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道揚鑣的讀音 分道揚鑣的意思
【解釋】分路而行。比喻目標不同,各走各的路或各干各的事。【出處】《魏書·河間公齊傳》:“洛陽我之豐沛,自應分路揚鑣。自今以后,可分路而行。”【示例】第二軍總司令李烈鈞,亦向廣西進發,~,為國效力去了。 ◎蔡東藩、許廑父《民國通俗演義》第五十九回【近義詞】各奔前程、風流云散【反義詞】志同道合、并駕齊驅【語法】偏正式;作謂語、定語、賓語;用于書面語
- 分
- 道
- 揚
- 鑣
“分道揚鑣”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fēn dào yáng biāo]
- 漢字注音:
- ㄈㄣ ㄉㄠˋ ㄧㄤˊ ㄅㄧㄠ
- 簡繁字形:
- 分道揚鑣
- 是否常用:
- 否
“分道揚鑣”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分道揚鑣 fēndào-yángbiāo
(1) [separate and go different ways] 揚鑣:驅馬前進
(2) 指分路而行
(3) 比喻志趣目的不同而分別行事
辭典解釋
分道揚鑣 fēn dào yáng biāo ㄈㄣ ㄉㄠˋ ㄧㄤˊ ㄅㄧㄠ 比喻各人依其志向,各奔前程。參見「分路揚鑣」條。
《文明小史.第五五回》:「吃了一頓中飯之后,各人穿各人的長衫,和秦、王二人分道揚鑣。」
近義詞
背道而馳﹑南轅北轍﹑各走各路反義詞
并肩前進﹑攜手合作﹑志同道合英語 lit. to take different roads and urge the horses on (idiom)?, fig. to part ways
法語 (expr. idiom.)? prendre des routes différentes, se séparer
網絡解釋
【解釋】分路而行。比喻目標不同,各走各的路或各干各的事。
【出處】《魏書·河間公齊傳》:“洛陽我之豐沛,自應分路揚鑣。自今以后,可分路而行。”
【示例】第二軍總司令李烈鈞,亦向廣西進發,~,為國效力去了。 ◎蔡東藩、許廑父《民國通俗演義》第五十九回
【近義詞】各奔前程、風流云散
【反義詞】志同道合、并駕齊驅
【語法】偏正式;作謂語、定語、賓語;用于書面語
“分道揚鑣”的單字解釋
【分】:[fēn]1.區劃開:分開。劃分。分野(劃分的范圍)。分界。分明。條分縷析。分解。2.由整體中取出或產生出一部分:分發。分憂。分心勞神。3.由機構內獨立出的部分:分會。分行(háng)。4.散,離:分裂。分離。分別。分崩離析。分門別類。5.辨別:區分。分析。6.區劃而成的部分:二分之一。7.一半:人生百年,晝夜各分。春分。秋分。[fèn]1.名位、職責、權利的限度:分所當然。身分。分內。恰如其分。安分守己。2.構成事物的不同的物質或因素:成分。天分(天資)。情分(情誼)。3.料想:“自分已死久矣”。4.同“份”,屬于一定的階層、集團或具有某種特征的人:知識分子。
【道】:1.道路:鐵道。大道。人行道。羊腸小道。2.水流通行的途徑:河道。下水道。黃河故道。3.方向;方法;道理:志同道合。頭頭是道。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得道多助,失道寡助。4.道德:道義。5.技藝;技術:醫道。茶道。花道。書道。6.學術或宗教的思想體系:尊師重道。傳道。衛道士。7.屬于道教的,也指道教徒:道院。道士。道姑。老道。一僧一道。8.指某些封建迷信組織:一貫道。9.線條;細長的痕跡:畫了兩條橫道兒,一條斜道兒。10.姓。11.我國歷史上行政區域的名稱。在唐代相當于現在的省,清代和民國初年在省的下面設道。12.某些國家行政區域的名稱。13.說:道白。能說會道。一語道破。14.用語言表示(情意):道喜。道歉。道謝。15.說(跟文言“曰”相當,多見于早期白話)。16.以為;認為:我道是誰呢,原來是你。
【揚】:同“揚”。
【鑣】:同“鑣”。
“分道揚鑣”的相關詞語
* 分道揚鑣的讀音是:fēn dào yáng biāo,分道揚鑣的意思:【解釋】分路而行。比喻目標不同,各走各的路或各干各的事。【出處】《魏書·河間公齊傳》:“洛陽我之豐沛,自應分路揚鑣。自今以后,可分路而行。”【示例】第二軍總司令李烈鈞,亦向廣西進發,~,為國效力去了。 ◎蔡東藩、許廑父《民國通俗演義》第五十九回【近義詞】各奔前程、風流云散【反義詞】志同道合、并駕齊驅【語法】偏正式;作謂語、定語、賓語;用于書面語
基本解釋
分道揚鑣 fēndào-yángbiāo
(1) [separate and go different ways] 揚鑣:驅馬前進
(2) 指分路而行
(3) 比喻志趣目的不同而分別行事
辭典解釋
分道揚鑣 fēn dào yáng biāo ㄈㄣ ㄉㄠˋ ㄧㄤˊ ㄅㄧㄠ比喻各人依其志向,各奔前程。參見「分路揚鑣」條。
《文明小史.第五五回》:「吃了一頓中飯之后,各人穿各人的長衫,和秦、王二人分道揚鑣。」
近義詞
背道而馳﹑南轅北轍﹑各走各路反義詞
并肩前進﹑攜手合作﹑志同道合英語 lit. to take different roads and urge the horses on (idiom)?, fig. to part ways
法語 (expr. idiom.)? prendre des routes différentes, se séparer
【解釋】分路而行。比喻目標不同,各走各的路或各干各的事。
【出處】《魏書·河間公齊傳》:“洛陽我之豐沛,自應分路揚鑣。自今以后,可分路而行。”
【示例】第二軍總司令李烈鈞,亦向廣西進發,~,為國效力去了。 ◎蔡東藩、許廑父《民國通俗演義》第五十九回
【近義詞】各奔前程、風流云散
【反義詞】志同道合、并駕齊驅
【語法】偏正式;作謂語、定語、賓語;用于書面語
【分】:[fēn]1.區劃開:分開。劃分。分野(劃分的范圍)。分界。分明。條分縷析。分解。2.由整體中取出或產生出一部分:分發。分憂。分心勞神。3.由機構內獨立出的部分:分會。分行(háng)。4.散,離:分裂。分離。分別。分崩離析。分門別類。5.辨別:區分。分析。6.區劃而成的部分:二分之一。7.一半:人生百年,晝夜各分。春分。秋分。[fèn]1.名位、職責、權利的限度:分所當然。身分。分內。恰如其分。安分守己。2.構成事物的不同的物質或因素:成分。天分(天資)。情分(情誼)。3.料想:“自分已死久矣”。4.同“份”,屬于一定的階層、集團或具有某種特征的人:知識分子。
【道】:1.道路:鐵道。大道。人行道。羊腸小道。2.水流通行的途徑:河道。下水道。黃河故道。3.方向;方法;道理:志同道合。頭頭是道。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得道多助,失道寡助。4.道德:道義。5.技藝;技術:醫道。茶道。花道。書道。6.學術或宗教的思想體系:尊師重道。傳道。衛道士。7.屬于道教的,也指道教徒:道院。道士。道姑。老道。一僧一道。8.指某些封建迷信組織:一貫道。9.線條;細長的痕跡:畫了兩條橫道兒,一條斜道兒。10.姓。11.我國歷史上行政區域的名稱。在唐代相當于現在的省,清代和民國初年在省的下面設道。12.某些國家行政區域的名稱。13.說:道白。能說會道。一語道破。14.用語言表示(情意):道喜。道歉。道謝。15.說(跟文言“曰”相當,多見于早期白話)。16.以為;認為:我道是誰呢,原來是你。
【揚】:同“揚”。
【鑣】:同“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