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訛傳訛的讀音 以訛傳訛的意思
【解釋】以:拿,把;訛:謬誤。指把本來就不正確的話又錯誤地傳出去,越傳越錯。【出處】宋·俞琰《席上腐談》:“世上相傳女媧補天煉五色石于此,故名采石,以訛傳訛。”【示例】這兩件事雖無考,古往今來,~,好事者竟故意的弄出這些古跡來以惑愚人。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五十一回【近義詞】三人成虎、謬種流傳【反義詞】衣缽相傳、一脈相承【語法】偏正式;作謂語、定語、狀語;含貶義
- 以
- 訛
- 傳
- 訛
“以訛傳訛”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yǐ é chuán é]
- 漢字注音:
- ㄧˇ ㄜˊ ㄔㄨㄢˊ ㄜˊ
- 簡繁字形:
- 以訛傳訛
- 是否常用:
- 否
“以訛傳訛”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以訛傳訛 yǐ’é-chuán’é
[transmit errors] 把不正確的消息錯誤地傳播出去,越傳越錯
古往今來,以訛傳訛,好事者竟故意的弄出這古跡來以愚人。——《紅樓夢》
辭典解釋
以訛傳訛 yǐ é chuán é ㄧˇ ㄜˊ ㄔㄨㄢˊ ㄜˊ 訛,錯誤。以訛傳訛指將不正確的訊息繼續傳播下去。
明.陸采《懷香記.第三五出》:「以訛傳訛,紛然流謗,使深閨知兇信必生凄愴。」
《紅樓夢.第五一回》:「這兩件事雖無考,古往今來,以訛傳訛,好事者竟故意的弄出這古跡來以愚人。」
英語 to spread falsehoods, to increasingly distort the truth, to pile errors on top of errors (idiom)?
德語 Unwahrheiten verbreiten (Sprichw)?
網絡解釋
【解釋】以:拿,把;訛:謬誤。指把本來就不正確的話又錯誤地傳出去,越傳越錯。
【出處】宋·俞琰《席上腐談》:“世上相傳女媧補天煉五色石于此,故名采石,以訛傳訛。”
【示例】這兩件事雖無考,古往今來,~,好事者竟故意的弄出這些古跡來以惑愚人。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五十一回
【近義詞】三人成虎、謬種流傳
【反義詞】衣缽相傳、一脈相承
【語法】偏正式;作謂語、定語、狀語;含貶義
“以訛傳訛”的單字解釋
【以】:1.用;拿:以少勝多。曉之以理。贈以鮮花。2.依;按照:以次。以音序排列。3.因:何以知之?。不以人廢言。4.表示目的:以廣視聽。以待時機。5.于;在(時間):中華人民共和國以1949年10月1日宣告成立。6.跟“而”相同:城高以厚,地廣以深。7.姓。8.用在單純的方位詞前,組成合成的方位詞或方位結構,表示時間、方位、數量的界限:以前。以上。三日以后。縣級以上。長江以南。五千以內。二十歲以下。
【訛】:1.錯誤:訛字。訛誤(文字、記載錯誤)。訛謬。訛傳(chuán)。以訛傳訛。2.敲詐,假借某種理由向人強迫索取財物或其他權利:訛詐。3.謠言:訛言(a.詐偽的話,謠言;b.胡言亂語)。4.感化,變化:“歲月遷訛。”5.野火燒。
【傳】:[chuán]1.有一方交給另一方;由上代交給下代:流傳.傳授:師傳、、n3.傳播:宣傳4.傳導:傳電5.表達:傳情6.發出命令叫人來:傳訊7.傳染:這種病傳人8.姓。[zhuàn]均同“傳”。
【訛】:1.錯誤:訛字。訛誤(文字、記載錯誤)。訛謬。訛傳(chuán)。以訛傳訛。2.敲詐,假借某種理由向人強迫索取財物或其他權利:訛詐。3.謠言:訛言(a.詐偽的話,謠言;b.胡言亂語)。4.感化,變化:“歲月遷訛。”5.野火燒。
“以訛傳訛”的相關詞語
* 以訛傳訛的讀音是:yǐ é chuán é,以訛傳訛的意思:【解釋】以:拿,把;訛:謬誤。指把本來就不正確的話又錯誤地傳出去,越傳越錯。【出處】宋·俞琰《席上腐談》:“世上相傳女媧補天煉五色石于此,故名采石,以訛傳訛。”【示例】這兩件事雖無考,古往今來,~,好事者竟故意的弄出這些古跡來以惑愚人。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五十一回【近義詞】三人成虎、謬種流傳【反義詞】衣缽相傳、一脈相承【語法】偏正式;作謂語、定語、狀語;含貶義
基本解釋
以訛傳訛 yǐ’é-chuán’é
[transmit errors] 把不正確的消息錯誤地傳播出去,越傳越錯
古往今來,以訛傳訛,好事者竟故意的弄出這古跡來以愚人。——《紅樓夢》
辭典解釋
以訛傳訛 yǐ é chuán é ㄧˇ ㄜˊ ㄔㄨㄢˊ ㄜˊ訛,錯誤。以訛傳訛指將不正確的訊息繼續傳播下去。
明.陸采《懷香記.第三五出》:「以訛傳訛,紛然流謗,使深閨知兇信必生凄愴。」
《紅樓夢.第五一回》:「這兩件事雖無考,古往今來,以訛傳訛,好事者竟故意的弄出這古跡來以愚人。」
英語 to spread falsehoods, to increasingly distort the truth, to pile errors on top of errors (idiom)?
德語 Unwahrheiten verbreiten (Sprichw)?
【解釋】以:拿,把;訛:謬誤。指把本來就不正確的話又錯誤地傳出去,越傳越錯。
【出處】宋·俞琰《席上腐談》:“世上相傳女媧補天煉五色石于此,故名采石,以訛傳訛。”
【示例】這兩件事雖無考,古往今來,~,好事者竟故意的弄出這些古跡來以惑愚人。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五十一回
【近義詞】三人成虎、謬種流傳
【反義詞】衣缽相傳、一脈相承
【語法】偏正式;作謂語、定語、狀語;含貶義
【以】:1.用;拿:以少勝多。曉之以理。贈以鮮花。2.依;按照:以次。以音序排列。3.因:何以知之?。不以人廢言。4.表示目的:以廣視聽。以待時機。5.于;在(時間):中華人民共和國以1949年10月1日宣告成立。6.跟“而”相同:城高以厚,地廣以深。7.姓。8.用在單純的方位詞前,組成合成的方位詞或方位結構,表示時間、方位、數量的界限:以前。以上。三日以后。縣級以上。長江以南。五千以內。二十歲以下。
【訛】:1.錯誤:訛字。訛誤(文字、記載錯誤)。訛謬。訛傳(chuán)。以訛傳訛。2.敲詐,假借某種理由向人強迫索取財物或其他權利:訛詐。3.謠言:訛言(a.詐偽的話,謠言;b.胡言亂語)。4.感化,變化:“歲月遷訛。”5.野火燒。
【傳】:[chuán]1.有一方交給另一方;由上代交給下代:流傳.傳授:師傳、、n3.傳播:宣傳4.傳導:傳電5.表達:傳情6.發出命令叫人來:傳訊7.傳染:這種病傳人8.姓。[zhuàn]均同“傳”。
【訛】:1.錯誤:訛字。訛誤(文字、記載錯誤)。訛謬。訛傳(chuán)。以訛傳訛。2.敲詐,假借某種理由向人強迫索取財物或其他權利:訛詐。3.謠言:訛言(a.詐偽的話,謠言;b.胡言亂語)。4.感化,變化:“歲月遷訛。”5.野火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