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取造句
“采取”的解釋
101、許多家長因為恨鐵不成鋼,操之過急,對孩子采取了不適當的教育方法,結果適得其反。
102、曹操派禰衡去見劉表,是欲殺禰衡而采取的假手于人的計策。
103、在處理這起涉及多人的貪污案件時要采取懲一儆百的做法,嚴懲首犯,區別對待,教育多數。
104、對不同意見,采取壓制態度,無異于負薪救火。
105、受到了沉重的打擊之后,她對任何事物都采取麻木不仁的態度。
106、對工作人員,不能采取呼之即來,揮之即去的態度。
107、對于壞人壞事,他一貫采取睚眥必報的原則。
108、對錯誤采取諱疾忌醫的態度很不明智。
109、對待犯錯誤的人應當采取治病救人的方針,而不應該不教而殺。
110、對于同學的錯誤和缺點,我們不應采取幸災樂禍的態度。
111、當別人有困難時,你不應該采取事不關己的態度。
112、這次勞動分配采取自愿的原則,能者多勞。
113、游擊隊常常采取秘密而神速的行動,出其不意地打擊敵人。
114、刑警隊采取欲擒故縱的辦法,終于把犯罪嫌疑人逮捕歸案了。
115、原則問題應當辯論清楚,不能采取息事寧人的態度不了了之。
116、對外國侵略者,清政府采取了以夷伐夷的政策。
117、世風日下,倫理學家呼吁趕緊采取措施。
118、我認為,真正的罪魁禍首是那些只知賺錢,不采取安全防范措施的工頭。
119、報載:*彎兒童犯罪增多,有識之士慨嘆世風日下,呼吁當局盡快采取措施。
120、老先生以忍讓為本,凡事都采取息事寧人的態度。
121、敵眾我寡,我們必須采取避實就虛的戰術。
122、各國都應采取一些安富恤貧的措施,以保障社會的安定。
123、我軍采取先禮后兵的策略,向敵軍展開政策攻擊。
124、為防止兇犯鋌而走險殺害人質,公安人員決定立即采取行動。
125、從十億人民的利益出發,統籌兼顧,適當安排,這就是我們解決問題所采取的基本方針。
126、盡管資本家采取威脅利誘、軟硬兼施等辦法,但工人們仍然堅持繼續罷工,并表示不答應條件決不復工。
127、對工作不能采取敷衍塞責的態度。
128、西漢初年,漢高祖劉邦采取了休養生息的政策,大大促進了社會經濟的發展。
129、姐姐面對繼母的虐待,采取的是逆來順受的態度。
130、為了有力的打擊敵人,常常采取以退為進、靈活多變的戰略方針。
131、對于原則問題,我們絕不能采取息事寧人的態度。
132、要解決這個問題,還是要采取綱舉目張的辦法,只要把主要問題解決了,其他問題就好辦多了。
133、你這樣做是錯誤的,應當受到處分,不能采取下不為例的辦法。
134、戰國后期,秦國采取各個擊破的戰略,消滅了六國,統一了天下。
135、在敵強我弱的情況下,必須采取敘述中優勢兵力,速戰速決的戰術。
136、對于同志之間的一些思想認識問題,不能采取粗暴的批評方式,而要和風細雨,循循善誘。
137、外國的技術,我們可以采取“拿來主義”,他山之石。
138、當年陳勝吳廣起義是利用人們的迷信思想而采取了篝火狐鳴的手段。
139、在這次圍棋比賽中,他始終采取穩扎穩打的策略,以高人一籌的技術贏得了勝利。
140、這個問題如果采取這種錯誤處理辦法,實際上是混淆是非,打擊了群眾。
141、這次比賽,我校籃球隊成績不很理想,要盡快采取措施,刻若訓練,迎頭趕上。
142、他對什么都采取無所謂的態度,別人看得十分嚴重的問題,他卻一笑置之。
143、對文化遺產一概否定,采取厚今薄古的態度,也不好。
144、在這次辯論中,我們采取引蛇出洞,后發制人的辦法,掌握了對方的弱點,然后有理有據地進行反擊,從而取得了勝利。
145、就在這危急關頭,他擔任了廠長,力挽狂瀾,采取開發新產品,加強內部管理等一系列措施,才使我們廠起死回生了。
146、“如果你的同學突然暈倒,應立即采取什么措施?”“先抽一巴掌,看是不是裝的”。

關于采取的詩句
關于采取的成語
其它詞語造句
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