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箭之仇的讀音 一箭之仇的意思
一箭之仇 由于齊襄公荒淫無道,公元前686年,公子糾跟著他的師傅管仲到魯國去避難,公子小白則跟著他的師傅鮑叔牙逃往莒國。
- 一
- 箭
- 之
- 仇
“一箭之仇”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yī jiàn zhī chóu]
- 漢字注音:
- ㄧ ㄐㄧㄢˋ ㄓ ㄔㄡˊ
- 簡繁字形:
- 是否常用:
- 否
“一箭之仇”的意思
基本解釋
辭典解釋
一箭之仇 yī jiàn zhī chóu ㄧ ㄐㄧㄢˋ ㄓ ㄔㄡˊ 被射中一箭的仇恨。今泛指因某事所結下的怨仇。「仇」文獻異文作「讎」。
《三國演義.第七四回》:「卻說關公回營,拔了箭頭。……謂眾將曰:『我誓報此一箭之讎!』」
英語 a wrong suffered (idiom)?, old grievance, previous defeat
網絡解釋
一箭之仇
由于齊襄公荒淫無道,公元前686年,公子糾跟著他的師傅管仲到魯國去避難,公子小白則跟著他的師傅鮑叔牙逃往莒國。
“一箭之仇”的單字解釋
【一】:1.最小的正整數。見〖數字〗。2.表示同一:咱們是一家人。你們一路走。這不是一碼事。3.表示另一:番茄一名西紅柿。4.表示整個;全:一冬。一生。一路平安。一屋子人。一身的汗。5.表示專一:一心一意。6.表示動作是一次,或表示動作是短暫的,或表示動作是試試的。a)用在重疊的動詞(多為單音)中間:歇一歇。笑一笑。讓我聞一聞。b)用在動詞之后,動量詞之前:笑一聲。看一眼。讓我們商量一下。7.用在動詞或動量詞前面,表示先做某個動作(下文說明動作結果):一跳跳了過去。一腳把它踢開。他在旁邊一站,再也不說什么。8.與“就”配合,表示兩個動作緊接著發生:一請就來。一說就明白了。9.一旦;一經:一失足成千古恨。10.“一”字單用或在一詞一句末尾念陰平,如“十一、一一得一”,在去聲字前念陽平,如“一半、一共”,在陰平、陽平、上聲字前念去聲,如“一天、一年、一點”。本詞典為簡便起見,條目中的“一”字,都注陰平。11.我國民族音樂音階上的一級,樂譜上用作記音符號,相當于簡譜的“”。見〖工尺〗。
【箭】:1.古代兵器,長約二三尺的細桿裝上尖頭,桿的末梢附有羽毛,搭在弓弩上發射。現代射箭運動用的箭一般用鋼、鋁合金、塑料等制成。2.指箭能射到的距離:一箭之遙。半箭多路。
【之】:1.往:由京之滬。君將何之?2.人稱代詞。代替人或事物(限于做賓語):求之不得。取之不盡。操之過急。言之成理。取而代之。有過之無不及。反其道而行之。3.人稱代詞。虛用,無所指:久而久之。不覺手之舞之,足之蹈之。4.指示代詞。這;那:之二蟲。之子于釣。5.用在定語和中心詞之間,組成偏正詞組。a)表示領屬關系:赤子之心。鐘鼓之聲。以子之矛,攻子之盾。b)表示一般的修飾關系:光榮之家。無價之寶。緩兵之計。千里之外。意料之中。十分之九。6.用在主謂結構之間,取消它的獨立性,使變成偏正結構:中國之大。戰斗之激烈。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如因勢利導,則如水之就下,極為自然。
【仇】:[chóu]1.仇敵:疾惡如仇。同仇敵愾。2.仇恨:結仇。血淚仇。他們兩家有仇。[qiú]姓。
“一箭之仇”的相關詞語
“一箭之仇”造句
此次大選使其有機會報一箭之仇。
能夠在07年對利物浦報一箭之仇簡直太棒了,我們肯定我們能夠贏,現在我們之間扯平了。
我隊要向客隊報一箭之仇,因為第一回合我們輸了.
齊桓公不計一箭之仇,任用管仲為“卿”,尊稱“仲父”,并支持他進行改革,使齊國國力日強,成為春秋時代的霸主。
法國隊憑借戈武的梅開二度和亨利的進球3:1戰勝意大利,報了世界杯決賽的一箭之仇。
杰拉德需要英格蘭能夠報兩年前在溫布利負于克羅地亞的一箭之仇,因為克羅地亞終結了他們進軍歐錦賽決賽圈的希望。
我想今后我還要訓練得更刻苦些,以便下次再碰到她時能報一箭之仇。
自從安切洛蒂在07年率領AC米蘭報了2005年AC米蘭逆轉之后一箭之仇,這是兩人時隔2年之后交手。
懷著恐懼注視它們吧!這座徒具虛名的“自治公園”中的樹木已在憤怒中覺醒,將報被囚禁在這座園藝監牢的一箭之仇!
2客場戰勝巴列卡諾,報了1月17日首回合主場告負的一箭之仇。
* 一箭之仇的讀音是:yī jiàn zhī chóu,一箭之仇的意思:一箭之仇 由于齊襄公荒淫無道,公元前686年,公子糾跟著他的師傅管仲到魯國去避難,公子小白則跟著他的師傅鮑叔牙逃往莒國。
辭典解釋
一箭之仇 yī jiàn zhī chóu ㄧ ㄐㄧㄢˋ ㄓ ㄔㄡˊ被射中一箭的仇恨。今泛指因某事所結下的怨仇。「仇」文獻異文作「讎」。
《三國演義.第七四回》:「卻說關公回營,拔了箭頭。……謂眾將曰:『我誓報此一箭之讎!』」
英語 a wrong suffered (idiom)?, old grievance, previous defeat
一箭之仇
由于齊襄公荒淫無道,公元前686年,公子糾跟著他的師傅管仲到魯國去避難,公子小白則跟著他的師傅鮑叔牙逃往莒國。【一】:1.最小的正整數。見〖數字〗。2.表示同一:咱們是一家人。你們一路走。這不是一碼事。3.表示另一:番茄一名西紅柿。4.表示整個;全:一冬。一生。一路平安。一屋子人。一身的汗。5.表示專一:一心一意。6.表示動作是一次,或表示動作是短暫的,或表示動作是試試的。a)用在重疊的動詞(多為單音)中間:歇一歇。笑一笑。讓我聞一聞。b)用在動詞之后,動量詞之前:笑一聲。看一眼。讓我們商量一下。7.用在動詞或動量詞前面,表示先做某個動作(下文說明動作結果):一跳跳了過去。一腳把它踢開。他在旁邊一站,再也不說什么。8.與“就”配合,表示兩個動作緊接著發生:一請就來。一說就明白了。9.一旦;一經:一失足成千古恨。10.“一”字單用或在一詞一句末尾念陰平,如“十一、一一得一”,在去聲字前念陽平,如“一半、一共”,在陰平、陽平、上聲字前念去聲,如“一天、一年、一點”。本詞典為簡便起見,條目中的“一”字,都注陰平。11.我國民族音樂音階上的一級,樂譜上用作記音符號,相當于簡譜的“”。見〖工尺〗。
【箭】:1.古代兵器,長約二三尺的細桿裝上尖頭,桿的末梢附有羽毛,搭在弓弩上發射。現代射箭運動用的箭一般用鋼、鋁合金、塑料等制成。2.指箭能射到的距離:一箭之遙。半箭多路。
【之】:1.往:由京之滬。君將何之?2.人稱代詞。代替人或事物(限于做賓語):求之不得。取之不盡。操之過急。言之成理。取而代之。有過之無不及。反其道而行之。3.人稱代詞。虛用,無所指:久而久之。不覺手之舞之,足之蹈之。4.指示代詞。這;那:之二蟲。之子于釣。5.用在定語和中心詞之間,組成偏正詞組。a)表示領屬關系:赤子之心。鐘鼓之聲。以子之矛,攻子之盾。b)表示一般的修飾關系:光榮之家。無價之寶。緩兵之計。千里之外。意料之中。十分之九。6.用在主謂結構之間,取消它的獨立性,使變成偏正結構:中國之大。戰斗之激烈。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如因勢利導,則如水之就下,極為自然。
【仇】:[chóu]1.仇敵:疾惡如仇。同仇敵愾。2.仇恨:結仇。血淚仇。他們兩家有仇。[qiú]姓。
此次大選使其有機會報一箭之仇。
能夠在07年對利物浦報一箭之仇簡直太棒了,我們肯定我們能夠贏,現在我們之間扯平了。
我隊要向客隊報一箭之仇,因為第一回合我們輸了.
齊桓公不計一箭之仇,任用管仲為“卿”,尊稱“仲父”,并支持他進行改革,使齊國國力日強,成為春秋時代的霸主。
法國隊憑借戈武的梅開二度和亨利的進球3:1戰勝意大利,報了世界杯決賽的一箭之仇。
杰拉德需要英格蘭能夠報兩年前在溫布利負于克羅地亞的一箭之仇,因為克羅地亞終結了他們進軍歐錦賽決賽圈的希望。
我想今后我還要訓練得更刻苦些,以便下次再碰到她時能報一箭之仇。
自從安切洛蒂在07年率領AC米蘭報了2005年AC米蘭逆轉之后一箭之仇,這是兩人時隔2年之后交手。
懷著恐懼注視它們吧!這座徒具虛名的“自治公園”中的樹木已在憤怒中覺醒,將報被囚禁在這座園藝監牢的一箭之仇!
2客場戰勝巴列卡諾,報了1月17日首回合主場告負的一箭之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