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竿子的讀音 一竿子的意思
一竿子 釋義出處 方言。猶言一伙。 (1). 郭沫若 《洪波曲》第五章四:“于是乎他,和他的一竿子人,就又害怕起來。” (2). 郭沫若 《雙聲迭韻》:“好的,做我們執政的是 段祺瑞 ,做我們督軍、巡閱使的是 張作霖 、 吳佩孚 這一竿子百家姓上有名的人。”
- 一
- 竿
- 子
“一竿子”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yī gān zǐ]
- 漢字注音:
- ㄧ ㄍㄢ ㄗˇ
- 簡繁字形:
- 是否常用:
- 否
“一竿子”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方言。猶言一伙。辭典解釋
一竿子 yī gān zi ㄧ ㄍㄢ ˙ㄗ 比喻距離很短。
如:「我家離公園只有一竿子遠。」
網絡解釋
一竿子
釋義出處
方言。猶言一伙。
(1). 郭沫若 《洪波曲》第五章四:“于是乎他,和他的一竿子人,就又害怕起來。”
(2). 郭沫若 《雙聲迭韻》:“好的,做我們執政的是 段祺瑞 ,做我們督軍、巡閱使的是 張作霖 、 吳佩孚 這一竿子百家姓上有名的人。”
“一竿子”的單字解釋
【一】:1.最小的正整數。見〖數字〗。2.表示同一:咱們是一家人。你們一路走。這不是一碼事。3.表示另一:番茄一名西紅柿。4.表示整個;全:一冬。一生。一路平安。一屋子人。一身的汗。5.表示專一:一心一意。6.表示動作是一次,或表示動作是短暫的,或表示動作是試試的。a)用在重疊的動詞(多為單音)中間:歇一歇。笑一笑。讓我聞一聞。b)用在動詞之后,動量詞之前:笑一聲。看一眼。讓我們商量一下。7.用在動詞或動量詞前面,表示先做某個動作(下文說明動作結果):一跳跳了過去。一腳把它踢開。他在旁邊一站,再也不說什么。8.與“就”配合,表示兩個動作緊接著發生:一請就來。一說就明白了。9.一旦;一經:一失足成千古恨。10.“一”字單用或在一詞一句末尾念陰平,如“十一、一一得一”,在去聲字前念陽平,如“一半、一共”,在陰平、陽平、上聲字前念去聲,如“一天、一年、一點”。本詞典為簡便起見,條目中的“一”字,都注陰平。11.我國民族音樂音階上的一級,樂譜上用作記音符號,相當于簡譜的“”。見〖工尺〗。
【竿】:竿子:釣竿。立竿見影。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子】:1.古代指兒女,現專指兒子:子女。子孫。子嗣。子弟(后輩人,年輕人)。2.植物的果實、種子:菜子。瓜子兒。子實。3.動物的卵:魚子。蠶子。4.幼小的,小的:子雞。子畜。子城。5.小而硬的顆粒狀的東西:子彈(dàn)。棋子兒。6.與“母”相對:子金(利息)。子母扣。子音(輔音)。7.對人的稱呼:男子。妻子。士子(讀書人)。舟子(船夫)。才子。8.古代對人的尊稱;稱老師或稱有道德、有學問的人:孔子。先秦諸子。9.地支的第一位,屬鼠:子丑寅卯(喻有條不紊的層次或事物的條理)。10.用于計時:子時(夜十一點至一點)。子夜(深夜)。11.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子爵。12.附加在名詞、動詞、形容詞后,具有名詞性(讀輕聲):旗子。亂子。胖子。13.個別量詞后綴(讀輕聲):敲了兩下子門。14.姓。
“一竿子”的相關成語
“一竿子”的相關詞語
“一竿子”造句
這些人打算破罐破摔了,一竿子捅到底了,這樣鬼影也不再心軟了。
既然選擇了應戰,那就一竿子捅到底,讓他們見識一下什么是特種作戰的威力。
然而,家長橫插一竿子,費盡心機為孩子謀求“一官半職”,則屬于典型的劍走偏鋒之舉,對孩子的成長有害無益。
當然,也不可以一竿子拍死一群,或許有些人內心和表象并行不悖、如出一轍也說不定。
*仍舊那樣言簡意明:開個十萬人大會,一竿子插到底,新市委上任。
不要一竿子打翻一船人,果農。
游戲過程中不能加入其他隊友,只有主角一竿子捅到底.
謝大人是要一竿子捅到底?你知道這樣做的后果么?
女人平時都嚷嚷著要男女平等,一到要分手了就全都成弱勢群體了。我覺著還真是這個理。但是也不能一竿子打翻所有女人,不敢群嘲,各自對號吧。
發展養殖業就好比種莊稼一樣,得因地制宜,千萬不能想過去那樣一竿子打下水,搞一刀切,還得尊重主人的意愿。
* 一竿子的讀音是:yī gān zǐ,一竿子的意思:一竿子 釋義出處 方言。猶言一伙。 (1). 郭沫若 《洪波曲》第五章四:“于是乎他,和他的一竿子人,就又害怕起來。” (2). 郭沫若 《雙聲迭韻》:“好的,做我們執政的是 段祺瑞 ,做我們督軍、巡閱使的是 張作霖 、 吳佩孚 這一竿子百家姓上有名的人。”
基本解釋
方言。猶言一伙。辭典解釋
一竿子 yī gān zi ㄧ ㄍㄢ ˙ㄗ比喻距離很短。
如:「我家離公園只有一竿子遠。」
一竿子
釋義出處方言。猶言一伙。
(1). 郭沫若 《洪波曲》第五章四:“于是乎他,和他的一竿子人,就又害怕起來。”
(2). 郭沫若 《雙聲迭韻》:“好的,做我們執政的是 段祺瑞 ,做我們督軍、巡閱使的是 張作霖 、 吳佩孚 這一竿子百家姓上有名的人。”
【一】:1.最小的正整數。見〖數字〗。2.表示同一:咱們是一家人。你們一路走。這不是一碼事。3.表示另一:番茄一名西紅柿。4.表示整個;全:一冬。一生。一路平安。一屋子人。一身的汗。5.表示專一:一心一意。6.表示動作是一次,或表示動作是短暫的,或表示動作是試試的。a)用在重疊的動詞(多為單音)中間:歇一歇。笑一笑。讓我聞一聞。b)用在動詞之后,動量詞之前:笑一聲。看一眼。讓我們商量一下。7.用在動詞或動量詞前面,表示先做某個動作(下文說明動作結果):一跳跳了過去。一腳把它踢開。他在旁邊一站,再也不說什么。8.與“就”配合,表示兩個動作緊接著發生:一請就來。一說就明白了。9.一旦;一經:一失足成千古恨。10.“一”字單用或在一詞一句末尾念陰平,如“十一、一一得一”,在去聲字前念陽平,如“一半、一共”,在陰平、陽平、上聲字前念去聲,如“一天、一年、一點”。本詞典為簡便起見,條目中的“一”字,都注陰平。11.我國民族音樂音階上的一級,樂譜上用作記音符號,相當于簡譜的“”。見〖工尺〗。
【竿】:竿子:釣竿。立竿見影。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子】:1.古代指兒女,現專指兒子:子女。子孫。子嗣。子弟(后輩人,年輕人)。2.植物的果實、種子:菜子。瓜子兒。子實。3.動物的卵:魚子。蠶子。4.幼小的,小的:子雞。子畜。子城。5.小而硬的顆粒狀的東西:子彈(dàn)。棋子兒。6.與“母”相對:子金(利息)。子母扣。子音(輔音)。7.對人的稱呼:男子。妻子。士子(讀書人)。舟子(船夫)。才子。8.古代對人的尊稱;稱老師或稱有道德、有學問的人:孔子。先秦諸子。9.地支的第一位,屬鼠:子丑寅卯(喻有條不紊的層次或事物的條理)。10.用于計時:子時(夜十一點至一點)。子夜(深夜)。11.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子爵。12.附加在名詞、動詞、形容詞后,具有名詞性(讀輕聲):旗子。亂子。胖子。13.個別量詞后綴(讀輕聲):敲了兩下子門。14.姓。
這些人打算破罐破摔了,一竿子捅到底了,這樣鬼影也不再心軟了。
既然選擇了應戰,那就一竿子捅到底,讓他們見識一下什么是特種作戰的威力。
然而,家長橫插一竿子,費盡心機為孩子謀求“一官半職”,則屬于典型的劍走偏鋒之舉,對孩子的成長有害無益。
當然,也不可以一竿子拍死一群,或許有些人內心和表象并行不悖、如出一轍也說不定。
*仍舊那樣言簡意明:開個十萬人大會,一竿子插到底,新市委上任。
不要一竿子打翻一船人,果農。
游戲過程中不能加入其他隊友,只有主角一竿子捅到底.
謝大人是要一竿子捅到底?你知道這樣做的后果么?
女人平時都嚷嚷著要男女平等,一到要分手了就全都成弱勢群體了。我覺著還真是這個理。但是也不能一竿子打翻所有女人,不敢群嘲,各自對號吧。
發展養殖業就好比種莊稼一樣,得因地制宜,千萬不能想過去那樣一竿子打下水,搞一刀切,還得尊重主人的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