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期而會的讀音 不期而會的意思
【解釋】①未經約定而意外地遇見。②未經約定而自動聚集。【出處】語出《榖梁傳·隱公八年》:“不期而會曰遇。”【示例】晚上九點鐘光景,吳公館里~的來了些至親好友,慰問吳蓀甫在廠所受的驚嚇。 ◎茅盾《子夜》十四【近義詞】不期而遇【語法】偏正式;作謂語;指意外會見
- 不
- 期
- 而
- 會
“不期而會”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bù qī ér huì]
- 漢字注音:
- ㄅㄨˋ ㄑㄧ ㄦˊ ㄏㄨㄟˋ
- 簡繁字形:
- 不期而會
- 是否常用:
- 否
“不期而會”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不期而會 bùqī’érhuì
(1) [meet by chance;unexpected encounter] 期:約定日期。沒有相約而意外地遇見
當初聚散,便喚作、無由再逢伊面。近日來,不期而會重歡宴。——柳永《秋夜月》
(2) ——亦稱“不期而遇”
晚上九點鐘光景,吳公館里不期而會的來了些至親好友,慰問吳蓀甫在廠所受的驚嚇。——茅盾《子夜》
辭典解釋
不期而會 bù qí ér huì ㄅㄨˋ ㄑㄧˊ ㄦˊ ㄏㄨㄟˋ 未經約定而意外相遇。《谷梁傳.隱公八年》:「春,宋公、衛侯遇于垂。不期而會曰遇,遇者,志相得也。」《初刻拍案驚奇.卷三四》:「不想今日不期而會,得諧魚水,正合夙愿。」也作「不期而遇」。
網絡解釋
【解釋】①未經約定而意外地遇見。②未經約定而自動聚集。
【出處】語出《榖梁傳·隱公八年》:“不期而會曰遇。”
【示例】晚上九點鐘光景,吳公館里~的來了些至親好友,慰問吳蓀甫在廠所受的驚嚇。 ◎茅盾《子夜》十四
【近義詞】不期而遇
【語法】偏正式;作謂語;指意外會見
“不期而會”的單字解釋
【不】:[bù]1.用在動詞、形容詞和其他副詞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經濟。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詞或名詞性詞素前面,構成形容詞:不法。不規則。3.單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話的意思跟問題相反):他知道嗎?——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問,跟反復問句的作用相等:他現在身體好不?5.用在動補結構中間,表示不可能達到某種結果:拿不動。做不好。裝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疊用相同的詞,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邊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錢不錢的,你喜歡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選擇:晚上他不是看書,就是寫文章。8.a)在去聲字前面,“不”字讀陽平聲,如“不會”、“不是”。b)動詞“有”的否定式是“沒有”,不是“不有”。[fǒu]相當于“否”
【期】:[qī]1.規定的時間或一段時間:如期完成。假期。2.希望;等待:以期發展。期待。3.約會:不期而遇。4.量詞。用于分期的事物:《英語世界》第七期。補習班辦了三期。[jī]周年或滿一定的時期:期年(一周年)。期月(一個月)。
【而】:1.連接動詞、形容詞或詞組、分句等。a)連接語意相承的成分:偉大而艱巨的任務。戰而勝之。取而代之。我們正從事一個偉大的事業,而偉大的事業必須有最廣泛的群眾的參加和支持。b)連接肯定和否定互相補充的成分:梔子花的香,濃而不烈,清而不淡。馬克思主義叫我們看問題不要從抽象的定義出發,而要從客觀存在的事實出發。c)連接語意相反的成分,表示轉折:如果能集中生產而不集中,就會影響改進技術、提高生產。d)連接事理上前后相因的成分:因困難而畏懼而退卻而消極的人,不會有任何成就。2.有“到”的意思:一而再,再而三。由秋而冬。由南而北。3.把表示時間、方式、目的、原因、依據等的成分連接到動詞上面:匆匆而來。挺身而出。為正義而戰。因公而死。視情況而定。4.插在主語謂語中間,有“如果”的意思:民族戰爭而不依靠人民大眾,毫無疑義將不能取得勝利。5.姓。
【會】:[huì]1.蓋子。2.會各;聚會。3.符合;相合。4.盟會。5.開會議論。6.今泛指有一定目的的聚會或集會。7.會見;會面。8.特指宴請。9.指一個地區的政治、經濟中心;主要城市。10.時機;機會。11.配偶;匹配。12.引申為交配。14.領悟;理解。15.熟習;通曉。表示懂得怎樣做或有能力、善於做某事。16.理趣。17.指懂事;知趣。18.相成,調配。19.表示有可能實現。20.副詞。恰巧;適逢。21.副詞。應當;總會。22.連詞。相當於“與”、“同”、“和”。23.猶類。24.猶回、遍。25.付給,支付。26.指文書。27.宋代發行的一種紙幣“會子”的簡稱。28.某些團體或組織。29.民間一種小規模經濟互助形式,入會者按期平均交款,分期輪流使用。30.舊時民間朝山進香或酬神祈年時所組織的集體活動。31.中醫經絡穴位名。32.災厄;厄運。33.會試;會試及第。34.相對。35.表示很短的時間。36.古代曆法用語。三十年為一世,十二世為一運,三十運為一會,十二會為一元。每會一萬零八百年。參閱宋·邵雍《皇極經世書》卷一。37.同“繪”。雜彩色。38.同“禬”。祈福除殃的祭祀。39.同“惠”。40.姓。[kuài]1.總計。2.縫隙。3.同“鄶”。古國名。4.同“旝”。古代的一種旗幟。5.同“儈”。買賣的居間人。6.見“會朝”。7.見“會噎”。8.見“會稽”。
“不期而會”的相關詞語
* 不期而會的讀音是:bù qī ér huì,不期而會的意思:【解釋】①未經約定而意外地遇見。②未經約定而自動聚集。【出處】語出《榖梁傳·隱公八年》:“不期而會曰遇。”【示例】晚上九點鐘光景,吳公館里~的來了些至親好友,慰問吳蓀甫在廠所受的驚嚇。 ◎茅盾《子夜》十四【近義詞】不期而遇【語法】偏正式;作謂語;指意外會見
基本解釋
不期而會 bùqī’érhuì
(1) [meet by chance;unexpected encounter] 期:約定日期。沒有相約而意外地遇見
當初聚散,便喚作、無由再逢伊面。近日來,不期而會重歡宴。——柳永《秋夜月》
(2) ——亦稱“不期而遇”
晚上九點鐘光景,吳公館里不期而會的來了些至親好友,慰問吳蓀甫在廠所受的驚嚇。——茅盾《子夜》
辭典解釋
不期而會 bù qí ér huì ㄅㄨˋ ㄑㄧˊ ㄦˊ ㄏㄨㄟˋ未經約定而意外相遇。《谷梁傳.隱公八年》:「春,宋公、衛侯遇于垂。不期而會曰遇,遇者,志相得也。」《初刻拍案驚奇.卷三四》:「不想今日不期而會,得諧魚水,正合夙愿。」也作「不期而遇」。
【解釋】①未經約定而意外地遇見。②未經約定而自動聚集。
【出處】語出《榖梁傳·隱公八年》:“不期而會曰遇。”
【示例】晚上九點鐘光景,吳公館里~的來了些至親好友,慰問吳蓀甫在廠所受的驚嚇。 ◎茅盾《子夜》十四
【近義詞】不期而遇
【語法】偏正式;作謂語;指意外會見
【不】:[bù]1.用在動詞、形容詞和其他副詞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經濟。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詞或名詞性詞素前面,構成形容詞:不法。不規則。3.單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話的意思跟問題相反):他知道嗎?——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問,跟反復問句的作用相等:他現在身體好不?5.用在動補結構中間,表示不可能達到某種結果:拿不動。做不好。裝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疊用相同的詞,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邊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錢不錢的,你喜歡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選擇:晚上他不是看書,就是寫文章。8.a)在去聲字前面,“不”字讀陽平聲,如“不會”、“不是”。b)動詞“有”的否定式是“沒有”,不是“不有”。[fǒu]相當于“否”
【期】:[qī]1.規定的時間或一段時間:如期完成。假期。2.希望;等待:以期發展。期待。3.約會:不期而遇。4.量詞。用于分期的事物:《英語世界》第七期。補習班辦了三期。[jī]周年或滿一定的時期:期年(一周年)。期月(一個月)。
【而】:1.連接動詞、形容詞或詞組、分句等。a)連接語意相承的成分:偉大而艱巨的任務。戰而勝之。取而代之。我們正從事一個偉大的事業,而偉大的事業必須有最廣泛的群眾的參加和支持。b)連接肯定和否定互相補充的成分:梔子花的香,濃而不烈,清而不淡。馬克思主義叫我們看問題不要從抽象的定義出發,而要從客觀存在的事實出發。c)連接語意相反的成分,表示轉折:如果能集中生產而不集中,就會影響改進技術、提高生產。d)連接事理上前后相因的成分:因困難而畏懼而退卻而消極的人,不會有任何成就。2.有“到”的意思:一而再,再而三。由秋而冬。由南而北。3.把表示時間、方式、目的、原因、依據等的成分連接到動詞上面:匆匆而來。挺身而出。為正義而戰。因公而死。視情況而定。4.插在主語謂語中間,有“如果”的意思:民族戰爭而不依靠人民大眾,毫無疑義將不能取得勝利。5.姓。
【會】:[huì]1.蓋子。2.會各;聚會。3.符合;相合。4.盟會。5.開會議論。6.今泛指有一定目的的聚會或集會。7.會見;會面。8.特指宴請。9.指一個地區的政治、經濟中心;主要城市。10.時機;機會。11.配偶;匹配。12.引申為交配。14.領悟;理解。15.熟習;通曉。表示懂得怎樣做或有能力、善於做某事。16.理趣。17.指懂事;知趣。18.相成,調配。19.表示有可能實現。20.副詞。恰巧;適逢。21.副詞。應當;總會。22.連詞。相當於“與”、“同”、“和”。23.猶類。24.猶回、遍。25.付給,支付。26.指文書。27.宋代發行的一種紙幣“會子”的簡稱。28.某些團體或組織。29.民間一種小規模經濟互助形式,入會者按期平均交款,分期輪流使用。30.舊時民間朝山進香或酬神祈年時所組織的集體活動。31.中醫經絡穴位名。32.災厄;厄運。33.會試;會試及第。34.相對。35.表示很短的時間。36.古代曆法用語。三十年為一世,十二世為一運,三十運為一會,十二會為一元。每會一萬零八百年。參閱宋·邵雍《皇極經世書》卷一。37.同“繪”。雜彩色。38.同“禬”。祈福除殃的祭祀。39.同“惠”。40.姓。[kuài]1.總計。2.縫隙。3.同“鄶”。古國名。4.同“旝”。古代的一種旗幟。5.同“儈”。買賣的居間人。6.見“會朝”。7.見“會噎”。8.見“會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