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昌族造句
“阿昌族”的解釋
阿昌族[ā chāng zú] 阿昌族 阿昌族是云南特有的、人口較少的7個少數民族之一,民族語言為阿昌語,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語支待定,有梁河方言和戶撒方言兩種方言,兼通漢語、傣語等其他民族的語言或方言,無本民族文字,使用漢字。 阿昌族主要分布于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隴川縣戶撒阿昌族鄉、梁河縣囊宋阿昌族鄉、九保阿昌族鄉,其余分布于潞西、盈江、騰沖、龍陵、云龍等縣。此外,在鄰國緬甸也有部分阿昌族分布。 阿昌族制造的鐵器極負盛名,以“戶撒刀”著稱于世。根據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統計,阿昌族總人口數為39555人。
用“阿昌族”造句 第1組
1、在傳統阿昌族社會,性與倫理道德和不潔的觀念聯系在一起,性行為成為羞恥或丑惡的事情。
2、乾隆年間,南甸土司轄區的阿昌族,除了向傣族封建領主交納貢稅外,百分之八十以上的農民淪為附近漢、傣地主的佃戶。
3、我國的阿昌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的隴川、梁河等縣,此外,也有少數分布在盈江、潞西、瑞麗及保山地區的龍陵和騰沖兩縣。
4、阿昌族則是雙方各點一支蠟燭,以燃燒時間的長短來決定雙方的是非。
5、如漢族的盤古神話,阿昌族的神話《遮帕麻與遮米麻》,彝族神話《創造萬物的巨人尼支呷金》等。
6、因受到社會變遷與文化傳遞等因素影響,戶撒刀及其鍛制技藝的傳承日漸式微,基于“文化自覺”角度,阿昌族要采取若干舉措予以保護。
7、民國時期,云南軍閥在隴川、梁河等地建設治局,推行保甲制,但封建土司制度延至建國前夕,統治阿昌族達500余年之久。
8、1953年、1954年,又先后在潞西縣江東區高粳田鄉,梁河縣遮島區的丙介鄉和關璋鄉建立了三個阿昌族民族鄉。
* 在線查詢阿昌族造句,用阿昌族造句,用阿昌族組詞造句,包含阿昌族的句子。

其它詞語造句
不獨造句
煙嘴兒造句
旱煙造句
耳鬢斯磨造句
離婚率造句
小刀會造句
轉場造句
假座造句
士別三日,當刮目相待造句
科幻電影造句
蜂鳴器造句
民以食為造句
蔚然造句
悲烈造句
節支造句
時高時低造句
截癱造句
擰開造句
瞥眼造句
卸責造句
楚歌造句
自己動手豐衣足食造句
漢軍造句
垓下造句
項王造句
小肚造句
空乘造句
空城造句
滾瓜溜圓造句
草墊造句
賣弄學問造句
見錢眼紅造句
走紅運造句
市場占有率造句
披紅戴花造句
黃書造句
一切辦法造句
礦業造句
芳華絕代造句
弟兄們造句
兄弟們造句
第二冊造句
十手所指造句
紅辣椒造句
辣椒紅造句
十目所視造句
適用于造句
重約造句
之隔造句
道德文章造句
明細賬造句
二老造句
結腸造句
臉皮厚造句
毒龍造句
跋涉山川造句
棒棒糖造句
土產造句
最大限度造句
玉石同焚造句
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