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外夾攻的讀音 內外夾攻的意思
【解釋】從里、外兩方面配合同時進攻。【出處】元·鄭廷玉《楚昭公》第一折:“那其間內外夾攻,方能取勝。”【示例】這件事情,須得我同你兩個~。 ◎郭沫若《屈原》第二幕
- 內
- 外
- 夾
- 攻
“內外夾攻”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nèi wài jiá gōng]
- 漢字注音:
- ㄋㄟˋ ㄨㄞˋ ㄐㄧㄚˊ ㄍㄨㄥ
- 簡繁字形:
- 內外夾攻
- 是否常用:
- 是
“內外夾攻”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內外夾攻 nèi-wài jiāgōng
[attack an enemy simultaneously from within and without] 內部和外部聯合夾擊,一齊發動攻勢
必須一人密從水中上和陽,調取救兵,內外夾攻,方能出去。——《英烈傳》
辭典解釋
內外夾攻 nèi wài jiá gōng ㄋㄟˋ ㄨㄞˋ ㄐㄧㄚˊ ㄍㄨㄥ 同時受到敵人起于內部以及來自外圍的夾擊攻打。
《新五代史.卷六七.十國世家.吳越世家》:「乃取其軍號,內外夾攻,號令相應,淮人以為神,遂大敗之。」
《三國演義.第一九回》:「彼兵若至,內外夾攻,操不難破也。」
網絡解釋
【解釋】從里、外兩方面配合同時進攻。
【出處】元·鄭廷玉《楚昭公》第一折:“那其間內外夾攻,方能取勝。”
【示例】這件事情,須得我同你兩個~。 ◎郭沫若《屈原》第二幕
“內外夾攻”的單字解釋
【內】:同“內”。
【外】:1.外邊;外邊的。與“內”“里”相對:門外。外表。2.關系疏遠的;不是自己這方面的:外人。外鄉。3.指外國:對外貿易。外僑。4.非原有的;非正式的:外加。外號。5.稱母親、姐妹、女兒的親屬:外祖母。外甥。外孫。
【夾】:[jiā]1.從左右相持或相對。2.從兩個相對的方面施加作用。亦指置於胳膊底下或手指等中間。3.鉗夾用具。4.輔佐。5.摻雜;連帶。6.夾室。7.港汊。8.量詞。9.棋類術語。[jiá]1.雙層的。2.弓名。參見“夾弓”。3.同“鋏”。劍柄。4.夾衣。5.姓。[gā]見“夾肢窩”。[xiá]同“狹”。窄。
【攻】:1.攻打;進攻(跟“守”相對):圍攻。攻城。能攻能守。攻下敵人的橋頭堡。2.對別人的過失、錯誤進行指責或對別人的議論進行駁斥:群起而攻之。攻其一點,不及其余。3.致力研究;學習:專攻。一門心思攻外語。4.姓。
“內外夾攻”的相關詞語
* 內外夾攻的讀音是:nèi wài jiá gōng,內外夾攻的意思:【解釋】從里、外兩方面配合同時進攻。【出處】元·鄭廷玉《楚昭公》第一折:“那其間內外夾攻,方能取勝。”【示例】這件事情,須得我同你兩個~。 ◎郭沫若《屈原》第二幕
基本解釋
內外夾攻 nèi-wài jiāgōng
[attack an enemy simultaneously from within and without] 內部和外部聯合夾擊,一齊發動攻勢
必須一人密從水中上和陽,調取救兵,內外夾攻,方能出去。——《英烈傳》
辭典解釋
內外夾攻 nèi wài jiá gōng ㄋㄟˋ ㄨㄞˋ ㄐㄧㄚˊ ㄍㄨㄥ同時受到敵人起于內部以及來自外圍的夾擊攻打。
《新五代史.卷六七.十國世家.吳越世家》:「乃取其軍號,內外夾攻,號令相應,淮人以為神,遂大敗之。」
《三國演義.第一九回》:「彼兵若至,內外夾攻,操不難破也。」
【解釋】從里、外兩方面配合同時進攻。
【出處】元·鄭廷玉《楚昭公》第一折:“那其間內外夾攻,方能取勝。”
【示例】這件事情,須得我同你兩個~。 ◎郭沫若《屈原》第二幕

【內】:同“內”。
【外】:1.外邊;外邊的。與“內”“里”相對:門外。外表。2.關系疏遠的;不是自己這方面的:外人。外鄉。3.指外國:對外貿易。外僑。4.非原有的;非正式的:外加。外號。5.稱母親、姐妹、女兒的親屬:外祖母。外甥。外孫。
【夾】:[jiā]1.從左右相持或相對。2.從兩個相對的方面施加作用。亦指置於胳膊底下或手指等中間。3.鉗夾用具。4.輔佐。5.摻雜;連帶。6.夾室。7.港汊。8.量詞。9.棋類術語。[jiá]1.雙層的。2.弓名。參見“夾弓”。3.同“鋏”。劍柄。4.夾衣。5.姓。[gā]見“夾肢窩”。[xiá]同“狹”。窄。
【攻】:1.攻打;進攻(跟“守”相對):圍攻。攻城。能攻能守。攻下敵人的橋頭堡。2.對別人的過失、錯誤進行指責或對別人的議論進行駁斥:群起而攻之。攻其一點,不及其余。3.致力研究;學習:專攻。一門心思攻外語。4.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