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難後獲的讀音 先難後獲的意思
【解釋】難:艱難,勞苦;獲:收獲。先付出勞動然后再取得收獲。比喻不坐享其成。【出處】《論語·雍也》:“仁者,先難而后獲,可謂仁矣。”【反義詞】不勞而獲【語法】聯合式;作謂語、賓語;含褒義,比喻不坐享其成
- 先
- 難
- 後
- 獲
“先難後獲”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xiān nán hòu huò]
- 漢字注音:
- ㄒㄧㄢ ㄋㄢˊ ㄏㄡˋ ㄏㄨㄛˋ
- 簡繁字形:
- 先難后獲
- 是否常用:
- 否
“先難後獲”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先勞苦而后有收獲。 辭典解釋
先難后獲 xiān nán hòu huò ㄒㄧㄢ ㄋㄢˊ ㄏㄡˋ ㄏㄨㄛˋ 先歷經艱辛的過程,然后才有收獲。語本《論語.雍也》:「仁者,先難而后獲,可謂仁矣。」指成功必須付出努力。宋.朱熹〈答林退思書〉:「故夫子嘗以先難后獲為仁,又以先事后得為崇德。」
網絡解釋
【解釋】難:艱難,勞苦;獲:收獲。先付出勞動然后再取得收獲。比喻不坐享其成。
【出處】《論語·雍也》:“仁者,先難而后獲,可謂仁矣。”
【反義詞】不勞而獲
【語法】聯合式;作謂語、賓語;含褒義,比喻不坐享其成
“先難後獲”的單字解釋
【先】:1.時間或次序在前的(跟“后”相對):先進。先例。事先。領先。爭先恐后。有言在先。2.表示某一行為或事件發生在前:他比我先到。我先說幾句。3.暫時:這件事情先放一放,以后再考慮。4.祖先;上代:先人。5.尊稱死去的人:先父。先烈。先哲。6.先前:小王的技術比先強多了。你先怎么不告訴我?7.姓。
【難】:[nán]1.困難;不易。2.使困難;使感到困難。3.不能;不好。4.厭惡;忌恨。5.方言。現在。[nàn]1.危難;禍患。2.引申為罹難。3.變亂。4.仇敵。5.拒斥。6.責難;詰問。7.疑問,疑難。8.畏懼;擔心。9.謹慎。10.同“戁”。恭敬。
【後】:同“后”。
【獲】:1.“獲”的繁體字。2.獵取、獵得。《易經?解卦?九二》:“田獲三狐,得黃矢,貞吉。”《孟子?滕文公下》:“終日而不獲一禽。”3.取得、得到:“獲勝”、“查獲”、“虜獲”、“不勞而獲”。《文選?楊惲?報孫會宗書》:“遭遇時變,以獲爵位。”《金史?卷九十?賈少沖傳》:“家貧甚,嘗道中獲遺金,訪其主歸之。”4.遭受、遭到:“獲罪”。《紅樓夢?第九十三回》:“弟因菲材獲譴,自分萬死難償,幸邀寬宥,待罪邊隅。”5.獵物,打獵所得的東西。《呂氏春秋?不茍論?貴當》:“田獵之獲,常過人矣。”《文選?司馬相如?上林賦》:“忘國家之政,貪雉兔之獲,則仁者不繇也。”6.能夠、可以:“不獲前來”、“不獲面辭”。《文選?王粲?從軍詩五首之一》:“歌舞入鄴城,所願獲無違。”
“先難後獲”的相關詞語
* 先難後獲的讀音是:xiān nán hòu huò,先難後獲的意思:【解釋】難:艱難,勞苦;獲:收獲。先付出勞動然后再取得收獲。比喻不坐享其成。【出處】《論語·雍也》:“仁者,先難而后獲,可謂仁矣。”【反義詞】不勞而獲【語法】聯合式;作謂語、賓語;含褒義,比喻不坐享其成
基本解釋
先勞苦而后有收獲。辭典解釋
先難后獲 xiān nán hòu huò ㄒㄧㄢ ㄋㄢˊ ㄏㄡˋ ㄏㄨㄛˋ先歷經艱辛的過程,然后才有收獲。語本《論語.雍也》:「仁者,先難而后獲,可謂仁矣。」指成功必須付出努力。宋.朱熹〈答林退思書〉:「故夫子嘗以先難后獲為仁,又以先事后得為崇德。」
【解釋】難:艱難,勞苦;獲:收獲。先付出勞動然后再取得收獲。比喻不坐享其成。
【出處】《論語·雍也》:“仁者,先難而后獲,可謂仁矣。”
【反義詞】不勞而獲
【語法】聯合式;作謂語、賓語;含褒義,比喻不坐享其成
【先】:1.時間或次序在前的(跟“后”相對):先進。先例。事先。領先。爭先恐后。有言在先。2.表示某一行為或事件發生在前:他比我先到。我先說幾句。3.暫時:這件事情先放一放,以后再考慮。4.祖先;上代:先人。5.尊稱死去的人:先父。先烈。先哲。6.先前:小王的技術比先強多了。你先怎么不告訴我?7.姓。
【難】:[nán]1.困難;不易。2.使困難;使感到困難。3.不能;不好。4.厭惡;忌恨。5.方言。現在。[nàn]1.危難;禍患。2.引申為罹難。3.變亂。4.仇敵。5.拒斥。6.責難;詰問。7.疑問,疑難。8.畏懼;擔心。9.謹慎。10.同“戁”。恭敬。
【後】:同“后”。
【獲】:1.“獲”的繁體字。2.獵取、獵得。《易經?解卦?九二》:“田獲三狐,得黃矢,貞吉。”《孟子?滕文公下》:“終日而不獲一禽。”3.取得、得到:“獲勝”、“查獲”、“虜獲”、“不勞而獲”。《文選?楊惲?報孫會宗書》:“遭遇時變,以獲爵位。”《金史?卷九十?賈少沖傳》:“家貧甚,嘗道中獲遺金,訪其主歸之。”4.遭受、遭到:“獲罪”。《紅樓夢?第九十三回》:“弟因菲材獲譴,自分萬死難償,幸邀寬宥,待罪邊隅。”5.獵物,打獵所得的東西。《呂氏春秋?不茍論?貴當》:“田獵之獲,常過人矣。”《文選?司馬相如?上林賦》:“忘國家之政,貪雉兔之獲,則仁者不繇也。”6.能夠、可以:“不獲前來”、“不獲面辭”。《文選?王粲?從軍詩五首之一》:“歌舞入鄴城,所願獲無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