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印的讀音 半印的意思
半印 半印,舊印章名。漢制,丞相﹑列侯至令丞,都用正方形的大印。小官如管倉庫﹑園林的,只能用大官印的一半,印成長方形。后世沿其制,叫半印。參閱清馮云鵬《金石索.印璽.半印》。 漢 揚雄《法言·孝至》:“不由其德,五兩之綸,半通之銅亦泰矣。”注“皆有秩嗇夫之印綬,印綬之微者也。” 《后漢書·仲長統傳·昌言損益》 :“身無半通青綸之命,而竊三辰龍章之服。”注引《十三州志》:“有秩嗇夫,得假半章印。”參見“半印”。 密教手印中,兩手所結印契之一半,稱作半印。亦即單手結印,通常多以右手結半印。用于加持之半印有獨股、三股、五股。
- 半
- 印
“半印”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bàn yìn]
- 漢字注音:
- ㄅㄢˋ ㄧㄣˋ
- 簡繁字形:
- 是否常用:
- 否
“半印”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舊印章名。漢制,丞相﹑列侯至令丞,都用正方形的大印。小官如管倉庫﹑園林的,只能用大官印的一半,印成長方形。后世沿其制,叫半印。參閱清馮云鵬《金石索.印璽.半印》。
網絡解釋
半印
半印,舊印章名。漢制,丞相﹑列侯至令丞,都用正方形的大印。小官如管倉庫﹑園林的,只能用大官印的一半,印成長方形。后世沿其制,叫半印。參閱清馮云鵬《金石索.印璽.半印》。
漢 揚雄《法言·孝至》:“不由其德,五兩之綸,半通之銅亦泰矣。”注“皆有秩嗇夫之印綬,印綬之微者也。” 《后漢書·仲長統傳·昌言損益》 :“身無半通青綸之命,而竊三辰龍章之服。”注引《十三州志》:“有秩嗇夫,得假半章印。”參見“半印”。
密教手印中,兩手所結印契之一半,稱作半印。亦即單手結印,通常多以右手結半印。用于加持之半印有獨股、三股、五股。
“半印”的單字解釋
【半】:1.二分之一;一半(沒有整數時用在量詞前,有整數時用在量詞后):半尺。一斤半。半價。過半。一年半載。2.在…中間:半夜。半路上。半山腰。半途而廢。3.表示很少:一星半點兒。一鱗半爪。4.不完全:半新的樓房。房門半開著。5.姓。
【印】:1.圖章,戳記:印章。印璽。印記。印把子(亦喻政權)。2.痕跡:手印。指印。印子(a.痕跡;b.高利貸的一種,全稱“印印錢”)。3.用油墨、染料之類把文字或圖畫留在紙、布、器皿等材料上:印刷。排印。印制。印發(fā)。4.彼此符合:印證。心心相印。5.外界事物反映在腦中所留下的形象:印象。6.姓。
“半印”的相關詞語
* 半印的讀音是:bàn yìn,半印的意思:半印 半印,舊印章名。漢制,丞相﹑列侯至令丞,都用正方形的大印。小官如管倉庫﹑園林的,只能用大官印的一半,印成長方形。后世沿其制,叫半印。參閱清馮云鵬《金石索.印璽.半印》。 漢 揚雄《法言·孝至》:“不由其德,五兩之綸,半通之銅亦泰矣。”注“皆有秩嗇夫之印綬,印綬之微者也。” 《后漢書·仲長統傳·昌言損益》 :“身無半通青綸之命,而竊三辰龍章之服。”注引《十三州志》:“有秩嗇夫,得假半章印。”參見“半印”。 密教手印中,兩手所結印契之一半,稱作半印。亦即單手結印,通常多以右手結半印。用于加持之半印有獨股、三股、五股。
基本解釋
舊印章名。漢制,丞相﹑列侯至令丞,都用正方形的大印。小官如管倉庫﹑園林的,只能用大官印的一半,印成長方形。后世沿其制,叫半印。參閱清馮云鵬《金石索.印璽.半印》。半印
半印,舊印章名。漢制,丞相﹑列侯至令丞,都用正方形的大印。小官如管倉庫﹑園林的,只能用大官印的一半,印成長方形。后世沿其制,叫半印。參閱清馮云鵬《金石索.印璽.半印》。漢 揚雄《法言·孝至》:“不由其德,五兩之綸,半通之銅亦泰矣。”注“皆有秩嗇夫之印綬,印綬之微者也。” 《后漢書·仲長統傳·昌言損益》 :“身無半通青綸之命,而竊三辰龍章之服。”注引《十三州志》:“有秩嗇夫,得假半章印。”參見“半印”。
密教手印中,兩手所結印契之一半,稱作半印。亦即單手結印,通常多以右手結半印。用于加持之半印有獨股、三股、五股。
【半】:1.二分之一;一半(沒有整數時用在量詞前,有整數時用在量詞后):半尺。一斤半。半價。過半。一年半載。2.在…中間:半夜。半路上。半山腰。半途而廢。3.表示很少:一星半點兒。一鱗半爪。4.不完全:半新的樓房。房門半開著。5.姓。
【印】:1.圖章,戳記:印章。印璽。印記。印把子(亦喻政權)。2.痕跡:手印。指印。印子(a.痕跡;b.高利貸的一種,全稱“印印錢”)。3.用油墨、染料之類把文字或圖畫留在紙、布、器皿等材料上:印刷。排印。印制。印發(fā)。4.彼此符合:印證。心心相印。5.外界事物反映在腦中所留下的形象:印象。6.姓。