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的讀音 出自的意思
出自 出自,拼音是chū zì,解釋為出于。
- 出
- 自
“出自”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chū zì]
- 漢字注音:
- ㄔㄨ ㄗˋ
- 簡繁字形:
- 是否常用:
- 是
“出自”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出于。
網絡解釋
出自
出自,拼音是chū zì,解釋為出于。
“出自”的單字解釋
【出】:1.從里面到外面(跟“進、入”相對):出來。出去。出門。出國。出院。2.來到:出席。出場。3.超出:出軌。出界。不出三年。4.往外拿:出錢。出布告。出題目。出主意。5.出產;產生:出煤。出木材。我們廠里出了不少勞動模范。6.發生:出問題。這事兒出在1962年。7.出版:這家出版社出了不少好書。8.發出;發泄:出芽兒。出汗。出天花。出氣。9.引文、典故等見于某處:語出《老子》。10.顯露:出名。出面。出頭。出洋相。11.顯得量多:機米做飯出飯。這面蒸饅頭出數兒。12.支出:出納。量入為出。13.跟“往”連用,表示向外:散會了,大家往出走。14.一本傳奇中的一個大段落叫一出,戲曲的一個獨立劇目也叫一出:三出戲。15.趨向動詞。用在動詞后表示向外、顯露或完成:看得出。看不出。拿出一張紙。跑出大門。看出問題。做出成績。
【自】:1.自己:自動。自衛。自愛。自力更生。自言自語。自告奮勇。自顧不暇。不自量力。2.自然;當然:自不待言。公道自在人心。兩人久別重逢,自有許多話說。3.姓。4.從;由:自小。自此。自古。自遠而近。自北京出發。選自《人民日報》。來自各國的朋友。
“出自”的相關成語
自出新意
自出胸臆
出幽遷喬
出自意外
若出一軌
若出一轍
好言自口,莠言自口
鳴于喬木
政出多門
出何經典
各有所好
荊山之玉
如出一轍
事在蕭墻
各有所愛
大家風范
道路傳聞
惡意中傷
開誠布公
馬鹿易形
“出自”的相關詞語
“出自”造句
好事不出門,惡事傳千里。出自:五代·荊南·孫光憲《北夢瑣言》好事往往不為人所知道,而壞事卻傳播得非常迅速廣遠。孫光憲
事先寫出自己所要提出的每點意見,以合乎邏輯的順序表達出來:言簡意駭,抓住重點。
明人不做暗事。出自:明·吳承恩《西游記》第84回光明正大的人,不做見不得人的壞事。吳承恩
內不愧心,外不負俗。出自:三國·魏·嵇康《卜疑集》對己無所愧疚,對外不違時尚。嵇康
厲鬼不能奪其正,利劍不能折其剛。出自:明·謝榛《四溟詩話》剛正耿直的品質不為邪惡威武所屈折。謝榛
世上十分之九的詩作都是出自不足三十歲的人之手,而其中相當一部分又是二十五歲以下的人寫成的。門肯
文以行為本,在先誠其中。出自:唐·柳宗元《報袁君陳秀才避師名書》文士以德行為修養成根本,而在德行中真誠擺在首位。柳宗元
百種奸偽,不如一實。出自:清·李光地《性理精義》再狡詐、虛偽,也不如誠實。李光地
月缺不改光,劍折不改剛,月缺魄易滿,劍折鑄復良。出自:宋·梅堯臣《古意》光:光亮。剛:剛強。魄:月之光。比喻要保全堅貞剛直的氣節。梅堯臣
圣人為知矣,不誠則不能化萬民。出自:《荀子·不茍》圣人固然是無所不曉,但是不是真誠也不能感化萬民。荀子
* 出自的讀音是:chū zì,出自的意思:出自 出自,拼音是chū zì,解釋為出于。
基本解釋
出于。出自
出自,拼音是chū zì,解釋為出于。
【出】:1.從里面到外面(跟“進、入”相對):出來。出去。出門。出國。出院。2.來到:出席。出場。3.超出:出軌。出界。不出三年。4.往外拿:出錢。出布告。出題目。出主意。5.出產;產生:出煤。出木材。我們廠里出了不少勞動模范。6.發生:出問題。這事兒出在1962年。7.出版:這家出版社出了不少好書。8.發出;發泄:出芽兒。出汗。出天花。出氣。9.引文、典故等見于某處:語出《老子》。10.顯露:出名。出面。出頭。出洋相。11.顯得量多:機米做飯出飯。這面蒸饅頭出數兒。12.支出:出納。量入為出。13.跟“往”連用,表示向外:散會了,大家往出走。14.一本傳奇中的一個大段落叫一出,戲曲的一個獨立劇目也叫一出:三出戲。15.趨向動詞。用在動詞后表示向外、顯露或完成:看得出。看不出。拿出一張紙。跑出大門。看出問題。做出成績。
【自】:1.自己:自動。自衛。自愛。自力更生。自言自語。自告奮勇。自顧不暇。不自量力。2.自然;當然:自不待言。公道自在人心。兩人久別重逢,自有許多話說。3.姓。4.從;由:自小。自此。自古。自遠而近。自北京出發。選自《人民日報》。來自各國的朋友。
好事不出門,惡事傳千里。出自:五代·荊南·孫光憲《北夢瑣言》好事往往不為人所知道,而壞事卻傳播得非常迅速廣遠。孫光憲
事先寫出自己所要提出的每點意見,以合乎邏輯的順序表達出來:言簡意駭,抓住重點。
明人不做暗事。出自:明·吳承恩《西游記》第84回光明正大的人,不做見不得人的壞事。吳承恩
內不愧心,外不負俗。出自:三國·魏·嵇康《卜疑集》對己無所愧疚,對外不違時尚。嵇康
厲鬼不能奪其正,利劍不能折其剛。出自:明·謝榛《四溟詩話》剛正耿直的品質不為邪惡威武所屈折。謝榛
世上十分之九的詩作都是出自不足三十歲的人之手,而其中相當一部分又是二十五歲以下的人寫成的。門肯
文以行為本,在先誠其中。出自:唐·柳宗元《報袁君陳秀才避師名書》文士以德行為修養成根本,而在德行中真誠擺在首位。柳宗元
百種奸偽,不如一實。出自:清·李光地《性理精義》再狡詐、虛偽,也不如誠實。李光地
月缺不改光,劍折不改剛,月缺魄易滿,劍折鑄復良。出自:宋·梅堯臣《古意》光:光亮。剛:剛強。魄:月之光。比喻要保全堅貞剛直的氣節。梅堯臣
圣人為知矣,不誠則不能化萬民。出自:《荀子·不茍》圣人固然是無所不曉,但是不是真誠也不能感化萬民。荀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