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問皂白的讀音 不問皂白的意思
【解釋】比喻不分是非,不問情由。【出處】郁達夫《沉淪》五:“太陽已經起來了。他不問皂白,一直的往東走去。”
- 不
- 問
- 皂
- 白
“不問皂白”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bù wèn zào bái]
- 漢字注音:
- ㄅㄨˋ ㄨㄣˋ ㄗㄠˋ ㄅㄞˊ
- 簡繁字形:
- 是否常用:
- 否
“不問皂白”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同“不分皂白”。辭典解釋
不問皂白 bù wèn zào bái ㄅㄨˋ ㄨㄣˋ ㄗㄠˋ ㄅㄞˊ 不問清楚事情的是非曲直。「皂」文獻異文作「皂」。
《文明小史.第四回》:「難道大公祖不問皂白,就拿他凌遲碎剮,全門抄斬嗎?」
網絡解釋
【解釋】比喻不分是非,不問情由。
【出處】郁達夫《沉淪》五:“太陽已經起來了。他不問皂白,一直的往東走去。”
“不問皂白”的單字解釋
【不】:[bù]1.用在動詞、形容詞和其他副詞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經濟。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詞或名詞性詞素前面,構成形容詞:不法。不規則。3.單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話的意思跟問題相反):他知道嗎?——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問,跟反復問句的作用相等:他現在身體好不?5.用在動補結構中間,表示不可能達到某種結果:拿不動。做不好。裝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疊用相同的詞,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邊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錢不錢的,你喜歡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選擇:晚上他不是看書,就是寫文章。8.a)在去聲字前面,“不”字讀陽平聲,如“不會”、“不是”。b)動詞“有”的否定式是“沒有”,不是“不有”。[fǒu]相當于“否”
【問】:同“問”。
【皂】:1.黑色:青紅皂白。2.舊時衙門差役:皂隸。3.肥皂:香皂。
【白】:1.像霜或雪的顏色(跟“黑”相對)。2.光亮;明亮:東方發白。大天白日。3.清楚;明白;弄明白:真相大白。不白之冤。4.沒有加上什么東西的;空白:白卷。白飯。白開水。一窮二白。5.沒有效果;徒然:白跑一趟。白費力氣。6.無代價;無報償:白吃。白給。白看戲。7.象征反動:白軍。白區。8.指喪事:白事。9.用白眼珠看人,表示輕視或不滿:白了他一眼。10.姓。11.(字音或字形)錯誤:寫白字。把字念白了。12.說明;告訴;陳述:表白。辯白。告白。13.戲曲或歌劇中在唱詞之外用說話腔調說的語句:道白。獨白。對白。14.指地方話:蘇白。15.白話:文白雜糅。半文半白。
“不問皂白”的相關詞語
* 不問皂白的讀音是:bù wèn zào bái,不問皂白的意思:【解釋】比喻不分是非,不問情由。【出處】郁達夫《沉淪》五:“太陽已經起來了。他不問皂白,一直的往東走去。”
基本解釋
同“不分皂白”。辭典解釋
不問皂白 bù wèn zào bái ㄅㄨˋ ㄨㄣˋ ㄗㄠˋ ㄅㄞˊ不問清楚事情的是非曲直。「皂」文獻異文作「皂」。
《文明小史.第四回》:「難道大公祖不問皂白,就拿他凌遲碎剮,全門抄斬嗎?」
【解釋】比喻不分是非,不問情由。
【出處】郁達夫《沉淪》五:“太陽已經起來了。他不問皂白,一直的往東走去。”
【不】:[bù]1.用在動詞、形容詞和其他副詞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經濟。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詞或名詞性詞素前面,構成形容詞:不法。不規則。3.單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話的意思跟問題相反):他知道嗎?——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問,跟反復問句的作用相等:他現在身體好不?5.用在動補結構中間,表示不可能達到某種結果:拿不動。做不好。裝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疊用相同的詞,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邊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錢不錢的,你喜歡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選擇:晚上他不是看書,就是寫文章。8.a)在去聲字前面,“不”字讀陽平聲,如“不會”、“不是”。b)動詞“有”的否定式是“沒有”,不是“不有”。[fǒu]相當于“否”
【問】:同“問”。
【皂】:1.黑色:青紅皂白。2.舊時衙門差役:皂隸。3.肥皂:香皂。
【白】:1.像霜或雪的顏色(跟“黑”相對)。2.光亮;明亮:東方發白。大天白日。3.清楚;明白;弄明白:真相大白。不白之冤。4.沒有加上什么東西的;空白:白卷。白飯。白開水。一窮二白。5.沒有效果;徒然:白跑一趟。白費力氣。6.無代價;無報償:白吃。白給。白看戲。7.象征反動:白軍。白區。8.指喪事:白事。9.用白眼珠看人,表示輕視或不滿:白了他一眼。10.姓。11.(字音或字形)錯誤:寫白字。把字念白了。12.說明;告訴;陳述:表白。辯白。告白。13.戲曲或歌劇中在唱詞之外用說話腔調說的語句:道白。獨白。對白。14.指地方話:蘇白。15.白話:文白雜糅。半文半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