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位君臣的讀音 五位君臣的意思
五位君臣 五位君臣,佛教禪宗曹洞宗的教義和教學方法。用“正”(體、空、真、理凈)、“偏”(用、有、俗、事染)、“兼”(非正非偏,亦即中道)三個概念,配以“君”、“臣”之位,用以分析佛教真如與其派生之世界萬有的關系;亦用作教授不同對象的方法。共有五種,但名目不很一致。據《人天眼目》卷三:(1)正位,即是君位。指真如本體,“本來無物”。(2)偏位,即是臣位。指萬有事相。(3)偏中正,即“臣向君”。指唯見真如, 不見事相,“舍事入理”。(4)正中偏, 即“君視臣”。指唯見事相, 不見真如,“背理就事”。(5)兼帶, 即“君臣合道”。指將體用、真俗、理事、凈染等統一起來, 不要偏于一邊。同書, 另列五位功勛圖:(1)正中偏, 即君位;(2)偏中正, 即臣位;(3)正中來,即君視臣;(4)兼中至,即臣向君;(5)兼中到,即君臣合。含義大體相同。
- 五
- 位
- 君
- 臣
“五位君臣”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wǔ wèi jūn chén]
- 漢字注音:
- ㄨˇ ㄨㄟˋ ㄐㄩㄣ ㄔㄣˊ
- 簡繁字形:
- 是否常用:
- 否
“五位君臣”的意思
基本解釋
辭典解釋
五位君臣 wǔ wèi jūn chén ㄨˇ ㄨㄟˋ ㄐㄩㄣ ㄔㄣˊ 中國禪宗曹洞宗的教法。由洞山良價和弟子曹山本寂所共創,用以誘導弟子。五位君臣,是空理和現象關系的說明。五位,指正位、偏位、偏中正、正中來、兼帶。將五位配以君臣則君為正位,臣為偏位,臣向君是偏中正,君視臣是正中偏,君臣道合是兼帶。
《人天眼目.卷三》:「僧問曹山五位君臣旨訣,山云:『正位即屬空界,本來無物;偏位即色界,有萬形像;偏中正者,舍事入理,正中來者,背理就事,兼帶者,冥應眾緣,不隨眾有,非染非凈,非正非偏。』」
網絡解釋
五位君臣
五位君臣,佛教禪宗曹洞宗的教義和教學方法。用“正”(體、空、真、理凈)、“偏”(用、有、俗、事染)、“兼”(非正非偏,亦即中道)三個概念,配以“君”、“臣”之位,用以分析佛教真如與其派生之世界萬有的關系;亦用作教授不同對象的方法。共有五種,但名目不很一致。據《人天眼目》卷三:(1)正位,即是君位。指真如本體,“本來無物”。(2)偏位,即是臣位。指萬有事相。(3)偏中正,即“臣向君”。指唯見真如, 不見事相,“舍事入理”。(4)正中偏, 即“君視臣”。指唯見事相, 不見真如,“背理就事”。(5)兼帶, 即“君臣合道”。指將體用、真俗、理事、凈染等統一起來, 不要偏于一邊。同書, 另列五位功勛圖:(1)正中偏, 即君位;(2)偏中正, 即臣位;(3)正中來,即君視臣;(4)兼中至,即臣向君;(5)兼中到,即君臣合。含義大體相同。
“五位君臣”的單字解釋
【五】:1.四加一后所得的數目。見〖數字〗。2.姓。3.我國民族音樂音階上的一級,樂譜上用作記音符號。相當于簡譜的“6”。見〖工尺〗。
【位】:1.所在或所占的地方:部位。座位。各就各位。2.職位;地位:名位。3.特指君主的地位:即位。在位。篡位。4.一個數中每個數碼所占的位置:個位。百位。十位數。5.用于人(含敬意):諸位。各位。家里來了幾位客人。6.姓。
【君】:1.古代國家的最高統治者。2.敬辭。稱對方:汪君。諸君。
【臣】:1.君主時代的官吏,有時也包括百姓:忠臣。君臣。2.官吏對皇帝上書或說話時的自稱。3.姓。
“五位君臣”的相關詞語
* 五位君臣的讀音是:wǔ wèi jūn chén,五位君臣的意思:五位君臣 五位君臣,佛教禪宗曹洞宗的教義和教學方法。用“正”(體、空、真、理凈)、“偏”(用、有、俗、事染)、“兼”(非正非偏,亦即中道)三個概念,配以“君”、“臣”之位,用以分析佛教真如與其派生之世界萬有的關系;亦用作教授不同對象的方法。共有五種,但名目不很一致。據《人天眼目》卷三:(1)正位,即是君位。指真如本體,“本來無物”。(2)偏位,即是臣位。指萬有事相。(3)偏中正,即“臣向君”。指唯見真如, 不見事相,“舍事入理”。(4)正中偏, 即“君視臣”。指唯見事相, 不見真如,“背理就事”。(5)兼帶, 即“君臣合道”。指將體用、真俗、理事、凈染等統一起來, 不要偏于一邊。同書, 另列五位功勛圖:(1)正中偏, 即君位;(2)偏中正, 即臣位;(3)正中來,即君視臣;(4)兼中至,即臣向君;(5)兼中到,即君臣合。含義大體相同。
辭典解釋
五位君臣 wǔ wèi jūn chén ㄨˇ ㄨㄟˋ ㄐㄩㄣ ㄔㄣˊ中國禪宗曹洞宗的教法。由洞山良價和弟子曹山本寂所共創,用以誘導弟子。五位君臣,是空理和現象關系的說明。五位,指正位、偏位、偏中正、正中來、兼帶。將五位配以君臣則君為正位,臣為偏位,臣向君是偏中正,君視臣是正中偏,君臣道合是兼帶。
《人天眼目.卷三》:「僧問曹山五位君臣旨訣,山云:『正位即屬空界,本來無物;偏位即色界,有萬形像;偏中正者,舍事入理,正中來者,背理就事,兼帶者,冥應眾緣,不隨眾有,非染非凈,非正非偏。』」
五位君臣
五位君臣,佛教禪宗曹洞宗的教義和教學方法。用“正”(體、空、真、理凈)、“偏”(用、有、俗、事染)、“兼”(非正非偏,亦即中道)三個概念,配以“君”、“臣”之位,用以分析佛教真如與其派生之世界萬有的關系;亦用作教授不同對象的方法。共有五種,但名目不很一致。據《人天眼目》卷三:(1)正位,即是君位。指真如本體,“本來無物”。(2)偏位,即是臣位。指萬有事相。(3)偏中正,即“臣向君”。指唯見真如, 不見事相,“舍事入理”。(4)正中偏, 即“君視臣”。指唯見事相, 不見真如,“背理就事”。(5)兼帶, 即“君臣合道”。指將體用、真俗、理事、凈染等統一起來, 不要偏于一邊。同書, 另列五位功勛圖:(1)正中偏, 即君位;(2)偏中正, 即臣位;(3)正中來,即君視臣;(4)兼中至,即臣向君;(5)兼中到,即君臣合。含義大體相同。【五】:1.四加一后所得的數目。見〖數字〗。2.姓。3.我國民族音樂音階上的一級,樂譜上用作記音符號。相當于簡譜的“6”。見〖工尺〗。
【位】:1.所在或所占的地方:部位。座位。各就各位。2.職位;地位:名位。3.特指君主的地位:即位。在位。篡位。4.一個數中每個數碼所占的位置:個位。百位。十位數。5.用于人(含敬意):諸位。各位。家里來了幾位客人。6.姓。
【君】:1.古代國家的最高統治者。2.敬辭。稱對方:汪君。諸君。
【臣】:1.君主時代的官吏,有時也包括百姓:忠臣。君臣。2.官吏對皇帝上書或說話時的自稱。3.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