儀怎么讀 儀的意思

漢字 | 儀 |
---|---|
讀音 |
|
注音 | ㄧˊ |
部首 | [亻] 單人旁 |
筆畫 | 總筆畫:15 部外:13 |
異體字 | 儀 義 ?? ?? |
字形結構 | 左右結構 |
簡體字形 | 儀 |
統一編碼 | 基本區 U+5100 |
其它編碼 | 五筆:wugt|wugy 倉頡:otgi 鄭碼:numh 四角:28253 |
筆順編碼 | 324311213121534 |
筆順筆畫 | ノ丨丶ノ一一丨一ノ一丨一フノ丶 |
筆順名稱 | 撇 豎 點 撇 橫 橫 豎 橫 撇 橫 豎鉤 提 斜鉤 撇 點 |
儀字的意思
同“儀”。
儀字的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 儀
yí ㄧˊ
◎ 同“儀”。
英語 ceremony, rites gifts; admire
德語 Apparat (S)?,Br?uche (S)?,Erscheinung (S)?,derzeitig, gegenw?rtig (Adj)?,Yi (Eig, Fam)
法語 cérémonie,appareil
儀字的詳細解釋
儀字的辭典解釋
法則、標準。《墨子·天志》:「置此以為法,立此以為儀,將以量度天下之王公大人、卿大夫之仁與不仁。」《三國志·卷三五·蜀書·諸葛亮傳》:「諸葛亮之為相國也,撫百姓,示儀軌。」
典范、表率。《楚辭·屈原·九章·抽思》:「望三五以為像兮,指彭咸以為儀。」《荀子·正論》:「主者,民之唱也。上者,下之儀也。」
禮節、程序、形式。如:「禮儀」、「儀式」。《詩經·鄘風·相鼠》:「相鼠有皮,人而無儀。」《荀子·正論》:「諸夏之國,同服同儀。」
舉止容貌。如:「儀容」、「儀表堂堂」。《喻世明言·卷三○·明悟禪師趕五戒》:「瑞卿生得面方耳大,豐儀出眾。」
禮物。如:「賀儀」、「奠儀」、「謝儀」。《喻世明言·卷二四·楊思溫燕山逢故人》:「且出此間,備些祭儀。」《紅樓夢·第二二回》:「又一面遣人回去,將自己舊日作的兩色針線活計取來,為寶釵生辰之儀。」
儀器的簡稱。如:「渾天儀」、「地球儀」。《荀子·君道》:「君者,儀也,儀正而景正。」
動向往、仰慕。《漢書·卷九七·外戚傳上·孝宣許皇后傳》:「公卿議更立皇后,皆心儀霍將軍女。」
效法。《文選·張衡·東京賦》:「儀姬伯之渭陽,失熊羆而獲人。」
匹配。如:「有鳳來儀」。《文選·宋玉·高唐賦》:「惟高唐之大體兮,殊無物類之可儀比。」
康熙字典解釋
儀【子集中】【人部】 康熙筆畫:15畫,部外筆畫:13畫
《唐韻》《集韻》魚羈切《韻會》疑羈切,??音宜。兩儀,天地也。
又三儀,天地人也。
又容也。《詩·曹風》其儀不忒。
又威儀。《詩·邶風》威儀棣棣,不可選也。
又《周禮·地官·保氏》敎國子以六儀,一祭祀,二賔客,三朝廷,四喪紀,五軍旅,六車馬之容。
又《春官·典命》掌諸侯之五儀。《註》公、侯、伯、子、男也。
又《秋官·司儀》掌九儀之賔客??相之禮,以詔儀容辭令揖讓之節。
又唐禮部之長曰大儀。
又《釋名》宜也。得事宜也。
又由儀,笙詩。《序》由儀,萬物之生,各得其宜也。
又象也,法也。《詩·大雅》儀??文王。
又《爾雅·釋詁》匹也。《疏》詩鄘風,實維我儀。
又《周語》丹朱馮身以儀之。《通雅》偶也。謂牉合也。
又度也。《詩·大雅》我儀圖之。
又《揚子·方言》來也。淮穎之閒曰儀。
又儀栗,周邑名。見《左傳·定七年》。
又姓。秦大夫儀楚,漢儀長孺。
又通作擬。《前漢·外戚傳》皆心儀霍將軍女。《註》心儀卽心擬。
又《韻補》葉牛何切,音俄。《揚子·太玄經》陽氣氾施,不偏不頗。物無爭訟,各遵其儀。本作??。
說文解字解釋
說文解字
儀【卷八】【人部】
度也。從人義聲。魚羈切
說文解字注
(儀)度也。度、法制也。毛傳曰。儀、善也。又曰。儀、宜也。又曰。儀、匹也。其義相引伸。肆師職曰。古書儀但爲義。今時所謂義、古書爲誼。按如文王傳曰義、善也。此與釋詁及我將傳儀、善也正同。謂此義爲儀之假借字也。從人。義聲。魚羈切。古音在十七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