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寶羹的讀音 七寶羹的意思
七寶羹 吃七寶羹始于晉代的傳統歲時飲食風俗,流行于福建、廣東、臺灣及湖南、湖北等地。農歷正月初七日采七種菜蔬拌和米粉作羹,稱“七寶羹”。 清·黃景 仁 《人日集翁學士覃溪詩境齋》詩:“艷以三陽節,分來七寶羹。”
- 七
- 寶
- 羹
“七寶羹”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qī bǎo gēng]
- 漢字注音:
- ㄑㄧ ㄅㄠˇ ㄍㄥ
- 簡繁字形:
- 七寶羹
- 是否常用:
- 否
“七寶羹”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舊俗,農歷正月初七日采七種菜蔬拌和米粉作羹,稱“七寶羹”。
網絡解釋
七寶羹
吃七寶羹始于晉代的傳統歲時飲食風俗,流行于福建、廣東、臺灣及湖南、湖北等地。農歷正月初七日采七種菜蔬拌和米粉作羹,稱“七寶羹”。 清·黃景 仁 《人日集翁學士覃溪詩境齋》詩:“艷以三陽節,分來七寶羹。”
“七寶羹”的單字解釋
【七】:1.六加一后所得的數目。見〖數字〗。2.舊時人死后每隔七天祭奠一次,直到第四十九天為止,共分七個“七”。3.姓。
【寶】:1.珍貴的東西:國寶。獻寶。糧食是寶中之寶。2.珍貴的:寶刀。寶劍。寶石。寶物。3.舊時的一種賭具,方形,多用牛角制成,上有指示方向的記號。見〖壓寶〗。4.敬辭,用于稱對方的家眷、鋪子等:寶眷。寶號。寶剎。5.姓。
【羹】:用蒸、煮等方法烹制的糊狀或帶濃汁的食品:雞蛋羹。
“七寶羹”的相關詞語
* 七寶羹的讀音是:qī bǎo gēng,七寶羹的意思:七寶羹 吃七寶羹始于晉代的傳統歲時飲食風俗,流行于福建、廣東、臺灣及湖南、湖北等地。農歷正月初七日采七種菜蔬拌和米粉作羹,稱“七寶羹”。 清·黃景 仁 《人日集翁學士覃溪詩境齋》詩:“艷以三陽節,分來七寶羹。”
基本解釋
舊俗,農歷正月初七日采七種菜蔬拌和米粉作羹,稱“七寶羹”。七寶羹
吃七寶羹始于晉代的傳統歲時飲食風俗,流行于福建、廣東、臺灣及湖南、湖北等地。農歷正月初七日采七種菜蔬拌和米粉作羹,稱“七寶羹”。 清·黃景 仁 《人日集翁學士覃溪詩境齋》詩:“艷以三陽節,分來七寶羹。”【七】:1.六加一后所得的數目。見〖數字〗。2.舊時人死后每隔七天祭奠一次,直到第四十九天為止,共分七個“七”。3.姓。
【寶】:1.珍貴的東西:國寶。獻寶。糧食是寶中之寶。2.珍貴的:寶刀。寶劍。寶石。寶物。3.舊時的一種賭具,方形,多用牛角制成,上有指示方向的記號。見〖壓寶〗。4.敬辭,用于稱對方的家眷、鋪子等:寶眷。寶號。寶剎。5.姓。
【羹】:用蒸、煮等方法烹制的糊狀或帶濃汁的食品:雞蛋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