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顏的讀音 伯顏的意思
伯顏 (元朝大將)伯顏(1236年—1295年1月11日),蒙古八鄰部人。元朝大將。曾祖述律哥圖、祖阿刺從成吉思汗征戰有功,封八鄰部左千戶及斷事官。 伯顏少長于伊利汗國。至元初年,受伊兒汗旭烈兀命奉使入朝,受元世祖忽必烈賞識,拜中書左丞相,后升任同知樞密院事。于至元十一年(1274年),統兵伐南宋。南宋滅亡后,曾出鎮和林,數平諸王叛亂。忽必烈駕崩后,受顧命擁戴元成宗鐵穆耳即位,加太傅、錄軍國重事。至元三十一年十二月(1295年1月)病卒,年五十九。累贈宣忠佐命開濟翊戴功臣、太師、開府儀同三司,追封淮王,謚號“忠武”。 伯顏善作詩文,是元代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統二十萬大軍伐宋,如統一人。成功還朝,口不言功,行囊僅隨身衣被。他智略過人,深明大義,用兵籌謀,出神入化。在帶兵、用兵、治軍方面都有值得兵家稱道之處。
- 伯
- 顏
“伯顏”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bó yán]
- 漢字注音:
- 簡繁字形:
- 伯顏
- 是否常用:
- 否
“伯顏”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蒙古語。意為富,財物多。
網絡解釋
伯顏 (元朝大將)
伯顏(1236年—1295年1月11日),蒙古八鄰部人。元朝大將。曾祖述律哥圖、祖阿刺從成吉思汗征戰有功,封八鄰部左千戶及斷事官。
伯顏少長于伊利汗國。至元初年,受伊兒汗旭烈兀命奉使入朝,受元世祖忽必烈賞識,拜中書左丞相,后升任同知樞密院事。于至元十一年(1274年),統兵伐南宋。南宋滅亡后,曾出鎮和林,數平諸王叛亂。忽必烈駕崩后,受顧命擁戴元成宗鐵穆耳即位,加太傅、錄軍國重事。至元三十一年十二月(1295年1月)病卒,年五十九。累贈宣忠佐命開濟翊戴功臣、太師、開府儀同三司,追封淮王,謚號“忠武”。
伯顏善作詩文,是元代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統二十萬大軍伐宋,如統一人。成功還朝,口不言功,行囊僅隨身衣被。他智略過人,深明大義,用兵籌謀,出神入化。在帶兵、用兵、治軍方面都有值得兵家稱道之處。
“伯顏”的單字解釋
“伯顏”的相關詞語
* 伯顏的讀音是:bó yán,伯顏的意思:伯顏 (元朝大將)伯顏(1236年—1295年1月11日),蒙古八鄰部人。元朝大將。曾祖述律哥圖、祖阿刺從成吉思汗征戰有功,封八鄰部左千戶及斷事官。 伯顏少長于伊利汗國。至元初年,受伊兒汗旭烈兀命奉使入朝,受元世祖忽必烈賞識,拜中書左丞相,后升任同知樞密院事。于至元十一年(1274年),統兵伐南宋。南宋滅亡后,曾出鎮和林,數平諸王叛亂。忽必烈駕崩后,受顧命擁戴元成宗鐵穆耳即位,加太傅、錄軍國重事。至元三十一年十二月(1295年1月)病卒,年五十九。累贈宣忠佐命開濟翊戴功臣、太師、開府儀同三司,追封淮王,謚號“忠武”。 伯顏善作詩文,是元代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統二十萬大軍伐宋,如統一人。成功還朝,口不言功,行囊僅隨身衣被。他智略過人,深明大義,用兵籌謀,出神入化。在帶兵、用兵、治軍方面都有值得兵家稱道之處。
基本解釋
蒙古語。意為富,財物多。伯顏 (元朝大將)
伯顏(1236年—1295年1月11日),蒙古八鄰部人。元朝大將。曾祖述律哥圖、祖阿刺從成吉思汗征戰有功,封八鄰部左千戶及斷事官。伯顏少長于伊利汗國。至元初年,受伊兒汗旭烈兀命奉使入朝,受元世祖忽必烈賞識,拜中書左丞相,后升任同知樞密院事。于至元十一年(1274年),統兵伐南宋。南宋滅亡后,曾出鎮和林,數平諸王叛亂。忽必烈駕崩后,受顧命擁戴元成宗鐵穆耳即位,加太傅、錄軍國重事。至元三十一年十二月(1295年1月)病卒,年五十九。累贈宣忠佐命開濟翊戴功臣、太師、開府儀同三司,追封淮王,謚號“忠武”。
伯顏善作詩文,是元代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統二十萬大軍伐宋,如統一人。成功還朝,口不言功,行囊僅隨身衣被。他智略過人,深明大義,用兵籌謀,出神入化。在帶兵、用兵、治軍方面都有值得兵家稱道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