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d id="aya4y"><option id="aya4y"></option></td>
  • <td id="aya4y"></td>
    <xmp id="aya4y">
    <noscript id="aya4y"></noscript>
  • 犯罪中止造句

    “犯罪中止”的解釋

    犯罪中止[fàn zuì zhōng zhǐ] 犯罪中止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十四條的規定,犯罪中止是指在犯罪過程中,自動放棄犯罪或者自動有效地防止犯罪結果的發生的行為。對于中止犯,沒有造成損害的,應當免除處罰;造成損害的,應當減輕處罰。 中止行為本身不是犯罪,而是刑法所鼓勵的行為;犯罪中止形態則是犯罪的狀態,應當負刑事責任。
    用“犯罪中止”造句 第1組

    1、在第二章中,文章對共同犯罪中成立犯罪中止進行了深入的研究。

    2、筆者首先通過綜合比較研究,得出構成犯罪中止的三個條件,即時間性,自動性,和有效性.

    3、有效性是認定部分共犯人犯罪中止的剛性標準。

    4、可以說,犯罪中止是現代文明的理念和現代刑法革新的產物,也是刑法理論發展的成果之一。

    5、本文對以上問題進行了研討,以期對進一步豐富我國的犯罪中止理論和完善有關的刑事立法有所裨益。

    6、作為犯罪的停止形態包括犯罪預備、犯罪未遂、犯罪中止犯罪既遂。

    7、中止犯的成立條件不能混同于犯罪中止的成立條件。

    8、建議對共同犯罪中的犯罪中止問題在立法上加以明確規定,以避免司法實踐中的擅斷。

    9、在未完成形態中,犯罪未遂和犯罪中止較為常見,也容易引起理論和實踐上爭議與分歧。

    10、放棄能夠重復實施的侵害行為完全符合犯罪中止的特征。

    用“犯罪中止”造句 第2組

    11、通過對犯罪中止的博弈分析可以看出,現有犯罪中止立法是有效的,因而也是值得稱道的。

    12、強調行為人主觀方面的轉變,為犯罪行為人棄惡從善、懸崖勒馬“駕設后退的黃金橋”,是犯罪中止制度設立的初衷。

    13、博弈分析作為一種研究方法,早已為解決法律問題所援用,對犯罪中止的研究也可以運用博弈分析方法展開。

    14、本文從三個方面討論在何種條件下共同犯罪人的行為成立犯罪中止

    15、遂后補救行為應具備回溯性、時效性、主動性和多樣性幾個條件,補救行為與犯罪中止具有相似性。

    16、完成形態即為犯罪既遂,未完成形態包括犯罪預備、犯罪未遂和犯罪中止三種。

    17、相對于犯罪構成的完成形態即犯罪既遂,犯罪預備、犯罪未遂和犯罪中止是犯罪構成的未完成形態。

    18、而對于中止犯與未遂犯的競合,應根據具體情況的不同,分別認定為犯罪中止或犯罪未遂。

    19、作為故意犯罪,牽連犯也有犯罪既遂、犯罪預備、犯罪未遂和犯罪中止多種犯罪停止形態。

    * 在線查詢犯罪中止造句,用犯罪中止造句,用犯罪中止組詞造句,包含犯罪中止的句子。

    其它詞語造句

    相關鏈接

  • <td id="aya4y"><option id="aya4y"></option></td>
  • <td id="aya4y"></td>
    <xmp id="aya4y">
    <noscript id="aya4y"></noscript>
  • 蜜桃麻豆www久久国产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