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彈指的讀音 一彈指的意思
一彈指 彈指,梵語acchat!a^,以拇指與中指壓覆食指,復以食指向外急彈,為古代印度所盛行表示虔敬、許諾或警告之風俗。一彈指,即彈指一次所需之時間,系諸經普遍用來形容極短暫之時間。又作一彈指頃。然諸經論所舉一彈指之長短各異, 俱舍論 卷十二謂一彈指有六十五剎那。 大智度論 卷八十三則謂六十念。處處經謂一彈指之間有九百六十生死。大安般守意經序謂一彈指之間心有九百六十轉。 戒疏卷二下謂,二十念為一瞬,二十瞬為一彈指。 摩訶僧祇律 卷十七謂,四百念為一彈指,一萬二千彈指即一晝夜。 佛母出生三法藏般若波羅蜜多經卷二十一(大八·六五九下):‘若復有人于一彈指頃,能修行是般若波羅蜜多者,其所得福,倍勝于前。’
- 一
- 彈
- 指
“一彈指”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yī tán zhǐ]
- 漢字注音:
- ㄧ ㄊㄢˊ ㄓˇ
- 簡繁字形:
- 一彈指
- 是否常用:
- 否
“一彈指”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佛家語。辭典解釋
一彈指 yī tán zhǐ ㄧ ㄊㄢˊ ㄓˇ 比喻極短的時間。
唐.白居易〈禽蟲十二章〉詩:「何異浮生臨老日,一彈指頃報恩讎。」
宋.蘇軾〈過永樂文長老已卒〉詩:「三過門間老病死,一彈指頃去來今。」
網絡解釋
一彈指
彈指,梵語acchat!a^,以拇指與中指壓覆食指,復以食指向外急彈,為古代印度所盛行表示虔敬、許諾或警告之風俗。一彈指,即彈指一次所需之時間,系諸經普遍用來形容極短暫之時間。又作一彈指頃。然諸經論所舉一彈指之長短各異,
俱舍論 卷十二謂一彈指有六十五剎那。
大智度論 卷八十三則謂六十念。處處經謂一彈指之間有九百六十生死。大安般守意經序謂一彈指之間心有九百六十轉。
戒疏卷二下謂,二十念為一瞬,二十瞬為一彈指。
摩訶僧祇律 卷十七謂,四百念為一彈指,一萬二千彈指即一晝夜。
佛母出生三法藏般若波羅蜜多經卷二十一(大八·六五九下):‘若復有人于一彈指頃,能修行是般若波羅蜜多者,其所得福,倍勝于前。’
“一彈指”的單字解釋
【一】:1.最小的正整數。見〖數字〗。2.表示同一:咱們是一家人。你們一路走。這不是一碼事。3.表示另一:番茄一名西紅柿。4.表示整個;全:一冬。一生。一路平安。一屋子人。一身的汗。5.表示專一:一心一意。6.表示動作是一次,或表示動作是短暫的,或表示動作是試試的。a)用在重疊的動詞(多為單音)中間:歇一歇。笑一笑。讓我聞一聞。b)用在動詞之后,動量詞之前:笑一聲。看一眼。讓我們商量一下。7.用在動詞或動量詞前面,表示先做某個動作(下文說明動作結果):一跳跳了過去。一腳把它踢開。他在旁邊一站,再也不說什么。8.與“就”配合,表示兩個動作緊接著發生:一請就來。一說就明白了。9.一旦;一經:一失足成千古恨。10.“一”字單用或在一詞一句末尾念陰平,如“十一、一一得一”,在去聲字前念陽平,如“一半、一共”,在陰平、陽平、上聲字前念去聲,如“一天、一年、一點”。本詞典為簡便起見,條目中的“一”字,都注陰平。11.我國民族音樂音階上的一級,樂譜上用作記音符號,相當于簡譜的“”。見〖工尺〗。
【彈】:[dàn]1.彈弓。2.彈丸。後亦指槍彈、炮彈、炸彈等。3.圓形的果實。4.禽鳥的蛋。5.但,只管。[tán]1.用彈丸射擊。2.引申為射死,槍殺。3.搖動;轉動。4.由於一物的彈性作用使另一物射出去。5.凸出,瞪。6.用手指撥弄琴弦。7.引申為琴曲。8.彈擊;叩打。9.割開,挑破。10.揮灑(淚水)。11.在天平上撥動準星。謂稱量。12.彈劾。13.引申為譏訕、指摘。14.繩索。
【指】:1.手指頭:食指。五指。屈指。首屈一指。2.一個手指頭的寬度叫“一指”,用來計算深淺寬窄等:下了三指雨。這雙鞋大了一指。兩指寬的紙條。3.(手指頭、物體尖端)對著;向著:用手一指。時針正指十二點。4.(頭發)直立:發指。5.指點:指導。指示。指出正確方向。有問題請您指出來。6.意思上指著:這不是指你說的,是指他的。7.指望;依靠:指靠。單指著一個人是不能把事情做好的。
“一彈指”的相關詞語
* 一彈指的讀音是:yī tán zhǐ,一彈指的意思:一彈指 彈指,梵語acchat!a^,以拇指與中指壓覆食指,復以食指向外急彈,為古代印度所盛行表示虔敬、許諾或警告之風俗。一彈指,即彈指一次所需之時間,系諸經普遍用來形容極短暫之時間。又作一彈指頃。然諸經論所舉一彈指之長短各異, 俱舍論 卷十二謂一彈指有六十五剎那。 大智度論 卷八十三則謂六十念。處處經謂一彈指之間有九百六十生死。大安般守意經序謂一彈指之間心有九百六十轉。 戒疏卷二下謂,二十念為一瞬,二十瞬為一彈指。 摩訶僧祇律 卷十七謂,四百念為一彈指,一萬二千彈指即一晝夜。 佛母出生三法藏般若波羅蜜多經卷二十一(大八·六五九下):‘若復有人于一彈指頃,能修行是般若波羅蜜多者,其所得福,倍勝于前。’
基本解釋
佛家語。辭典解釋
一彈指 yī tán zhǐ ㄧ ㄊㄢˊ ㄓˇ比喻極短的時間。
唐.白居易〈禽蟲十二章〉詩:「何異浮生臨老日,一彈指頃報恩讎。」
宋.蘇軾〈過永樂文長老已卒〉詩:「三過門間老病死,一彈指頃去來今。」
一彈指
彈指,梵語acchat!a^,以拇指與中指壓覆食指,復以食指向外急彈,為古代印度所盛行表示虔敬、許諾或警告之風俗。一彈指,即彈指一次所需之時間,系諸經普遍用來形容極短暫之時間。又作一彈指頃。然諸經論所舉一彈指之長短各異,俱舍論 卷十二謂一彈指有六十五剎那。
大智度論 卷八十三則謂六十念。處處經謂一彈指之間有九百六十生死。大安般守意經序謂一彈指之間心有九百六十轉。
戒疏卷二下謂,二十念為一瞬,二十瞬為一彈指。
摩訶僧祇律 卷十七謂,四百念為一彈指,一萬二千彈指即一晝夜。
佛母出生三法藏般若波羅蜜多經卷二十一(大八·六五九下):‘若復有人于一彈指頃,能修行是般若波羅蜜多者,其所得福,倍勝于前。’
【一】:1.最小的正整數。見〖數字〗。2.表示同一:咱們是一家人。你們一路走。這不是一碼事。3.表示另一:番茄一名西紅柿。4.表示整個;全:一冬。一生。一路平安。一屋子人。一身的汗。5.表示專一:一心一意。6.表示動作是一次,或表示動作是短暫的,或表示動作是試試的。a)用在重疊的動詞(多為單音)中間:歇一歇。笑一笑。讓我聞一聞。b)用在動詞之后,動量詞之前:笑一聲。看一眼。讓我們商量一下。7.用在動詞或動量詞前面,表示先做某個動作(下文說明動作結果):一跳跳了過去。一腳把它踢開。他在旁邊一站,再也不說什么。8.與“就”配合,表示兩個動作緊接著發生:一請就來。一說就明白了。9.一旦;一經:一失足成千古恨。10.“一”字單用或在一詞一句末尾念陰平,如“十一、一一得一”,在去聲字前念陽平,如“一半、一共”,在陰平、陽平、上聲字前念去聲,如“一天、一年、一點”。本詞典為簡便起見,條目中的“一”字,都注陰平。11.我國民族音樂音階上的一級,樂譜上用作記音符號,相當于簡譜的“”。見〖工尺〗。
【彈】:[dàn]1.彈弓。2.彈丸。後亦指槍彈、炮彈、炸彈等。3.圓形的果實。4.禽鳥的蛋。5.但,只管。[tán]1.用彈丸射擊。2.引申為射死,槍殺。3.搖動;轉動。4.由於一物的彈性作用使另一物射出去。5.凸出,瞪。6.用手指撥弄琴弦。7.引申為琴曲。8.彈擊;叩打。9.割開,挑破。10.揮灑(淚水)。11.在天平上撥動準星。謂稱量。12.彈劾。13.引申為譏訕、指摘。14.繩索。
【指】:1.手指頭:食指。五指。屈指。首屈一指。2.一個手指頭的寬度叫“一指”,用來計算深淺寬窄等:下了三指雨。這雙鞋大了一指。兩指寬的紙條。3.(手指頭、物體尖端)對著;向著:用手一指。時針正指十二點。4.(頭發)直立:發指。5.指點:指導。指示。指出正確方向。有問題請您指出來。6.意思上指著:這不是指你說的,是指他的。7.指望;依靠:指靠。單指著一個人是不能把事情做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