伐子都的讀音 伐子都的意思
伐子都 伐子都這個劇目主要內容是:鄭國討伐許國歷史上確有其事,莊公、考叔、子都、素盈、祭仲也確有其人,但本劇假借歷史為依托,大膽虛構,創作出一個既滑稽又深刻、既玩笑又悲哀而近乎荒誕的故事。
- 伐
- 子
- 都
“伐子都”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fā zǐ dū]
- 漢字注音:
- ㄈㄚ ㄗˇ ㄉㄨ
- 簡繁字形:
- 是否常用:
- 否
“伐子都”的意思
基本解釋
辭典解釋
伐子都 fā zǐ dū ㄈㄚ ㄗˇ ㄉㄨ 戲曲劇目。周代故事戲。敘鄭莊公發兵攻打許國,大將穎考叔與公孫閼(子都)?爭帥失和,子都在場用暗箭射死考叔,獨邀其功。慶功宴上考叔的冤魂出現,子都被活捉而死。
也稱為「罰子都」。
網絡解釋
伐子都
伐子都這個劇目主要內容是:鄭國討伐許國歷史上確有其事,莊公、考叔、子都、素盈、祭仲也確有其人,但本劇假借歷史為依托,大膽虛構,創作出一個既滑稽又深刻、既玩笑又悲哀而近乎荒誕的故事。
“伐子都”的單字解釋
【伐】:1.砍(樹):伐木。伐了幾棵樹。2.攻打:征伐。討伐。北伐。3.姓。4.自夸:伐善。不矜不伐(不自大自夸)。
【子】:1.古代指兒女,現專指兒子:子女。子孫。子嗣。子弟(后輩人,年輕人)。2.植物的果實、種子:菜子。瓜子兒。子實。3.動物的卵:魚子。蠶子。4.幼小的,小的:子雞。子畜。子城。5.小而硬的顆粒狀的東西:子彈(dàn)。棋子兒。6.與“母”相對:子金(利息)。子母扣。子音(輔音)。7.對人的稱呼:男子。妻子。士子(讀書人)。舟子(船夫)。才子。8.古代對人的尊稱;稱老師或稱有道德、有學問的人:孔子。先秦諸子。9.地支的第一位,屬鼠:子丑寅卯(喻有條不紊的層次或事物的條理)。10.用于計時:子時(夜十一點至一點)。子夜(深夜)。11.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子爵。12.附加在名詞、動詞、形容詞后,具有名詞性(讀輕聲):旗子。亂子。胖子。13.個別量詞后綴(讀輕聲):敲了兩下子門。14.姓。
【都】:[dōu]1.表示總括,除疑問句外,所總括的成分放在“都”前:全家都搞文藝工作。他無論干什么都很帶勁兒。2.跟“是”字合用,說明理由:都是你磨蹭,要不我也不會遲到。都是昨天這場雨,害得我們耽誤了一天工。3.表示“甚至”:你待我比親姐姐都好。今天一點兒都不冷。一動都不動。4.表示“已經”:飯都涼了,快吃吧。[dū]1.首都:建都。2.大城市,也指以盛產某種東西而聞名的城市:都市。通都大邑。瓷都。煤都。3.舊時某些地區縣與鄉之間的一級行政區劃。4.姓。
“伐子都”的相關詞語
* 伐子都的讀音是:fā zǐ dū,伐子都的意思:伐子都 伐子都這個劇目主要內容是:鄭國討伐許國歷史上確有其事,莊公、考叔、子都、素盈、祭仲也確有其人,但本劇假借歷史為依托,大膽虛構,創作出一個既滑稽又深刻、既玩笑又悲哀而近乎荒誕的故事。
辭典解釋
伐子都 fā zǐ dū ㄈㄚ ㄗˇ ㄉㄨ戲曲劇目。周代故事戲。敘鄭莊公發兵攻打許國,大將穎考叔與公孫閼(子都)?爭帥失和,子都在場用暗箭射死考叔,獨邀其功。慶功宴上考叔的冤魂出現,子都被活捉而死。
也稱為「罰子都」。
伐子都
伐子都這個劇目主要內容是:鄭國討伐許國歷史上確有其事,莊公、考叔、子都、素盈、祭仲也確有其人,但本劇假借歷史為依托,大膽虛構,創作出一個既滑稽又深刻、既玩笑又悲哀而近乎荒誕的故事。【伐】:1.砍(樹):伐木。伐了幾棵樹。2.攻打:征伐。討伐。北伐。3.姓。4.自夸:伐善。不矜不伐(不自大自夸)。
【子】:1.古代指兒女,現專指兒子:子女。子孫。子嗣。子弟(后輩人,年輕人)。2.植物的果實、種子:菜子。瓜子兒。子實。3.動物的卵:魚子。蠶子。4.幼小的,小的:子雞。子畜。子城。5.小而硬的顆粒狀的東西:子彈(dàn)。棋子兒。6.與“母”相對:子金(利息)。子母扣。子音(輔音)。7.對人的稱呼:男子。妻子。士子(讀書人)。舟子(船夫)。才子。8.古代對人的尊稱;稱老師或稱有道德、有學問的人:孔子。先秦諸子。9.地支的第一位,屬鼠:子丑寅卯(喻有條不紊的層次或事物的條理)。10.用于計時:子時(夜十一點至一點)。子夜(深夜)。11.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子爵。12.附加在名詞、動詞、形容詞后,具有名詞性(讀輕聲):旗子。亂子。胖子。13.個別量詞后綴(讀輕聲):敲了兩下子門。14.姓。
【都】:[dōu]1.表示總括,除疑問句外,所總括的成分放在“都”前:全家都搞文藝工作。他無論干什么都很帶勁兒。2.跟“是”字合用,說明理由:都是你磨蹭,要不我也不會遲到。都是昨天這場雨,害得我們耽誤了一天工。3.表示“甚至”:你待我比親姐姐都好。今天一點兒都不冷。一動都不動。4.表示“已經”:飯都涼了,快吃吧。[dū]1.首都:建都。2.大城市,也指以盛產某種東西而聞名的城市:都市。通都大邑。瓷都。煤都。3.舊時某些地區縣與鄉之間的一級行政區劃。4.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