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以為意的讀音 不以為意的意思
【解釋】不把它放在心上。表示對人、對事抱輕視態度。【出處】《三國志·吳書·陸凱傳》:“定大恨凱,思中傷之,凱終不以為意,乃心公家,義形于色,表疏皆指事不飾,忠懇內發。”北魏·楊衒之《洛陽伽藍記·秦太上君寺》:“臨淄官徒有在京邑,聞懷磚慕勢,咸共恥之,唯崔孝忠一人不以為意。”【示例】管亥望見救軍來到,親自引兵迎敵;因見玄德兵少,~。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十一回【近義詞】漠不關心【語法】動賓式;作謂語;形容不在意
- 不
- 以
- 為
- 意
“不以為意”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bù yǐ wéi yì]
- 漢字注音:
- ㄅㄨˋ ㄧˇ ㄨㄟˊ ㄧˋ
- 簡繁字形:
- 不以為意
- 是否常用:
- 否
“不以為意”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不把事情放在心上。辭典解釋
不以為意 bù yǐ wéi yì ㄅㄨˋ ㄧˇ ㄨㄟˊ ㄧˋ 不注意、不在乎。
《三國演義.第一一回》:「管亥望見救軍來到,親自引兵迎敵,因見玄德兵少,不以為意。」
《初刻拍案驚奇.卷一○》:「小姐全然不以為意,安心等守。」
近義詞
漫不經心英語 not to mind, unconcerned
網絡解釋
【解釋】不把它放在心上。表示對人、對事抱輕視態度。
【出處】《三國志·吳書·陸凱傳》:“定大恨凱,思中傷之,凱終不以為意,乃心公家,義形于色,表疏皆指事不飾,忠懇內發。”北魏·楊衒之《洛陽伽藍記·秦太上君寺》:“臨淄官徒有在京邑,聞懷磚慕勢,咸共恥之,唯崔孝忠一人不以為意。”
【示例】管亥望見救軍來到,親自引兵迎敵;因見玄德兵少,~。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十一回
【近義詞】漠不關心
【語法】動賓式;作謂語;形容不在意
“不以為意”的單字解釋
【不】:[bù]1.用在動詞、形容詞和其他副詞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經濟。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詞或名詞性詞素前面,構成形容詞:不法。不規則。3.單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話的意思跟問題相反):他知道嗎?——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問,跟反復問句的作用相等:他現在身體好不?5.用在動補結構中間,表示不可能達到某種結果:拿不動。做不好。裝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疊用相同的詞,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邊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錢不錢的,你喜歡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選擇:晚上他不是看書,就是寫文章。8.a)在去聲字前面,“不”字讀陽平聲,如“不會”、“不是”。b)動詞“有”的否定式是“沒有”,不是“不有”。[fǒu]相當于“否”
【以】:1.用;拿:以少勝多。曉之以理。贈以鮮花。2.依;按照:以次。以音序排列。3.因:何以知之?。不以人廢言。4.表示目的:以廣視聽。以待時機。5.于;在(時間):中華人民共和國以1949年10月1日宣告成立。6.跟“而”相同:城高以厚,地廣以深。7.姓。8.用在單純的方位詞前,組成合成的方位詞或方位結構,表示時間、方位、數量的界限:以前。以上。三日以后。縣級以上。長江以南。五千以內。二十歲以下。
【為】:[wéi]“為(wéi)”的異體字。[wèi]“為(wèi)”的異體字。
【意】:1.意思:來意。2.愿望:滿意。3.料想:出其不意。4.事物流露的情態:春意。5.意大利的簡稱。
“不以為意”的相關詞語
* 不以為意的讀音是:bù yǐ wéi yì,不以為意的意思:【解釋】不把它放在心上。表示對人、對事抱輕視態度。【出處】《三國志·吳書·陸凱傳》:“定大恨凱,思中傷之,凱終不以為意,乃心公家,義形于色,表疏皆指事不飾,忠懇內發。”北魏·楊衒之《洛陽伽藍記·秦太上君寺》:“臨淄官徒有在京邑,聞懷磚慕勢,咸共恥之,唯崔孝忠一人不以為意。”【示例】管亥望見救軍來到,親自引兵迎敵;因見玄德兵少,~。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十一回【近義詞】漠不關心【語法】動賓式;作謂語;形容不在意
基本解釋
不把事情放在心上。辭典解釋
不以為意 bù yǐ wéi yì ㄅㄨˋ ㄧˇ ㄨㄟˊ ㄧˋ不注意、不在乎。
《三國演義.第一一回》:「管亥望見救軍來到,親自引兵迎敵,因見玄德兵少,不以為意。」
《初刻拍案驚奇.卷一○》:「小姐全然不以為意,安心等守。」
近義詞
漫不經心英語 not to mind, unconcerned
【解釋】不把它放在心上。表示對人、對事抱輕視態度。
【出處】《三國志·吳書·陸凱傳》:“定大恨凱,思中傷之,凱終不以為意,乃心公家,義形于色,表疏皆指事不飾,忠懇內發。”北魏·楊衒之《洛陽伽藍記·秦太上君寺》:“臨淄官徒有在京邑,聞懷磚慕勢,咸共恥之,唯崔孝忠一人不以為意。”
【示例】管亥望見救軍來到,親自引兵迎敵;因見玄德兵少,~。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十一回
【近義詞】漠不關心
【語法】動賓式;作謂語;形容不在意
【不】:[bù]1.用在動詞、形容詞和其他副詞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經濟。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詞或名詞性詞素前面,構成形容詞:不法。不規則。3.單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話的意思跟問題相反):他知道嗎?——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問,跟反復問句的作用相等:他現在身體好不?5.用在動補結構中間,表示不可能達到某種結果:拿不動。做不好。裝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疊用相同的詞,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邊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錢不錢的,你喜歡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選擇:晚上他不是看書,就是寫文章。8.a)在去聲字前面,“不”字讀陽平聲,如“不會”、“不是”。b)動詞“有”的否定式是“沒有”,不是“不有”。[fǒu]相當于“否”
【以】:1.用;拿:以少勝多。曉之以理。贈以鮮花。2.依;按照:以次。以音序排列。3.因:何以知之?。不以人廢言。4.表示目的:以廣視聽。以待時機。5.于;在(時間):中華人民共和國以1949年10月1日宣告成立。6.跟“而”相同:城高以厚,地廣以深。7.姓。8.用在單純的方位詞前,組成合成的方位詞或方位結構,表示時間、方位、數量的界限:以前。以上。三日以后。縣級以上。長江以南。五千以內。二十歲以下。
【為】:[wéi]“為(wéi)”的異體字。[wèi]“為(wèi)”的異體字。
【意】:1.意思:來意。2.愿望:滿意。3.料想:出其不意。4.事物流露的情態:春意。5.意大利的簡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