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辨是非的讀音 分辨是非的意思
辭典解釋分辨是非 fēn biàn shì fēi 辨別分明是非。 如:「作人要能分辨是非,不可混淆黑白。」反義詞混淆黑白
- 分
- 辨
- 是
- 非
“分辨是非”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fēn biàn shì fēi]
- 漢字注音:
- ㄈㄣ ㄅㄧㄢˋ ㄕˋ ㄈㄟ
- 簡繁字形:
- 是否常用:
- 否
“分辨是非”的意思
基本解釋
辭典解釋
分辨是非 fēn biàn shì fēi ㄈㄣ ㄅㄧㄢˋ ㄕˋ ㄈㄟ 辨別分明是非。
如:「作人要能分辨是非,不可混淆黑白。」
反義詞
混淆黑白
網絡解釋
“分辨是非”的單字解釋
【分】:[fēn]1.區劃開:分開。劃分。分野(劃分的范圍)。分界。分明。條分縷析。分解。2.由整體中取出或產生出一部分:分發。分憂。分心勞神。3.由機構內獨立出的部分:分會。分行(háng)。4.散,離:分裂。分離。分別。分崩離析。分門別類。5.辨別:區分。分析。6.區劃而成的部分:二分之一。7.一半:人生百年,晝夜各分。春分。秋分。[fèn]1.名位、職責、權利的限度:分所當然。身分。分內。恰如其分。安分守己。2.構成事物的不同的物質或因素:成分。天分(天資)。情分(情誼)。3.料想:“自分已死久矣”。4.同“份”,屬于一定的階層、集團或具有某種特征的人:知識分子。
【辨】:1.區別;分析:明辨是非。2.古又同“辯”。
【是】:1.對;正確(跟“非”相對):一無是處。自以為是。實事求是。你說得極是。應當早做準備才是。2.認為正確:是古非今。深是其言。3.表示答應的詞:是,我知道。是,我就去。4.姓。5.指示代詞。這;這個:如是。由是可知。是可忍,孰不可忍?。是日天氣晴朗。6.聯系兩種事物,表明兩者同一或后者說明前者的種類、屬性:《阿Q正傳》的作者是魯迅。節約是不浪費的意思。7.與“的”字配合使用,有分類的作用:這張桌子是石頭的。那瓶墨水是紅的。我是來看他的。8.聯系兩種事物,表示陳述的對象屬于“是”后面所說的情況:他是一片好心。咱們是好漢一言,快馬一鞭。院子里是冬天,屋子里是春天。9.表示存在,主語通常是表處所的詞語,“是”后面表示存在的事物:村子前面是一片水田。他跑得滿身是汗。10.“是”前后用相同的名詞或動詞,連用兩個這樣的格式,表示所說的幾樁事物互不相干,不能混淆:去年是去年,今年是今年,你當年年一個樣哪!。說是說,做是做,有意見也不能耽誤干活兒。11.在上半句里“是”前后用相同的名詞、形容詞或動詞,表示讓步,含有“雖然”的意思:詩是好詩,就是長了點。東西舊是舊,可是還能用。我去是去,可是不在那兒吃飯。12.用在句首,加重語氣:是誰告訴你的?。是國防戰士,日日夜夜保衛著祖國,咱們才能過幸福的日子。13.用在名詞前面,含有“凡是”的意思:是有利于群眾的事情他都肯干。14.用在名詞前面,含有“適合”的意思:他想的很是路。這場雨下的是時候。東西放的都挺是地方。15.用在選擇問句、是非問句或反問句里:你是吃米飯是吃面?。他不是走了嗎?。你是累了不是?⑾(必須重讀)表示堅決肯定,含有“的確、實在”的意思:我打聽清楚了,他那天是沒去。這本書是好,你可以看看。
【非】:1.錯誤(跟“是”相對):是非。習非成是。痛改前非。2.不合于:非法。非禮。非分(fèn)。3.不以為然;反對;責備:非難。非議。無可厚非。4.不是:答非所問。此情此景非筆墨所能形容。5.前綴。用在一些名詞性成分的前面,表示不屬于某種范圍:非金屬。非晶體。非司機。6.不:非同小可。非同尋常。7.跟“不”呼應,表示必須:要想做出成績,非下苦功不可。8.一定要;偏偏:不行,我非去!9.不好;糟:景況日非。10.指非洲。
“分辨是非”的反義詞
“分辨是非”的近義詞
“分辨是非”的相關詞語
“分辨是非”造句
我們要努力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知道什么是正確的,什么是錯誤的。
既有爭執,就需要有人替他解決;既有糾紛,就得分辨是非,一味粉飾太平,是作官的干法,不是做事的干法。
我能告訴你怎樣分辨是非,但不能替你作出選擇。
孩子小,模效能力強但分辨是非的能力弱,所以家長要當個好榜樣。
能付出愛心就是福,能消除煩惱就是慧。有智慧才能分辨是非善惡,用安忍才能建造幸福人生。海濤法師
約翰遜似乎不能分辨是非曲直.
法院一審認為,事發時,受害人已年滿15周歲,具備分辨是非的能力,仍堅持進入水庫游泳,其自身承擔主要后果。
尤其是你香云,如果你不能分辨是非,這樣下去只會給你們自己添麻煩。
一個法治理念成熟的社會,不是用道德沖動分辨是非,而應該尊重每個成員的話語表達,遵循事實理性,主張程序正義,不能凡事只靠經驗判斷。
特別是對于價值觀正在形成中的年輕人來說,更難以分辨是非。
* 分辨是非的讀音是:fēn biàn shì fēi,分辨是非的意思:辭典解釋分辨是非 fēn biàn shì fēi 辨別分明是非。 如:「作人要能分辨是非,不可混淆黑白。」反義詞混淆黑白
辭典解釋
分辨是非 fēn biàn shì fēi ㄈㄣ ㄅㄧㄢˋ ㄕˋ ㄈㄟ辨別分明是非。
如:「作人要能分辨是非,不可混淆黑白。」
反義詞
混淆黑白【分】:[fēn]1.區劃開:分開。劃分。分野(劃分的范圍)。分界。分明。條分縷析。分解。2.由整體中取出或產生出一部分:分發。分憂。分心勞神。3.由機構內獨立出的部分:分會。分行(háng)。4.散,離:分裂。分離。分別。分崩離析。分門別類。5.辨別:區分。分析。6.區劃而成的部分:二分之一。7.一半:人生百年,晝夜各分。春分。秋分。[fèn]1.名位、職責、權利的限度:分所當然。身分。分內。恰如其分。安分守己。2.構成事物的不同的物質或因素:成分。天分(天資)。情分(情誼)。3.料想:“自分已死久矣”。4.同“份”,屬于一定的階層、集團或具有某種特征的人:知識分子。
【辨】:1.區別;分析:明辨是非。2.古又同“辯”。
【是】:1.對;正確(跟“非”相對):一無是處。自以為是。實事求是。你說得極是。應當早做準備才是。2.認為正確:是古非今。深是其言。3.表示答應的詞:是,我知道。是,我就去。4.姓。5.指示代詞。這;這個:如是。由是可知。是可忍,孰不可忍?。是日天氣晴朗。6.聯系兩種事物,表明兩者同一或后者說明前者的種類、屬性:《阿Q正傳》的作者是魯迅。節約是不浪費的意思。7.與“的”字配合使用,有分類的作用:這張桌子是石頭的。那瓶墨水是紅的。我是來看他的。8.聯系兩種事物,表示陳述的對象屬于“是”后面所說的情況:他是一片好心。咱們是好漢一言,快馬一鞭。院子里是冬天,屋子里是春天。9.表示存在,主語通常是表處所的詞語,“是”后面表示存在的事物:村子前面是一片水田。他跑得滿身是汗。10.“是”前后用相同的名詞或動詞,連用兩個這樣的格式,表示所說的幾樁事物互不相干,不能混淆:去年是去年,今年是今年,你當年年一個樣哪!。說是說,做是做,有意見也不能耽誤干活兒。11.在上半句里“是”前后用相同的名詞、形容詞或動詞,表示讓步,含有“雖然”的意思:詩是好詩,就是長了點。東西舊是舊,可是還能用。我去是去,可是不在那兒吃飯。12.用在句首,加重語氣:是誰告訴你的?。是國防戰士,日日夜夜保衛著祖國,咱們才能過幸福的日子。13.用在名詞前面,含有“凡是”的意思:是有利于群眾的事情他都肯干。14.用在名詞前面,含有“適合”的意思:他想的很是路。這場雨下的是時候。東西放的都挺是地方。15.用在選擇問句、是非問句或反問句里:你是吃米飯是吃面?。他不是走了嗎?。你是累了不是?⑾(必須重讀)表示堅決肯定,含有“的確、實在”的意思:我打聽清楚了,他那天是沒去。這本書是好,你可以看看。
【非】:1.錯誤(跟“是”相對):是非。習非成是。痛改前非。2.不合于:非法。非禮。非分(fèn)。3.不以為然;反對;責備:非難。非議。無可厚非。4.不是:答非所問。此情此景非筆墨所能形容。5.前綴。用在一些名詞性成分的前面,表示不屬于某種范圍:非金屬。非晶體。非司機。6.不:非同小可。非同尋常。7.跟“不”呼應,表示必須:要想做出成績,非下苦功不可。8.一定要;偏偏:不行,我非去!9.不好;糟:景況日非。10.指非洲。
我們要努力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知道什么是正確的,什么是錯誤的。
既有爭執,就需要有人替他解決;既有糾紛,就得分辨是非,一味粉飾太平,是作官的干法,不是做事的干法。
我能告訴你怎樣分辨是非,但不能替你作出選擇。
孩子小,模效能力強但分辨是非的能力弱,所以家長要當個好榜樣。
能付出愛心就是福,能消除煩惱就是慧。有智慧才能分辨是非善惡,用安忍才能建造幸福人生。海濤法師
約翰遜似乎不能分辨是非曲直.
法院一審認為,事發時,受害人已年滿15周歲,具備分辨是非的能力,仍堅持進入水庫游泳,其自身承擔主要后果。
尤其是你香云,如果你不能分辨是非,這樣下去只會給你們自己添麻煩。
一個法治理念成熟的社會,不是用道德沖動分辨是非,而應該尊重每個成員的話語表達,遵循事實理性,主張程序正義,不能凡事只靠經驗判斷。
特別是對于價值觀正在形成中的年輕人來說,更難以分辨是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