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誤再誤的讀音 一誤再誤的意思
【解釋】一次又一次的失誤。形容屢被耽誤或屢犯錯誤。【出處】《宋史·魏王廷美傳》:“太宗嘗以傳國之意訪之趙普。普曰:‘太祖已誤,陛下豈容再誤邪?’”【示例】徒以誤解民治真精神,且過恃自己之武力,~,而卒自陷于窮途。 ◎蔡東藩、許廑父《民國通俗演義》第一二五回【近義詞】知錯不改【反義詞】知錯改錯【語法】聯合式;作謂語;含貶義
- 一
- 誤
- 再
- 誤
“一誤再誤”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yī wù zài wù]
- 漢字注音:
- ㄧ ㄨˋ ㄗㄞˋ ㄨˋ
- 簡繁字形:
- 一誤再誤
- 是否常用:
- 否
“一誤再誤”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謂一再失誤。語本《宋史?魏王廷美傳》:“太宗以傳國之意訪之趙普。辭典解釋
一誤再誤 yī wù zài wù ㄧ ㄨˋ ㄗㄞˋ ㄨˋ 語本《宋史.卷二四四.宗室傳一.魏王廷美傳》:「太祖已誤,陛下豈容再誤邪?」指一次失誤,不以為戒,又再度失誤。
清.沈德潛《說詩晬語.卷下》:「前賢讀書,不肯一誤再誤如此。」
一再的延誤。
如:「這班火車沒有準時進站,時間一誤再誤。」
網絡解釋
【解釋】一次又一次的失誤。形容屢被耽誤或屢犯錯誤。
【出處】《宋史·魏王廷美傳》:“太宗嘗以傳國之意訪之趙普。普曰:‘太祖已誤,陛下豈容再誤邪?’”
【示例】徒以誤解民治真精神,且過恃自己之武力,~,而卒自陷于窮途。 ◎蔡東藩、許廑父《民國通俗演義》第一二五回
【近義詞】知錯不改
【反義詞】知錯改錯
【語法】聯合式;作謂語;含貶義
“一誤再誤”的單字解釋
【一】:1.最小的正整數。見〖數字〗。2.表示同一:咱們是一家人。你們一路走。這不是一碼事。3.表示另一:番茄一名西紅柿。4.表示整個;全:一冬。一生。一路平安。一屋子人。一身的汗。5.表示專一:一心一意。6.表示動作是一次,或表示動作是短暫的,或表示動作是試試的。a)用在重疊的動詞(多為單音)中間:歇一歇。笑一笑。讓我聞一聞。b)用在動詞之后,動量詞之前:笑一聲。看一眼。讓我們商量一下。7.用在動詞或動量詞前面,表示先做某個動作(下文說明動作結果):一跳跳了過去。一腳把它踢開。他在旁邊一站,再也不說什么。8.與“就”配合,表示兩個動作緊接著發生:一請就來。一說就明白了。9.一旦;一經:一失足成千古恨。10.“一”字單用或在一詞一句末尾念陰平,如“十一、一一得一”,在去聲字前念陽平,如“一半、一共”,在陰平、陽平、上聲字前念去聲,如“一天、一年、一點”。本詞典為簡便起見,條目中的“一”字,都注陰平。11.我國民族音樂音階上的一級,樂譜上用作記音符號,相當于簡譜的“”。見〖工尺〗。
【誤】:同“誤”。
【再】:1.表示已經重復的動作用“又”,表示將要重復的動作用“再”:這部書前幾天我又讀了一遍,以后有時間我還要再讀一遍。b)表示更加:高點兒,再高點兒。再多一點兒就好了。c)表示如果繼續下去就會怎樣:學習再不努力,就得留級了。離開車只剩半個鐘頭了,再不走可趕不上了。d)表示即使繼續下去也不會怎樣:你再解釋,他也不會同意的。e)表示一個動作發生在另一個動作結束之后:咱們看完了這個節目再走。你把材料整理好再動筆。f)表示另外有所補充:再則。再不然。院子里種著迎春、牡丹、海棠、石榴,再就是玫瑰和月季。2.再繼續;再出現:青春不再。良機難再。3.姓。
【誤】:同“誤”。
“一誤再誤”的相關詞語
* 一誤再誤的讀音是:yī wù zài wù,一誤再誤的意思:【解釋】一次又一次的失誤。形容屢被耽誤或屢犯錯誤。【出處】《宋史·魏王廷美傳》:“太宗嘗以傳國之意訪之趙普。普曰:‘太祖已誤,陛下豈容再誤邪?’”【示例】徒以誤解民治真精神,且過恃自己之武力,~,而卒自陷于窮途。 ◎蔡東藩、許廑父《民國通俗演義》第一二五回【近義詞】知錯不改【反義詞】知錯改錯【語法】聯合式;作謂語;含貶義
基本解釋
謂一再失誤。語本《宋史?魏王廷美傳》:“太宗以傳國之意訪之趙普。辭典解釋
一誤再誤 yī wù zài wù ㄧ ㄨˋ ㄗㄞˋ ㄨˋ語本《宋史.卷二四四.宗室傳一.魏王廷美傳》:「太祖已誤,陛下豈容再誤邪?」指一次失誤,不以為戒,又再度失誤。
清.沈德潛《說詩晬語.卷下》:「前賢讀書,不肯一誤再誤如此。」
一再的延誤。
如:「這班火車沒有準時進站,時間一誤再誤。」
【解釋】一次又一次的失誤。形容屢被耽誤或屢犯錯誤。
【出處】《宋史·魏王廷美傳》:“太宗嘗以傳國之意訪之趙普。普曰:‘太祖已誤,陛下豈容再誤邪?’”
【示例】徒以誤解民治真精神,且過恃自己之武力,~,而卒自陷于窮途。 ◎蔡東藩、許廑父《民國通俗演義》第一二五回
【近義詞】知錯不改
【反義詞】知錯改錯
【語法】聯合式;作謂語;含貶義
【一】:1.最小的正整數。見〖數字〗。2.表示同一:咱們是一家人。你們一路走。這不是一碼事。3.表示另一:番茄一名西紅柿。4.表示整個;全:一冬。一生。一路平安。一屋子人。一身的汗。5.表示專一:一心一意。6.表示動作是一次,或表示動作是短暫的,或表示動作是試試的。a)用在重疊的動詞(多為單音)中間:歇一歇。笑一笑。讓我聞一聞。b)用在動詞之后,動量詞之前:笑一聲。看一眼。讓我們商量一下。7.用在動詞或動量詞前面,表示先做某個動作(下文說明動作結果):一跳跳了過去。一腳把它踢開。他在旁邊一站,再也不說什么。8.與“就”配合,表示兩個動作緊接著發生:一請就來。一說就明白了。9.一旦;一經:一失足成千古恨。10.“一”字單用或在一詞一句末尾念陰平,如“十一、一一得一”,在去聲字前念陽平,如“一半、一共”,在陰平、陽平、上聲字前念去聲,如“一天、一年、一點”。本詞典為簡便起見,條目中的“一”字,都注陰平。11.我國民族音樂音階上的一級,樂譜上用作記音符號,相當于簡譜的“”。見〖工尺〗。
【誤】:同“誤”。
【再】:1.表示已經重復的動作用“又”,表示將要重復的動作用“再”:這部書前幾天我又讀了一遍,以后有時間我還要再讀一遍。b)表示更加:高點兒,再高點兒。再多一點兒就好了。c)表示如果繼續下去就會怎樣:學習再不努力,就得留級了。離開車只剩半個鐘頭了,再不走可趕不上了。d)表示即使繼續下去也不會怎樣:你再解釋,他也不會同意的。e)表示一個動作發生在另一個動作結束之后:咱們看完了這個節目再走。你把材料整理好再動筆。f)表示另外有所補充:再則。再不然。院子里種著迎春、牡丹、海棠、石榴,再就是玫瑰和月季。2.再繼續;再出現:青春不再。良機難再。3.姓。
【誤】:同“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