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約而同的讀音 不約而同的意思
【解釋】約:相約。事先沒有約定而相互一致。【出處】《史記·平津侯主父列傳》:“應對而皆動,不謀而俱起,不約而同會。”【示例】中軍元帥欒書,~,亦至朝門,正遇胥童引兵到來。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五十九回【近義詞】不謀而合、殊途同歸、異口同聲【反義詞】眾說紛紜、言人人殊、見仁見智【語法】緊縮式;作狀語;指行動、動作相同
- 不
- 約
- 而
- 同
“不約而同”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bù yuē ér tóng]
- 漢字注音:
- ㄅㄨˋ ㄩㄝ ㄦˊ ㄊㄨㄥˊ
- 簡繁字形:
- 不約而同
- 是否常用:
- 否
“不約而同”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不約而同 bùyuē’értóng
[take the same action or view without prior consultation] 不約,言事前未嘗約好。不約而同,指事先沒有商量而彼此行動相同
她一講完,大家不約而同都鼓起掌來
辭典解釋
不約而同 bù yuē ér tóng ㄅㄨˋ ㄩㄝ ㄦˊ ㄊㄨㄥˊ 彼此并未事先約定,而意見或行為卻相同。《警世通言.卷三○.金明池吳清逢愛愛》:「轉眼又是一年,三個子弟不約而同,再尋舊約。」《初刻拍案驚奇.卷二三》:「口里雖如此說,心下因是兩夢不約而同,終久有些疑惑。」也作「不約而合」。
近義詞
不謀而合﹑不約而合英語 to agree by chance (idiom)?; taking the same action without prior consultation
德語 unabgesprochen das gleiche tun (Sprichw)?
法語 faire la même chose sans se donner le mot, se trouver du même avis sans qu'il y ait eu entente préalable
網絡解釋
【解釋】約:相約。事先沒有約定而相互一致。
【出處】《史記·平津侯主父列傳》:“應對而皆動,不謀而俱起,不約而同會。”
【示例】中軍元帥欒書,~,亦至朝門,正遇胥童引兵到來。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五十九回
【近義詞】不謀而合、殊途同歸、異口同聲
【反義詞】眾說紛紜、言人人殊、見仁見智
【語法】緊縮式;作狀語;指行動、動作相同
“不約而同”的單字解釋
【不】:[bù]1.用在動詞、形容詞和其他副詞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經濟。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詞或名詞性詞素前面,構成形容詞:不法。不規則。3.單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話的意思跟問題相反):他知道嗎?——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問,跟反復問句的作用相等:他現在身體好不?5.用在動補結構中間,表示不可能達到某種結果:拿不動。做不好。裝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疊用相同的詞,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邊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錢不錢的,你喜歡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選擇:晚上他不是看書,就是寫文章。8.a)在去聲字前面,“不”字讀陽平聲,如“不會”、“不是”。b)動詞“有”的否定式是“沒有”,不是“不有”。[fǒu]相當于“否”
【約】:[yuē]1.纏束;環束。2.繩子。3.約束;檢束。4.阻止;攔阻。5.指防水、攔水的堤壩。6.少;省減;簡約。7.簡要;簡單。8.貧困。9.引申為衰減。10.卑微;卑下。11.以語言或文字訂立共同應遵守的條件。12.邀結;邀請。13.置辦配備。14.屈折內縮。15.求取。16.估量。17.塗飾。18.掠,拂過。19.籠罩。20.大略;大約。21.數學上的約分。參見“約分”。22.姓。古有約續。見《通志·氏族五》。[yāo]方言。用秤稱。
【而】:1.連接動詞、形容詞或詞組、分句等。a)連接語意相承的成分:偉大而艱巨的任務。戰而勝之。取而代之。我們正從事一個偉大的事業,而偉大的事業必須有最廣泛的群眾的參加和支持。b)連接肯定和否定互相補充的成分:梔子花的香,濃而不烈,清而不淡。馬克思主義叫我們看問題不要從抽象的定義出發,而要從客觀存在的事實出發。c)連接語意相反的成分,表示轉折:如果能集中生產而不集中,就會影響改進技術、提高生產。d)連接事理上前后相因的成分:因困難而畏懼而退卻而消極的人,不會有任何成就。2.有“到”的意思:一而再,再而三。由秋而冬。由南而北。3.把表示時間、方式、目的、原因、依據等的成分連接到動詞上面:匆匆而來。挺身而出。為正義而戰。因公而死。視情況而定。4.插在主語謂語中間,有“如果”的意思:民族戰爭而不依靠人民大眾,毫無疑義將不能取得勝利。5.姓。
【同】:[tóng]1.相同;一樣:同類。同歲。同工同酬。大同小異。條件不同。同是一雙手,我為什么干不過他?2.跟…相同:同上。同前。“弍”同“二”。3.共同:一同。會同。陪同。4.一同;一齊(從事):同甘苦,共患難。我們倆同住一個宿舍。5.引進動作的對象,跟“跟”相同:有事同群眾商量。6.引進比較的事物,跟“跟”相同:他同哥哥一樣聰明。今年的氣候同往年不一樣。7.表示與某事有無聯系,跟“跟”相同:他同這件事無關。8.表示替人做事,跟“給”相同:這封信我一直同你保存著。你別著急,我同你出個主意。9.表示聯合關系,跟“和”相同:我同你一起去。10.姓。[tòng]見〖胡同〗。
“不約而同”的相關詞語
* 不約而同的讀音是:bù yuē ér tóng,不約而同的意思:【解釋】約:相約。事先沒有約定而相互一致。【出處】《史記·平津侯主父列傳》:“應對而皆動,不謀而俱起,不約而同會。”【示例】中軍元帥欒書,~,亦至朝門,正遇胥童引兵到來。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五十九回【近義詞】不謀而合、殊途同歸、異口同聲【反義詞】眾說紛紜、言人人殊、見仁見智【語法】緊縮式;作狀語;指行動、動作相同
基本解釋
不約而同 bùyuē’értóng
[take the same action or view without prior consultation] 不約,言事前未嘗約好。不約而同,指事先沒有商量而彼此行動相同
她一講完,大家不約而同都鼓起掌來
辭典解釋
不約而同 bù yuē ér tóng ㄅㄨˋ ㄩㄝ ㄦˊ ㄊㄨㄥˊ彼此并未事先約定,而意見或行為卻相同。《警世通言.卷三○.金明池吳清逢愛愛》:「轉眼又是一年,三個子弟不約而同,再尋舊約。」《初刻拍案驚奇.卷二三》:「口里雖如此說,心下因是兩夢不約而同,終久有些疑惑。」也作「不約而合」。
近義詞
不謀而合﹑不約而合英語 to agree by chance (idiom)?; taking the same action without prior consultation
德語 unabgesprochen das gleiche tun (Sprichw)?
法語 faire la même chose sans se donner le mot, se trouver du même avis sans qu'il y ait eu entente préalable
【解釋】約:相約。事先沒有約定而相互一致。
【出處】《史記·平津侯主父列傳》:“應對而皆動,不謀而俱起,不約而同會。”
【示例】中軍元帥欒書,~,亦至朝門,正遇胥童引兵到來。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五十九回
【近義詞】不謀而合、殊途同歸、異口同聲
【反義詞】眾說紛紜、言人人殊、見仁見智
【語法】緊縮式;作狀語;指行動、動作相同
【不】:[bù]1.用在動詞、形容詞和其他副詞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經濟。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詞或名詞性詞素前面,構成形容詞:不法。不規則。3.單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話的意思跟問題相反):他知道嗎?——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問,跟反復問句的作用相等:他現在身體好不?5.用在動補結構中間,表示不可能達到某種結果:拿不動。做不好。裝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疊用相同的詞,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邊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錢不錢的,你喜歡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選擇:晚上他不是看書,就是寫文章。8.a)在去聲字前面,“不”字讀陽平聲,如“不會”、“不是”。b)動詞“有”的否定式是“沒有”,不是“不有”。[fǒu]相當于“否”
【約】:[yuē]1.纏束;環束。2.繩子。3.約束;檢束。4.阻止;攔阻。5.指防水、攔水的堤壩。6.少;省減;簡約。7.簡要;簡單。8.貧困。9.引申為衰減。10.卑微;卑下。11.以語言或文字訂立共同應遵守的條件。12.邀結;邀請。13.置辦配備。14.屈折內縮。15.求取。16.估量。17.塗飾。18.掠,拂過。19.籠罩。20.大略;大約。21.數學上的約分。參見“約分”。22.姓。古有約續。見《通志·氏族五》。[yāo]方言。用秤稱。
【而】:1.連接動詞、形容詞或詞組、分句等。a)連接語意相承的成分:偉大而艱巨的任務。戰而勝之。取而代之。我們正從事一個偉大的事業,而偉大的事業必須有最廣泛的群眾的參加和支持。b)連接肯定和否定互相補充的成分:梔子花的香,濃而不烈,清而不淡。馬克思主義叫我們看問題不要從抽象的定義出發,而要從客觀存在的事實出發。c)連接語意相反的成分,表示轉折:如果能集中生產而不集中,就會影響改進技術、提高生產。d)連接事理上前后相因的成分:因困難而畏懼而退卻而消極的人,不會有任何成就。2.有“到”的意思:一而再,再而三。由秋而冬。由南而北。3.把表示時間、方式、目的、原因、依據等的成分連接到動詞上面:匆匆而來。挺身而出。為正義而戰。因公而死。視情況而定。4.插在主語謂語中間,有“如果”的意思:民族戰爭而不依靠人民大眾,毫無疑義將不能取得勝利。5.姓。
【同】:[tóng]1.相同;一樣:同類。同歲。同工同酬。大同小異。條件不同。同是一雙手,我為什么干不過他?2.跟…相同:同上。同前。“弍”同“二”。3.共同:一同。會同。陪同。4.一同;一齊(從事):同甘苦,共患難。我們倆同住一個宿舍。5.引進動作的對象,跟“跟”相同:有事同群眾商量。6.引進比較的事物,跟“跟”相同:他同哥哥一樣聰明。今年的氣候同往年不一樣。7.表示與某事有無聯系,跟“跟”相同:他同這件事無關。8.表示替人做事,跟“給”相同:這封信我一直同你保存著。你別著急,我同你出個主意。9.表示聯合關系,跟“和”相同:我同你一起去。10.姓。[tòng]見〖胡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