少一點盛氣;對工作多一點銳氣;對同志多一點和氣。
6、扎實開展下基層活動,提升為民服務質量。
7、基層做起:腳踏實地,按部就班,從基層做起,成功的機會就愈大。
8、干部的培養選拔要有梯隊意識,從年輕開始、從基層開始,不斷新陳代謝,不斷更新壯大。
9、深入基層一線,開展調查研究,解決實際問題!
10、基層營銷人員應該建立這樣的營銷思維,就是要見利見效地解決眼前的市場問題,將營銷戰略意圖落實到具體的策略上,窮盡方法實現目標,這就是我們天天在喊的執行力。
11、王縣長經常下基層調查研究,從來不輕信那些匯報材料。
12、深入實際、深入基層、深入群眾,問政于民、問計于民、問需于民!
13、樹立機關良好形象,是帶好基層隊伍的無聲動力。
14、干部到基層視察工作,要仔細了解情況,不能走馬觀花。
15、服務人民群眾,夯實基層基礎!
16、干部應當經常深入工廠、農村,調查研究,了解基層的真情實況。
17、到基層去,到群眾反映問題突出的地方去。
18、領導干部要深入基層,發現問題就地解決。
19、選拔干部,要重視基層群眾的推薦。
20、下基層訪群眾聽民聲,做好事辦實事解難題!
21、因此,半剛性基層具有較高的行駛質量就不以為奇了,并且歷時愈久愈能顯示出承受繁重的能力。
22、作為一個領導者,應該深入基層,親歷親為,不能老是坐籌帷幄,在辦公室里發號施令。
23、他一生都在基層默默無聞地工作,但很受人們的尊重。
24、實行村務公開制度后,徹底解決了農村基層干部中存在的欺上瞞下的問題。
25、弘揚求真務實、密切聯系群眾、艱苦奮斗作風,自覺貼近群眾、貼近基層、貼近實際!
26、雖說社會上有一股很大的力量在全盤否定他們在逼他們,他們沒有象當年水滸里的農村基層干部宋江那樣走上梁山,否則,中國的局面將不可收拾,因為只有他們才真正是屬于農村的精英。
27、但是由于政府相應的政策措施及宣傳力度不到位,致使當節約資源效益不大或根本沒有效益,與企業的利益和基層群眾的利益掛鉤不緊密時,出現企業和群眾對發展循環經濟動力不足,他們或者只注意做表面文章應付上級檢查,或者根本就是觀望態度。
28、他深知組織培養的全部優點,試圖將植物細胞組織培養技術推廣到基層生產單位去,嘔心瀝血做了十年的努力。
29、因此,民族地區的教育發展過程中必須使基層民眾切身感受到,發展教育本質上不是上級的事情,而是他們自己的事業,要使他們切實參與到項目的決策和管理之中去,努力做到自力更生。
30、領導應該經常深入基層。
31、大學生到基層去工作,大有作為。
32、為改變貧困地區的落后面貌,縣長經常到基層視察,做調查研究。
33、要提倡干部下基層蹲點,反對高高在上閉門造車。
34、志大才疏的人,尤其應該到基層去,從一點一滴的實際工作做起。
35、物業管理者絕大多數是半路出家,一些基層單位或下屬部門的領導是辦事員及工人代職。
36、這一理念的形成來自于對工業化進程的現實思考,一些地方不顧實際條件,工業項目遍地開花,村村辦工業,由此產生了巨大的資源浪費,嚴重地損害了基層組織的公信力,損毀了農民對經濟發展的信心。
37、領導決定小李下基層鍛煉,是為他增長才干,成為提拔對象,可他說這是排擠他,這個人真是不識抬舉。
38、在畢業生中,愿意到基層去工作的大有人在。
39、領導決定讓小李下基層鍛煉,可他硬說是排擠他,真是不識抬舉!
40、走訪了基層后,魏*記證實了很多道聽途說的小道消息,真是百聞不如一見。
41、經過前期一階段的試點工作,人民監督員制度取得了一定的社會效果,本文對這一制度從理論和實踐兩個層面進行思考的基礎上,試從基層院試點實踐中取得的成效和存在問題提出一隅之見。
42、查清原因,就對基層鄉鎮黨政主要領導實行問責制,導致基層領導干部如履薄冰,戰戰兢兢,不能放開手腳從根本上解決*訪問題。
43、這個市的領導干部到基層視察總是輕車簡從,以便多接近群眾。
44、他忍著肚子痛,依然神情自若地聽取基層同志的工作匯報。
45、我們的干部不能老漂浮在上面,不深入基層。
46、新時代的大學生不是白面書生,都自愿下基層鍛煉。
47、基層便宜行事是消滅文山會海的重要方法之一。
48、自漢末黃巾起義以來不絕如縷的千年王國運動的火焰再次從葆有農村公社傳統的社會基層熊熊燃起,將第二代文明的毫無生命力的表皮焚為灰燼。
49、有的人官僚主義嚴盆,高高在上,不深入基層聯系群眾,不關心人民疾苦,作風滾浮,貪圖享受,吃喝玩樂,燈紅酒綠,紙醉金迷,在群眾中影晌很壞。
50、這種不正常的官場習氣,會讓基層人員麻木不仁,凡事總以少做少錯為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