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干戈為玉帛的讀音 化干戈為玉帛的意思
【解釋】干戈:指打仗;玉帛:玉器和絲織品,指和好。比喻使戰爭轉變為和平。【出處】《淮南子·原道訓》:“昔者夏鯀作三仞之城,諸侯背之,海外有狡心。禹知天下之叛也,乃壞城平池,散財物,焚甲兵,施之以德,海外賓服,四夷納職,合諸侯于涂山,執玉帛者萬國。”【示例】三五十口子打手,經調人東說西說,便都喝碗茶,吃碗爛肉面,就可以~了。 ◎老舍《茶館》第一幕【語法】動賓式;作謂語;比喻使戰爭轉變為和平
- 化
- 干
- 戈
- 為
- 玉
- 帛
“化干戈為玉帛”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huà gān gē wéi yù bó]
- 漢字注音:
- ㄏㄨㄚˋ ㄍㄢ ㄍㄜ ㄨㄟˊ ㄩˋ ㄅㄛˊ
- 簡繁字形:
- 化干戈為玉帛
- 是否常用:
- 否
“化干戈為玉帛”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比喻變戰爭為和平或變爭斗為友好。語本《淮南子?原道訓》:“昔者夏鯀作三仞之城,諸侯背之,海外有狡心。辭典解釋
化干戈為玉帛 huà gān gē wéi yù bó ㄏㄨㄚˋ ㄍㄢ ㄍㄜ ㄨㄟˊ ㄩˋ ㄅㄛˊ 干戈,兵器,代表戰爭。玉帛,古時諸侯會盟朝聘所攜帶的玉器、絲織品等禮物,做為禮尚往來之用。全句比喻將戰爭轉變為和平。
如:「經過別人勸和后,他們終于化干戈為玉帛,由敵人變為朋友了。」
英語 lit. to exchange weapons of war for gifts of jade and silk (idiom)?, fig. to turn hostility into friendship
網絡解釋
【解釋】干戈:指打仗;玉帛:玉器和絲織品,指和好。比喻使戰爭轉變為和平。
【出處】《淮南子·原道訓》:“昔者夏鯀作三仞之城,諸侯背之,海外有狡心。禹知天下之叛也,乃壞城平池,散財物,焚甲兵,施之以德,海外賓服,四夷納職,合諸侯于涂山,執玉帛者萬國。”
【示例】三五十口子打手,經調人東說西說,便都喝碗茶,吃碗爛肉面,就可以~了。 ◎老舍《茶館》第一幕
【語法】動賓式;作謂語;比喻使戰爭轉變為和平
“化干戈為玉帛”的單字解釋
【化】:[huà]1.變化;使變化:化膿。化名。化裝。頑固不化。泥古不化。化整為零。化悲痛為力量。2.感化:教化。潛移默化。3.熔化;融化;溶化:化凍。化鐵爐。太陽一出來,冰雪都化了。糖放到水里就化了。4.消化;消除:化食。化痰止咳。食古不化。5.燒化:焚化。火化。6.(僧道)死:坐化。羽化。7.指化學:理化。化工。化肥。8.后綴。加在名詞或形容詞之后構成動詞,表示轉變成某種性質或狀態:綠化。美化。惡化。電氣化。機械化。水利化。9.姓。10.(僧道)向人求布施:募化。化緣。化齋。化了些米面來。[huā]同“花2”。
【干】:[gàn]1.事物的主體或重要部分:樹干。骨干。2.指干部:調干。干群關系。3.做(事):實干。干活兒。埋頭苦干。4.能干;有能力的:干練。干才。5.擔任;從事:他干過廠長。6.事情變壞;糟:要干。干了,鑰匙忘在屋里了。[gān]1.古代指盾牌:干戈。2.姓。3.冒犯:干犯。4.牽連;涉及:干連。干涉。相干。5.追求(職位、俸祿等):干祿。6.水邊:江干。河干。7.天干:干支。8.沒有水分或水分很少(跟“濕”相對):干燥。干柴。油漆未干。衣服晾干了。9.不用水的:干洗。干餾法。10.加工制成的干的食品:餅干。葡萄干兒。豆腐干兒。把蘿卜曬成干兒。11.空虛;空無所有:外強中干。錢都花干了。12.只具形式的:干笑。干號(háo)。13.屬性詞。指拜認的(親屬關系):干媽。干兒子。14.徒然;白:干著急。干瞪眼。干打雷,不下雨。15.形容說話太直太粗(不委婉):你說話別那么干。16.當面說氣話或抱怨的話使人難堪:我又干了他一頓。17.慢待;置之不理:主人走了,把咱們干起來了。
【戈】:1.古代兵器,橫刃,用青銅或鐵制成,裝有長柄。2.姓。
【為】:[wéi]“為(wéi)”的異體字。[wèi]“為(wèi)”的異體字。
【玉】:1.礦物,不透明和半透明的集合體。化學成分是硅酸鋁鈉。硬度大。如白玉、墨玉、青玉、碧玉、和田玉、岫巖玉等,主要用作雕刻工藝美術品。2.比喻潔白美麗:亭亭玉立。3.敬辭。稱對方的身體或行動:玉體。玉成。
【帛】:絲織物的總稱:布帛。財帛。玉帛。
“化干戈為玉帛”的相關詞語
* 化干戈為玉帛的讀音是:huà gān gē wéi yù bó,化干戈為玉帛的意思:【解釋】干戈:指打仗;玉帛:玉器和絲織品,指和好。比喻使戰爭轉變為和平。【出處】《淮南子·原道訓》:“昔者夏鯀作三仞之城,諸侯背之,海外有狡心。禹知天下之叛也,乃壞城平池,散財物,焚甲兵,施之以德,海外賓服,四夷納職,合諸侯于涂山,執玉帛者萬國。”【示例】三五十口子打手,經調人東說西說,便都喝碗茶,吃碗爛肉面,就可以~了。 ◎老舍《茶館》第一幕【語法】動賓式;作謂語;比喻使戰爭轉變為和平
基本解釋
比喻變戰爭為和平或變爭斗為友好。語本《淮南子?原道訓》:“昔者夏鯀作三仞之城,諸侯背之,海外有狡心。辭典解釋
化干戈為玉帛 huà gān gē wéi yù bó ㄏㄨㄚˋ ㄍㄢ ㄍㄜ ㄨㄟˊ ㄩˋ ㄅㄛˊ干戈,兵器,代表戰爭。玉帛,古時諸侯會盟朝聘所攜帶的玉器、絲織品等禮物,做為禮尚往來之用。全句比喻將戰爭轉變為和平。
如:「經過別人勸和后,他們終于化干戈為玉帛,由敵人變為朋友了。」
英語 lit. to exchange weapons of war for gifts of jade and silk (idiom)?, fig. to turn hostility into friendship
【解釋】干戈:指打仗;玉帛:玉器和絲織品,指和好。比喻使戰爭轉變為和平。
【出處】《淮南子·原道訓》:“昔者夏鯀作三仞之城,諸侯背之,海外有狡心。禹知天下之叛也,乃壞城平池,散財物,焚甲兵,施之以德,海外賓服,四夷納職,合諸侯于涂山,執玉帛者萬國。”
【示例】三五十口子打手,經調人東說西說,便都喝碗茶,吃碗爛肉面,就可以~了。 ◎老舍《茶館》第一幕
【語法】動賓式;作謂語;比喻使戰爭轉變為和平
【化】:[huà]1.變化;使變化:化膿。化名。化裝。頑固不化。泥古不化。化整為零。化悲痛為力量。2.感化:教化。潛移默化。3.熔化;融化;溶化:化凍。化鐵爐。太陽一出來,冰雪都化了。糖放到水里就化了。4.消化;消除:化食。化痰止咳。食古不化。5.燒化:焚化。火化。6.(僧道)死:坐化。羽化。7.指化學:理化。化工。化肥。8.后綴。加在名詞或形容詞之后構成動詞,表示轉變成某種性質或狀態:綠化。美化。惡化。電氣化。機械化。水利化。9.姓。10.(僧道)向人求布施:募化。化緣。化齋。化了些米面來。[huā]同“花2”。
【干】:[gàn]1.事物的主體或重要部分:樹干。骨干。2.指干部:調干。干群關系。3.做(事):實干。干活兒。埋頭苦干。4.能干;有能力的:干練。干才。5.擔任;從事:他干過廠長。6.事情變壞;糟:要干。干了,鑰匙忘在屋里了。[gān]1.古代指盾牌:干戈。2.姓。3.冒犯:干犯。4.牽連;涉及:干連。干涉。相干。5.追求(職位、俸祿等):干祿。6.水邊:江干。河干。7.天干:干支。8.沒有水分或水分很少(跟“濕”相對):干燥。干柴。油漆未干。衣服晾干了。9.不用水的:干洗。干餾法。10.加工制成的干的食品:餅干。葡萄干兒。豆腐干兒。把蘿卜曬成干兒。11.空虛;空無所有:外強中干。錢都花干了。12.只具形式的:干笑。干號(háo)。13.屬性詞。指拜認的(親屬關系):干媽。干兒子。14.徒然;白:干著急。干瞪眼。干打雷,不下雨。15.形容說話太直太粗(不委婉):你說話別那么干。16.當面說氣話或抱怨的話使人難堪:我又干了他一頓。17.慢待;置之不理:主人走了,把咱們干起來了。
【戈】:1.古代兵器,橫刃,用青銅或鐵制成,裝有長柄。2.姓。
【為】:[wéi]“為(wéi)”的異體字。[wèi]“為(wèi)”的異體字。
【玉】:1.礦物,不透明和半透明的集合體。化學成分是硅酸鋁鈉。硬度大。如白玉、墨玉、青玉、碧玉、和田玉、岫巖玉等,主要用作雕刻工藝美術品。2.比喻潔白美麗:亭亭玉立。3.敬辭。稱對方的身體或行動:玉體。玉成。
【帛】:絲織物的總稱:布帛。財帛。玉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