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身報國的意思 以身報國的讀音和出處
- 以
- 身
- 報
- 國
- 成語名稱:
- 以身報國
- 成語拼音:
- [yǐ shēng bào guó]
- 成語解釋:
- 把身體獻給國家。指寧愿為國家的安危奉獻自己的生命。
- 成語出處:
- 《魏書 辛雄傳》:“卿等備位納言,當以身報國。”
- 成語例句:
- 是否常用:
- 一般成語
- 感情褒貶:
- 中性成語
- 成語詞性:
- 作謂語、定語;指為國捐軀
- 結構類型:
- 偏正式成語
- 形成年代:
- 古代成語
- 標準拼音:
- 繁體字形:
- 以身報國
- 英文翻譯:
- die for the sake of the country
- 成語故事:
- 成語接龍:
- “以身報國”成語接龍
- 成語分類:
- 四字成語 偏正式成語 Y開頭的成語
- 成語關注:
- 身體 獻給 國家 安危 奉獻 生命
“以身報國”的單字解釋
【以】:1.用;拿:以少勝多。曉之以理。贈以鮮花。2.依;按照:以次。以音序排列。3.因:何以知之?。不以人廢言。4.表示目的:以廣視聽。以待時機。5.于;在(時間):中華人民共和國以1949年10月1日宣告成立。6.跟“而”相同:城高以厚,地廣以深。7.姓。8.用在單純的方位詞前,組成合成的方位詞或方位結構,表示時間、方位、數量的界限:以前。以上。三日以后。縣級以上。長江以南。五千以內。二十歲以下。
【身】:1.身體:身上。轉過身去。身高五尺。翻了一個身。2.指生命:奮不顧身。3.自己;本身:以身作則。身先士卒。身臨其境。身為領導,當然應該走在群眾的前面。4.人的品格和修養:修身。立身處世。5.物體的中部或主要部分:車身。河身。船身。機身。6.用于衣服:換了身衣裳。做兩身兒制服。
【報】:1.傳達;告訴:報告。報名。2.傳達新聞、消息的文字或信號:報紙。捷報。電報。3.某些刊物:周報。學報。4.報答;報復:報恩。報仇。報應。
【國】:1.國家:國內。祖國。外國。保家衛國。2.代表或象征國家的:國徽。國旗。國花。3.在一國內最好的:國手。國色。4.指本國的,特指我國的:國產。國術。國畫。國藥。5.姓。
“以身報國”的反義詞
“以身報國”的近義詞
“以身報國”的相關成語
“以身報國”的關聯成語
以字的成語
身字的成語
報字的成語
國字的成語
以開頭的成語
身開頭的成語
報開頭的成語
國開頭的成語
yi的成語
sheng的成語
bao的成語
guo的成語
ysbg的成語
以身什么什么的成語
以什么報什么的成語
以什么什么國的成語
什么身報什么的成語
什么身什么國的成語
什么什么報國的成語
“以身報國”造句
身為男兒,為國精忠是本分,但你以身報國,國卻那你的生命當做兒戲,我想問,這國報之何用?
身為武官子嗣,不思以身報國恩,天天把這付臭脾氣放在這京城好勇斗狠。
當年你父親不肯繼承祖上的技藝,是為了投身沙場,以身報國,那你呢?你可愿參軍?年紀輕輕,卻只在皰肆廝混,我還罵錯了你?
男亦知以身報國不可游移膽畏,但念二十五年罔極之恩未報,于萬一有令人嗚咽不忍言者,男日來無刻不思親,想親思男愈切也。
如果能夠一炮轟死朱祁鎮的話,那最多就給上皇加上個以身報國的名號而已,這對朱祁鈺來說,又算得了什么呢?好了,于大人,你馬上去安排吧。
這簽是講王允徘徊月下花前,正為剿滅奸臣傷腦筋,幸然婢女貂嬋自愿以身報國,使王允的美人計得以成功。
他每每想到自己少年時代的抱負,恨不得立即擁有衛霍之權,以身報國。
周侗臨終前,將自己珍藏的一把好弓送給岳飛留作紀念,勉勵他將來以身報國。
此處城墻,臨近北門,地勢平坦,最宜強攻,成敗在此一舉,當奮勇爭先,以身報國!
* 以身報國的意思 以身報國的成語解釋 以身報國的拼音、詞性、造句、出處、近義詞、反義詞以及成語故事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