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出茅廬的讀音 初出茅廬的意思
【解釋】茅廬:草房。原比喻新露頭腳。現比喻剛離開家庭或學校出來工作。缺乏經驗。【出處】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三九回:“直須驚破曹公膽,初出茅廬第一功。”【示例】那傻小子是“~”,我們準可以掃光他! ◎魯迅《彷惶·高老夫子》【近義詞】初露頭角、乳臭未干、初露鋒芒【反義詞】老成持重、老馬識途【語法】動賓式;作謂語、賓語、定語;用于剛出道
- 初
- 出
- 茅
- 廬
“初出茅廬”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chū chū máo lú]
- 漢字注音:
- ㄔㄨ ㄔㄨ ㄇㄠˊ ㄌㄨˊ
- 簡繁字形:
- 初出茅廬
- 是否常用:
- 否
“初出茅廬”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初出茅廬 chūchū-máolú
[at the beginning of one's casees;young and inexperienced] 初為世用;初入社會
直須驚破曹公膽,初出茅廬第一功!——《三國演義》
辭典解釋
初出茅廬 chū chū máo lú ㄔㄨ ㄔㄨ ㄇㄠˊ ㄌㄨˊ 東漢末年,諸葛亮隱居南陽,劉備三顧茅廬,竭誠聘請諸葛亮協助其興復漢室。諸葛亮才出山就大敗曹操的軍隊。見《三國演義.第三十九回》。后比喻初入社會,缺乏歷練。
《官場現形記.第十九回》:「那署院一聽他問這兩句話,便知道他是初出茅廬,不懂得甚么。」
《文明小史.第十五回》:「三人初出茅廬,于世路上一切事情,都是見所未見,聽了這個,甚是希奇。」
英語 venturing from one's thatched hut for the first time (idiom)?, young and inexperienced, novice, greenhorn
法語 (expr. idiom.)? s'aventurer loin de sa hutte pour la première fois, jeune et inexpérimenté, novice, jeunot
網絡解釋
【解釋】茅廬:草房。原比喻新露頭腳。現比喻剛離開家庭或學校出來工作。缺乏經驗。
【出處】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三九回:“直須驚破曹公膽,初出茅廬第一功。”
【示例】那傻小子是“~”,我們準可以掃光他! ◎魯迅《彷惶·高老夫子》
【近義詞】初露頭角、乳臭未干、初露鋒芒
【反義詞】老成持重、老馬識途
【語法】動賓式;作謂語、賓語、定語;用于剛出道
“初出茅廬”的單字解釋
【初】:1.開始的:初夏。初冬。2.開始的一段時間:年初。月初。本學期初。3.第一個:初伏。初旬。初一(農歷每月的第一天,等于“第一個一”,區別于“十一、二十一”)。初十(農歷每月的第十天,等于“第一個十”,區別于“二十、三十”)。4.第一次;剛開始:初試。初出茅廬。初學乍練。5.最低的(等級):初級。初等。6.原來的:初心。初志。初愿。7.原來的情況:和好如初。8.姓。
【出】:1.從里面到外面(跟“進、入”相對):出來。出去。出門。出國。出院。2.來到:出席。出場。3.超出:出軌。出界。不出三年。4.往外拿:出錢。出布告。出題目。出主意。5.出產;產生:出煤。出木材。我們廠里出了不少勞動模范。6.發生:出問題。這事兒出在1962年。7.出版:這家出版社出了不少好書。8.發出;發泄:出芽兒。出汗。出天花。出氣。9.引文、典故等見于某處:語出《老子》。10.顯露:出名。出面。出頭。出洋相。11.顯得量多:機米做飯出飯。這面蒸饅頭出數兒。12.支出:出納。量入為出。13.跟“往”連用,表示向外:散會了,大家往出走。14.一本傳奇中的一個大段落叫一出,戲曲的一個獨立劇目也叫一出:三出戲。15.趨向動詞。用在動詞后表示向外、顯露或完成:看得出。看不出。拿出一張紙。跑出大門。看出問題。做出成績。
【茅】:1.白茅。2.(Máo)姓。
【廬】:同“廬”。
“初出茅廬”的相關詞語
* 初出茅廬的讀音是:chū chū máo lú,初出茅廬的意思:【解釋】茅廬:草房。原比喻新露頭腳。現比喻剛離開家庭或學校出來工作。缺乏經驗。【出處】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三九回:“直須驚破曹公膽,初出茅廬第一功。”【示例】那傻小子是“~”,我們準可以掃光他! ◎魯迅《彷惶·高老夫子》【近義詞】初露頭角、乳臭未干、初露鋒芒【反義詞】老成持重、老馬識途【語法】動賓式;作謂語、賓語、定語;用于剛出道
基本解釋
初出茅廬 chūchū-máolú
[at the beginning of one's casees;young and inexperienced] 初為世用;初入社會
直須驚破曹公膽,初出茅廬第一功!——《三國演義》
辭典解釋
初出茅廬 chū chū máo lú ㄔㄨ ㄔㄨ ㄇㄠˊ ㄌㄨˊ東漢末年,諸葛亮隱居南陽,劉備三顧茅廬,竭誠聘請諸葛亮協助其興復漢室。諸葛亮才出山就大敗曹操的軍隊。見《三國演義.第三十九回》。后比喻初入社會,缺乏歷練。
《官場現形記.第十九回》:「那署院一聽他問這兩句話,便知道他是初出茅廬,不懂得甚么。」
《文明小史.第十五回》:「三人初出茅廬,于世路上一切事情,都是見所未見,聽了這個,甚是希奇。」
英語 venturing from one's thatched hut for the first time (idiom)?, young and inexperienced, novice, greenhorn
法語 (expr. idiom.)? s'aventurer loin de sa hutte pour la première fois, jeune et inexpérimenté, novice, jeunot
【解釋】茅廬:草房。原比喻新露頭腳。現比喻剛離開家庭或學校出來工作。缺乏經驗。
【出處】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三九回:“直須驚破曹公膽,初出茅廬第一功。”
【示例】那傻小子是“~”,我們準可以掃光他! ◎魯迅《彷惶·高老夫子》
【近義詞】初露頭角、乳臭未干、初露鋒芒
【反義詞】老成持重、老馬識途
【語法】動賓式;作謂語、賓語、定語;用于剛出道
【初】:1.開始的:初夏。初冬。2.開始的一段時間:年初。月初。本學期初。3.第一個:初伏。初旬。初一(農歷每月的第一天,等于“第一個一”,區別于“十一、二十一”)。初十(農歷每月的第十天,等于“第一個十”,區別于“二十、三十”)。4.第一次;剛開始:初試。初出茅廬。初學乍練。5.最低的(等級):初級。初等。6.原來的:初心。初志。初愿。7.原來的情況:和好如初。8.姓。
【出】:1.從里面到外面(跟“進、入”相對):出來。出去。出門。出國。出院。2.來到:出席。出場。3.超出:出軌。出界。不出三年。4.往外拿:出錢。出布告。出題目。出主意。5.出產;產生:出煤。出木材。我們廠里出了不少勞動模范。6.發生:出問題。這事兒出在1962年。7.出版:這家出版社出了不少好書。8.發出;發泄:出芽兒。出汗。出天花。出氣。9.引文、典故等見于某處:語出《老子》。10.顯露:出名。出面。出頭。出洋相。11.顯得量多:機米做飯出飯。這面蒸饅頭出數兒。12.支出:出納。量入為出。13.跟“往”連用,表示向外:散會了,大家往出走。14.一本傳奇中的一個大段落叫一出,戲曲的一個獨立劇目也叫一出:三出戲。15.趨向動詞。用在動詞后表示向外、顯露或完成:看得出。看不出。拿出一張紙。跑出大門。看出問題。做出成績。
【茅】:1.白茅。2.(Máo)姓。
【廬】:同“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