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動明王的讀音 不動明王的意思
不動明王 (不動尊菩薩)不動尊菩薩,其名號梵音為Acalanatha,意為不動尊或無動尊,教界稱為“不動明王”,亦謂之不動使者。“不動”,乃指慈悲心堅固,無可撼動,“明”者,乃智慧之光明,“王”者,駕馭一切現象者。依密教三輪身之分類而總判,不動明王為一切諸佛教令輪身,故又稱為諸明王之王,五大明王之主尊。 不動明王為佛教密宗八大明王首座,具有在遇到任何困難的時候,均能掃除障難,并不為動搖之意。不動明王顯現憤怒像,使侵擾眾生之邪魔畏懼而遠離,使眾生于修行路上不致動搖善念菩提心。
- 不
- 動
- 明
- 王
“不動明王”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bù dòng míng wáng]
- 漢字注音:
- ㄅㄨˋ ㄉㄨㄥˋ ㄇㄧㄥˊ ㄨㄤˊ
- 簡繁字形:
- 不動明王
- 是否常用:
- 否
“不動明王”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梵名摩訶毗盧遮那。佛教密宗菩薩名。佛經中說他奉大日如來教令,作忿怒狀,能夠降伏一切邪魔。辭典解釋
不動明王 bù dòng míng wáng ㄅㄨˋ ㄉㄨㄥˋ ㄇㄧㄥˊ ㄨㄤˊ 佛學密宗的護法菩薩。負責降伏一切惡魔,常做忿怒表情。
《大毘盧遮那佛說要略念誦經》:「復當以不動明王持三聚土用澡浴。」
也稱為「不動尊」。
德語 Acala (Sprachw)?
法語 Acalanatha
網絡解釋
不動明王 (不動尊菩薩)
不動尊菩薩,其名號梵音為Acalanatha,意為不動尊或無動尊,教界稱為“不動明王”,亦謂之不動使者。“不動”,乃指慈悲心堅固,無可撼動,“明”者,乃智慧之光明,“王”者,駕馭一切現象者。依密教三輪身之分類而總判,不動明王為一切諸佛教令輪身,故又稱為諸明王之王,五大明王之主尊。
不動明王為佛教密宗八大明王首座,具有在遇到任何困難的時候,均能掃除障難,并不為動搖之意。不動明王顯現憤怒像,使侵擾眾生之邪魔畏懼而遠離,使眾生于修行路上不致動搖善念菩提心。
“不動明王”的單字解釋
【不】:[bù]1.用在動詞、形容詞和其他副詞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經濟。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詞或名詞性詞素前面,構成形容詞:不法。不規則。3.單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話的意思跟問題相反):他知道嗎?——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問,跟反復問句的作用相等:他現在身體好不?5.用在動補結構中間,表示不可能達到某種結果:拿不動。做不好。裝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疊用相同的詞,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邊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錢不錢的,你喜歡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選擇:晚上他不是看書,就是寫文章。8.a)在去聲字前面,“不”字讀陽平聲,如“不會”、“不是”。b)動詞“有”的否定式是“沒有”,不是“不有”。[fǒu]相當于“否”
【動】:同“動”。
【明】:1.明亮(跟“暗”相對):明月。天明。燈火通明。2.明白;清楚:問明。講明。分明。去向不明。3.公開;顯露在外;不隱蔽(跟“暗”相對):明說。明令。明溝。明槍易躲,暗箭難防。4.眼力好;眼光正確;對事物現象看得清:聰明。英明。精明強干。耳聰目明。眼明手快。5.光明:棄暗投明。明人不做暗事。6.視覺:雙目失明。7.懂得;了解:深明大義。不明利害。8.表明;顯示:開宗明義。賦詩明志。9.明明:你明知道他不會,干嗎還要為難他呀?10.次于今年、今天的:明天。明晨。明年。明春。11.朝代,公元1368—1644,朱元璋所建。先定都南京,永樂年間遷都北京。12.姓。
【王】:[wáng]1.君主;最高統治者:君王。國王。女王。2.封建社會的最高爵位:王爵。親王。王侯。3.首領;頭目:占山為王。擒賊先擒王。4.同類中居首位的或特別大的:蜂王。蟻王。王蛇。花中之王。5.輩分高:王父(祖父)。王母(祖母)。6.最強的:王水。王牌。7.姓。[wàng]古代稱君主有天下:王天下。
“不動明王”的相關詞語
* 不動明王的讀音是:bù dòng míng wáng,不動明王的意思:不動明王 (不動尊菩薩)不動尊菩薩,其名號梵音為Acalanatha,意為不動尊或無動尊,教界稱為“不動明王”,亦謂之不動使者。“不動”,乃指慈悲心堅固,無可撼動,“明”者,乃智慧之光明,“王”者,駕馭一切現象者。依密教三輪身之分類而總判,不動明王為一切諸佛教令輪身,故又稱為諸明王之王,五大明王之主尊。 不動明王為佛教密宗八大明王首座,具有在遇到任何困難的時候,均能掃除障難,并不為動搖之意。不動明王顯現憤怒像,使侵擾眾生之邪魔畏懼而遠離,使眾生于修行路上不致動搖善念菩提心。
基本解釋
梵名摩訶毗盧遮那。佛教密宗菩薩名。佛經中說他奉大日如來教令,作忿怒狀,能夠降伏一切邪魔。辭典解釋
不動明王 bù dòng míng wáng ㄅㄨˋ ㄉㄨㄥˋ ㄇㄧㄥˊ ㄨㄤˊ佛學密宗的護法菩薩。負責降伏一切惡魔,常做忿怒表情。
《大毘盧遮那佛說要略念誦經》:「復當以不動明王持三聚土用澡浴。」
也稱為「不動尊」。
德語 Acala (Sprachw)?
法語 Acalanatha
不動明王 (不動尊菩薩)
不動尊菩薩,其名號梵音為Acalanatha,意為不動尊或無動尊,教界稱為“不動明王”,亦謂之不動使者。“不動”,乃指慈悲心堅固,無可撼動,“明”者,乃智慧之光明,“王”者,駕馭一切現象者。依密教三輪身之分類而總判,不動明王為一切諸佛教令輪身,故又稱為諸明王之王,五大明王之主尊。不動明王為佛教密宗八大明王首座,具有在遇到任何困難的時候,均能掃除障難,并不為動搖之意。不動明王顯現憤怒像,使侵擾眾生之邪魔畏懼而遠離,使眾生于修行路上不致動搖善念菩提心。
【不】:[bù]1.用在動詞、形容詞和其他副詞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經濟。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詞或名詞性詞素前面,構成形容詞:不法。不規則。3.單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話的意思跟問題相反):他知道嗎?——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問,跟反復問句的作用相等:他現在身體好不?5.用在動補結構中間,表示不可能達到某種結果:拿不動。做不好。裝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疊用相同的詞,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邊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錢不錢的,你喜歡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選擇:晚上他不是看書,就是寫文章。8.a)在去聲字前面,“不”字讀陽平聲,如“不會”、“不是”。b)動詞“有”的否定式是“沒有”,不是“不有”。[fǒu]相當于“否”
【動】:同“動”。
【明】:1.明亮(跟“暗”相對):明月。天明。燈火通明。2.明白;清楚:問明。講明。分明。去向不明。3.公開;顯露在外;不隱蔽(跟“暗”相對):明說。明令。明溝。明槍易躲,暗箭難防。4.眼力好;眼光正確;對事物現象看得清:聰明。英明。精明強干。耳聰目明。眼明手快。5.光明:棄暗投明。明人不做暗事。6.視覺:雙目失明。7.懂得;了解:深明大義。不明利害。8.表明;顯示:開宗明義。賦詩明志。9.明明:你明知道他不會,干嗎還要為難他呀?10.次于今年、今天的:明天。明晨。明年。明春。11.朝代,公元1368—1644,朱元璋所建。先定都南京,永樂年間遷都北京。12.姓。
【王】:[wáng]1.君主;最高統治者:君王。國王。女王。2.封建社會的最高爵位:王爵。親王。王侯。3.首領;頭目:占山為王。擒賊先擒王。4.同類中居首位的或特別大的:蜂王。蟻王。王蛇。花中之王。5.輩分高:王父(祖父)。王母(祖母)。6.最強的:王水。王牌。7.姓。[wàng]古代稱君主有天下:王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