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塵不染的意思 出塵不染的讀音和出處
- 出
- 塵
- 不
- 染
- 成語名稱:
- 出塵不染
- 成語拼音:
- [chū chén bù rǎn]
- 成語解釋:
- 比喻身處污濁的環境而能保持純潔的節操。
- 成語出處:
- 宋·周敦頤《周濂溪集·愛蓮說》:“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蓮而不妖。”
- 成語例句:
- 秋影主人,中年卻掃,爐熏茗盌,擁髻微吟,花社靈光,出塵不染。(清 陳裴之《香畹樓憶記》第十五節)
- 是否常用:
- 一般成語
- 感情褒貶:
- 中性成語
- 成語詞性:
- 作謂語、定語;用于人的節操等
- 結構類型:
- 緊縮式成語
- 形成年代:
- 近代成語
- 標準拼音:
- 繁體字形:
- 出塵不染
- 英文翻譯:
- grow up from the filthy mud without being polluted
- 成語故事:
- 成語接龍:
- “出塵不染”成語接龍
- 成語分類:
- 四字成語 緊縮式成語 比如的成語 C開頭的成語
- 成語關注:
- 比喻 身處 污濁 環境 保持 純潔 節操
“出塵不染”的單字解釋
【出】:1.從里面到外面(跟“進、入”相對):出來。出去。出門。出國。出院。2.來到:出席。出場。3.超出:出軌。出界。不出三年。4.往外拿:出錢。出布告。出題目。出主意。5.出產;產生:出煤。出木材。我們廠里出了不少勞動模范。6.發生:出問題。這事兒出在1962年。7.出版:這家出版社出了不少好書。8.發出;發泄:出芽兒。出汗。出天花。出氣。9.引文、典故等見于某處:語出《老子》。10.顯露:出名。出面。出頭。出洋相。11.顯得量多:機米做飯出飯。這面蒸饅頭出數兒。12.支出:出納。量入為出。13.跟“往”連用,表示向外:散會了,大家往出走。14.一本傳奇中的一個大段落叫一出,戲曲的一個獨立劇目也叫一出:三出戲。15.趨向動詞。用在動詞后表示向外、顯露或完成:看得出。看不出。拿出一張紙。跑出大門。看出問題。做出成績。
【塵】:1.飛揚的或停附在物體上的灰土:塵埃。2.佛教道教指現實世界:紅塵。塵凡。3.行跡;蹤跡:步人后塵。
【不】:[bù]1.用在動詞、形容詞和其他副詞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經濟。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詞或名詞性詞素前面,構成形容詞:不法。不規則。3.單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話的意思跟問題相反):他知道嗎?——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問,跟反復問句的作用相等:他現在身體好不?5.用在動補結構中間,表示不可能達到某種結果:拿不動。做不好。裝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疊用相同的詞,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邊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錢不錢的,你喜歡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選擇:晚上他不是看書,就是寫文章。8.a)在去聲字前面,“不”字讀陽平聲,如“不會”、“不是”。b)動詞“有”的否定式是“沒有”,不是“不有”。[fǒu]相當于“否”
【染】:1.用染料著色:染布。印染。2.感染;沾染(疾病、壞習慣、嗜好等):傳染。染病。3.中國畫筆墨技法之一。
“出塵不染”的近義詞
“出塵不染”的相關成語
“出塵不染”的關聯成語
出字的成語
塵字的成語
不字的成語
染字的成語
出開頭的成語
塵開頭的成語
不開頭的成語
染開頭的成語
chu的成語
chen的成語
bu的成語
ran的成語
ccbr的成語
出塵什么什么的成語
出什么不什么的成語
出什么什么染的成語
什么塵不什么的成語
什么塵什么染的成語
什么什么不染的成語
“出塵不染”造句
究竟是什么讓這清麗靈秀、出塵不染的仙子般的佳人如此羞澀,凌云志不禁展開帛書,一探究竟。
身為一名太虛弟子,本該出塵不染俗世的他卻縱橫在各個勢力之間,問鼎天下。
不到這抱怨,因為這騎馬人早就跑到百米開外了,而這騎馬人也不是別人,正是從太子府里跑出來的太子妃紫兒,一襲白衣,高高的發髻,隨著風,好似下凡的謫仙,出塵不染。
蕭夢軒雖非玄門弟子,卻也深切地感受到誦經聲中那空靈飄逸、出塵不染的清新雅潔,心頭涌起難以抑制的感動。
只見兩個輕蒙面紗的女子緩緩走來,走在前方的女子身穿青衣傾國傾城卻帶著股冷冽的寒氣,恭敬跟在身后的女子身穿藍衣似水淡泊寧靜卻帶著幾分出塵不染的清麗氣質。
粉裙少女年方十三四的樣子,生得著實嬌俏可人,又有一股出塵不染的清純之態,是李承業兩世為人都極為少見的。
還時不時的在腦海中做出對比,龍芯玉的美,飄飄若仙,出塵不染。
* 出塵不染的意思 出塵不染的成語解釋 出塵不染的拼音、詞性、造句、出處、近義詞、反義詞以及成語故事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