帛字組詞 帛的詞語
帛字的常見組詞有:玉帛、財帛、化干戈為玉帛、布帛、帛書、竹帛、帛畫、縑帛、錢帛、帛縷、錢帛、布帛菽粟、寶帛、縵帛、絹帛、紅勒帛、纈帛、魚帛狐聲、繫帛書、紙帛、穀帛、幣帛、貲帛、蠟丸帛書、簡帛、簡帛書、蠟帛書、縑帛、貨帛、絲帛,還可以根據詞語的字數、字的位置、組詞是否為成語來分類查看組詞信息。
帛字的意思
bó 絲織物的總稱:布帛。財帛。玉帛。
含有帛字的詞語和解釋
詞語 | 拼音/解釋 |
---|---|
玉帛 | 玉帛 yùbó(1) ∶玉器和絲織品,古時用于祭祀,國與國間交際時用做禮物(2) ∶泛指財物辭典解釋玉帛 yù bó ㄩˋ ㄅㄛˊ 玉器和絲織品。都是古代名貴的物品,可用為諸侯朝聘或嫁娶行聘、祭祀的物品。 《論語.陽貨》:「禮云禮云,玉帛云乎哉?」 三國魏.曹植〈美女篇〉:「媒氏何所營?玉帛不時安。」 近義詞財寶泛稱財物。 《左傳.僖公二十三年》:「子女玉帛,則君有之。」 法語 jade et soieries |
財帛 | 財帛 cáibó 財寶與布帛空有幾分財帛辭典解釋財帛 cái bó ㄘㄞˊ ㄅㄛˊ 金錢和布帛,泛指錢財。 《史記.卷一二三.大宛傳》:「散財帛以賞賜,厚具以饒給之。」 《儒林外史.第二四回》:「我雖則同老爹是個舊鄰居,卻從來不曾通過財帛。」 近義詞錢財 |
化干戈為玉帛 | 比喻變戰爭為和平或變爭斗為友好。語本《淮南子?原道訓》:“昔者夏鯀作三仞之城,諸侯背之,海外有狡心。辭典解釋化干戈為玉帛 huà gān gē wéi yù bó ㄏㄨㄚˋ ㄍㄢ ㄍㄜ ㄨㄟˊ ㄩˋ ㄅㄛˊ 干戈,兵器,代表戰爭。玉帛,古時諸侯會盟朝聘所攜帶的玉器、絲織品等禮物,做為禮尚往來之用。全句比喻將戰爭轉變為和平。 如:「經過別人勸和后,他們終于化干戈為玉帛,由敵人變為朋友了。」 |
布帛 | 布帛 bùbó 棉紡品和絲、麻織品的總稱辭典解釋布帛 bù bó ㄅㄨˋ ㄅㄛˊ 各類織物的總稱。 《孟子.滕文公上》:「布帛長短同,則賈相若。」 英語 cloth and silk, cotton and silk textiles德語 Baumwollenstoff und Seidenstoff (S)?, Gewebe aus Baumwolle und Seide (S)?法語 toiles et soieries, tissus |
帛書 | 帛書 bóshū 寫在縑帛上的文字;用縑帛寫的文字或書籍得雁,足有系帛書。——《漢書·李廣蘇建傳》辭典解釋帛書 bó shū ㄅㄛˊ ㄕㄨ 寫在絹帛上的書信。 《漢書.卷五四.蘇建傳》:「教使者謂單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書,言武等在某澤中。」 寫在帛上的書籍。 如:「帛書老子」。 |
竹帛 | 竹簡和白絹。古代初無紙,用竹帛書寫文字。引申指書籍、史乘。辭典解釋竹帛 zhú bó ㄓㄨˊ ㄅㄛˊ 簡冊與縑素,古代用以記載文字,引申為史籍典策。 《史記.卷一○.孝文本紀》:「然后祖宗之功德著于竹帛,施于萬世,永永無窮,朕甚嘉之。」 《三國演義.第七六回》:「玉可碎而不可改其白,竹可焚而不可毀其節。身雖殞,名可垂于竹帛也。」 近義詞竹素,書籍英語 bamboo and silk writing materials (before paper)?法語 bambou et étoffe de soie (sur lesquels on écrivait)?, livres |
帛畫 | 帛畫 bóhuà 中國古代畫在絲織物上的圖畫辭典解釋帛畫 bó huà ㄅㄛˊ ㄏㄨㄚˋ 畫于絲織品上的圖畫。嘗于湖南長沙戰國楚墓中發現三幅,又于長沙馬王堆西漢墓中發現五件,線條有力,色彩明麗。 |
縑帛 | 絹類的絲織物。古代多用作賞賜酬謝之物,亦用作貨幣。作書寫用。辭典解釋縑帛 jiān bó ㄐㄧㄢ ㄅㄛˊ 質地細薄的絲織品。 《漢書.卷九九.王莽傳下》:「一切稅天下吏民,訾三十取一,縑帛皆輸長安。」 《后漢書.卷六二.荀淑傳》:「耗費縑帛,空竭府藏。」 |
錢帛 | 錢帛 qiánbó 指聘禮 受母錢帛多。——《玉臺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辭典解釋錢帛 qián bó ㄑㄧㄢˊ ㄅㄛˊ 金錢布帛。 《列子.說符》:「錢帛無量,財貨無訾。」 唐.白居易〈渭村退居寄禮部侍郎翰林錢舍人〉詩一百韻:「塵埃常滿甑,錢帛少盈囊。」 聘禮。 《樂府詩集.卷七三.雜曲歌辭十三.古辭.焦仲卿妻》:「受母錢帛多,不堪母驅走。」 |
帛縷 | 帛縷 bólǚ 絲線瓦縫參差,多于周身之帛縷。——唐· 杜牧《阿房宮賦》 |
錢帛 | 錢帛 qiánbó 指聘禮 受母錢帛多。——《玉臺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辭典解釋錢帛 qián bó ㄑㄧㄢˊ ㄅㄛˊ 金錢布帛。 《列子.說符》:「錢帛無量,財貨無訾。」 唐.白居易〈渭村退居寄禮部侍郎翰林錢舍人〉詩一百韻:「塵埃常滿甑,錢帛少盈囊。」 聘禮。 《樂府詩集.卷七三.雜曲歌辭十三.古辭.焦仲卿妻》:「受母錢帛多,不堪母驅走。」 |
布帛菽粟 | 布帛菽粟 bùbó-shūsù 菽:豆類總稱。粟:谷子。比喻雖然平常但是日常不可缺少的事物子弟的教育猶如布帛菽粟,知德者尤尊崇之。——葉圣陶《潘先生在難中》辭典解釋布帛菽粟 bù bó shú sù ㄅㄨˋ ㄅㄛˊ ㄕㄨˊ ㄙㄨˋ 布帛,指布匹衣物。菽粟,指豆、稻等日常食物。布帛菽粟比喻雖屬平常,卻連一日都不可缺少的事物。 《宋史.卷四二七.道學傳一.程頤傳》:「其言之旨,若布帛菽粟然,知德者尤尊崇之。」 英語 cloth, silk, beans and grain, food and clothing, daily necessities德語 die notwendigen Mittel zum Lebensunterhalt (S)?, Tuch, Seide, Bohnen, Getreide – Nahrung und Kleidung (S)? |
寶帛 | 珍寶絲帛。 |
縵帛 | 1.無花紋的絲織品。 |
絹帛 | 1.古代絲織物的總稱。 辭典解釋絹帛 juàn bó ㄐㄩㄢˋ ㄅㄛˊ 生絲織成的衣料。 《三國演義.第一三回》:「河內太守張楊獻米肉,河東太守王邑獻絹帛,帝稍得寧。」 |
紅勒帛 | 1.用紅帛制的腰帶。 2.宋沈括《夢溪筆談.人事一》:"士人劉幾累為國學第一人,驟為怪崄之語,學者翕然效之,遂成風俗。歐陽公深惡之,會公主文,決意痛懲……有一舉人論曰:'天地軋,萬物茁,圣人發。'公曰'此必劉幾也',戲續之曰:'秀才剌,試官刷。'乃以大朱筆橫抹之,自首至尾,謂之紅勒帛,判'大紕繆'字榜之,既而果幾也。"后因謂以朱筆涂抹文字為紅勒帛。 |
纈帛 | 染印彩帛。 |
魚帛狐聲 | 見"魚帛狐篝"。 |
繫帛書 | 1.謂縛帛書于雁足以傳音信。 |
紙帛 | 見"紙繒"。 |
分類查看組詞
帛字組詞(2個字)
玉帛
財帛
布帛
帛書
竹帛
帛畫
縑帛
錢帛
帛縷
錢帛
寶帛
縵帛
絹帛
纈帛
紙帛
穀帛
幣帛
貲帛
簡帛
縑帛
貨帛
絲帛
織帛
秋帛
繒帛
內帛
拽帛
練帛
飛帛
綵帛
帛畫
財帛
賜帛
疋帛
披帛
雜帛
神帛
絮帛
孝帛
皮帛
大帛
楮帛
執帛
賁帛
絲帛
寸帛
戔帛
空帛
毫帛
寶帛
帛詔
帛圖
綿帛
曼帛
帛縷
帛圖
帛迭
焚帛
帛書
帛疊
繒帛
拜帛
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